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谈沈阳夜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杂志文章正文
浅谈沈阳夜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杨荣华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近年来,“夜经济”在国内外许多城市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起来,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积累了厚重的“夜经济”发展基础。本文通过进一步理清“夜经济”的内涵,客观梳理沈阳“夜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深入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夜经济”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沈阳“夜经济”取得大发展、快发展。

一、沈阳发展夜经济的优势

1.从城市规模上看,沈阳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对东北地区的广大地域有很强的辐射和集聚能力。同时,沈阳也是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随着沈阳经济区建设的加快,沈阳市对周边城市的一小时辐射圈在不断扩大。沈阳的城市建筑和道路风貌拥有北方城市大气、宽厚的独特气质。自2005年沈阳全面启动"金廊夜景亮化工程"以来,以金廊亮化为代表的城市亮化进入高潮,市民夜晚出门,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路灯照明,更是城市夜景观的逐步扮靓。漫步灿烂灯火间,浓厚的大都市氛围,足够让人产生在不夜城进行夜消费的冲动。

2.从居住人群看,沈阳有收入水平尚可的消费型人群。目前,沈阳户籍人口722.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19.1万人),常驻人口还有100多万,加上流动人口,消费人群可达千万。2009年,沈阳晋升到亚洲生活消费指数排名前30名。2011年,沈阳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26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消费额达到29804元,比上年增长16.1%。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夜间出游了提供保障。

3.从产业基础看,沈阳有丰富的消费类资源。沈阳的百货店、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超市、折扣店、仓储会员店、家居建材店、便利店等商业业态丰富,饭店、酒吧、茶楼、咖啡店、主题餐厅、休闲餐厅、快餐厅、大型商场休闲餐饮等餐饮业态应有尽有,美容美发、洗浴足疗数量颇多,图书馆、书店、高档影城、健身场馆、歌厅(ktv)、舞厅(迪厅)等休闲娱乐业态档次齐全。这些资源反映了沈阳的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由此吸引着外来及本市居民晚间出游、购物、休闲。

4.从配套设施看,沈阳的交通路网已具备一定规模。公路方面,201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形成了以"两环八射一过境"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以8条放射状国省干线为主通道、以县乡村公路为脉络的路网体系。铁路方面,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哈、沈大等6条铁路干线汇集沈阳,并拥有全国第二大的铁路编组站。机场方面,桃仙国际机场被国家列为全国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19条。地铁方面,市内现有地铁线路2条,运营时间(末班车发车时间)已由21:00和21:30延至22:00。公交方面,全市拥有公交线路239条,其中末班车发车时间在22:00-24:00的有27条。

二、沈阳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夜消费高峰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国内许多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夜经济开发程度尚显不足、各种配套不尽完整的初级阶段,仅仅依靠人们的生活惯性,气温攀升能加热夜经济,气温骤降则会使夜经济遭遇低温考验。沈阳四季分明,2011年全年最高气温33.7摄氏度,最低气温-30.6摄氏度。在寒冷的冬季,夜间出行的人减少,马路夜市和地摊撤掉,广场活动和展会活动也减少,要想使夜经济发展不受气温降低的制约,必须开动脑筋想办法。

2.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有待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是夜消费的精髓,特色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关键,而深厚的本土文化内涵则能以它鲜明的特色与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发展特色夜经济,就是要塑造城市的个性,让消费者通过夜经济看到一座城市文化与生活的缩影。可是目前,具有沈阳本土特色的知名文化产品数量还不多,知名度还不够大,除了二人转、杂技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一定影响力外,缺少更多的能够体现沈阳本土文化的文化产品。

3.文化高端产品数量不足。从文化产品的类型看,"观赏性文娱消费"、"参与性休闲消费"、"高端奢侈消费"已成为"夜经济"这一黑色背景下映衬出的高光点。而沈阳的文化娱乐同餐饮、购物等其他物质消费载体的融合度比较低,特别是缺少大型的、高端的、富有创意的主题活动策划,缺少体验式、互动式、高科技含量的消费方式,没有形成良好的共赢。从文化产品的辐射与集聚效应看,沈阳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片"式文化消费品牌还不多,除中街、太原街、西塔等,仍然缺乏著名的酒吧街、小吃街。

4.夜消费场所的经营服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沈阳的商家经营水准参差不齐、良莠共存。从政府管理角度看,发展夜经济重点要解决"消费好"的问题,只有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才能让商家摆脱顾虑、放手经营,让消费者"买着放心、用着舒心"。但是目前某些主管部门对商家的管理"不管则已,一管就死",缺少服务意识。

三、大力发展夜经济的主要途径

1.制定发展规划。夜经济考验城市的运营能力。针对目前夜经济存在的发展无序、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加强规划指导,制定促进市区夜间消费的意见。一是制定总体规则。要将发展夜经济纳入整体经济的发展视野,协调相关部门在商贸、旅游、文化、工商、税务、交通、治安、卫生、环保、劳动保障、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成为力挺"夜消费"的巨大推手。二是制定专项规划。通过专项策划对购物街区、餐饮消费街区、娱乐场所等进行布局规划,合理归类,使它们归类清晰、相互补充、相互依靠、共生繁荣。

2.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扶持大型专业性或综合性夜经济载体的建设,对企业举办的主题休闲美食广场、美食节等活动项目给予适当补贴。二是延长夜经济载体的营业时间,并分行业对延时场所给予电费补贴。对目前的[来自Www.lw5u.coM]商业场所进一步实行延时经营,如延长到24:00。各类文化场馆的运营时间,可逐步与商业场所同步。

3.突出发展特色。特色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关键,发展特色夜经济就是要塑造城市的个性,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则能与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让消费者通过夜经济看到一座城市文化与生活的缩影。为此,要在深入研究和酝酿的基础上,开发沈阳的"五大夜色":一是特色夜景区。通过开发灯光夜景资源,特别是运用计算机程控技术,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景点[来自Www.lw5u.com],并使之由"静"变"动"。如园林绿地灯光、浑河水岸灯光、地标建筑灯光、道路景观灯光、每晚特定时段的大型音乐灯光表演,等等。二是特色夜美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使沈阳餐饮汇集天下美味资源,可谓古今中外合璧、东西南北融通。要在政府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特色餐饮向"集约化、品牌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沈阳名片"作用的美食街、小吃街、酒吧街。三是特色夜购物。目前沈阳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几大商圈,如中街的古雅尊贵、老字号云集,太原街的时尚现代,金廊沿线的高端消费,北市场、南塔、五爱、北行、铁百的平价亲民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对集中的物美价廉的马路地摊。要对这些商圈进一步进行合理定位,以增强对特定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四是特色夜娱乐。开发和利用酒吧、咖啡馆、歌厅、电影院、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各类公园、游乐园、展览中心等资源,提升它们的文化内涵,反映人们的生活理念,凸显关东文化中古朴、粗旷、豪迈又不失品位和精致的独特个性。五是特色夜旅游。利用全运会、世园会、金廊、浑河沿线、冰雪、一宫两陵、张氏帅府等资源,推出夜旅游精品线路。

4.提高管理水平。目前,夜经济普遍档次较低。当城市建设和消费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大都市对夜经济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要注重打造夜经济的品牌,按照"完善、提升、创新、发展"的原则,完善功能结构和配套设施,提升发展的档次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创新、工艺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保证夜经济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商家要注入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行业协会要加强企业自律约束,提倡诚信经营、价格合理。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要开明、规范,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二是培育龙头品牌。特别要形成网络式服务,增强连锁品牌的影响力。三是突出文化品位。注重文化、风貌展示。四是做好潮流引导。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的夜间主题活动、发展广场文化、借用会展商机等等,营造夜间消费的氛围,引导人们在晚间出门消费,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

5.做好配套服务。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商贸部门要完善夜消费基础设施,如城市休闲设施、夜间消费商业设施等。城建部门要加强市政配套、环境保持、街区建设、便民服务等硬件环境建设。二是降低准入门槛。工商部门要在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方便。三是提供税收减免。税务部门要在经营管理、税收等方面给予减免扶持。四是保障出行安全。公安部门要安装专业安保设备、增加警力、加强巡逻,及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消费者和企业员工夜间出行安全,同时严把消防关口。五是做好环境治理。环保部门要抓好嘈音扰民、卫生清洁等问题。六是提供出行便利。交通部门要延长地铁、公交线路运营时间,开辟夜观光专线,特别是在特色街区和夜市周边路段设置夜间免费停车场,引导车流有序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