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6        返回列表

■逄艳波 满 霖 佳木斯大学

摘 要:正如名词所说,县域经济的地理空间就是县级行政区划,调控主体自然就是县级政权。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县域实际情况,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黑龙江省应该转变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循环经济;黑龙江省

作为国家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与否。它从属于区域经济,但又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征:

(1)农村经济特征明显。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县域经济多数属于农村经济的范畴,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生产水平落后,经营活动过于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波动性很大;(2)相对的地域独立性。县域经济地理空间比较清楚,经济功能齐全,有明确的决策和调控权限,独立性较强。县域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历史、地理、自然与社会等因素的共同特性;(3)包含的层次较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层次,县域经济包括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和村域经济三个层次。县域经济属于最高层次,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村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最基本单元。乡镇经济介于县域经济和村域经济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接受上级的宏观调控,对县域经济而言属于微观经济。另一方面,对村域经济来讲,又是中观经济,进行宏观调控;(4)综合性较强。受历史上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县域经济具有和国家经济相对应的几乎所有产业领域,门类齐全,范围广泛。包括工农业和建筑业等,还涉及到财政、金融、文化以及教育领域,既有生产经营类的企业,也有经济与社会管理机构;(5)不同县域之间差异很大。我国地域广阔,受自然、地理、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由此产生不同的等级和类型。甚至同一县域内部差异也相当大。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工业较为发达。又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普遍优于全省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态势稳重有快,总体表现良好,无论生产总值还是财政收入的增速都高于黑龙江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然而,黑龙江省的县域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工业发展缓慢

全省县域经济中,工业比重占25%,多数县级行政单位工业能力较弱,没有完整的骨干性工业企业,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工业资产多数闲置。不少县工业增长速度缓慢甚至负增长。

二、民营经济相对落后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省份的县域经济比较,黑龙江民营经济落后,企业规模小,吸收的就业人数有限,发展层次不高,多数从事商贸服务。多数县的民营经济中工业的比重低于10%,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有限。此外,民营经济本身在县域经济中的比例也较低。

三、缺少优势主导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除了阿城、绥芬河、呼兰等少数经济强县以外,大部分县缺乏主导产业,小而全依然是经济格局的主要特点。现在全省70家所谓省级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平均只有三亿元。缺少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很弱,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层次较低,制约了当地农业优势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县域经济升级转型。

四、招商引资能力较弱,配套措施缺失

黑龙江省地处内陆,对外开放较晚。招商引资缓慢,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地方保护主义依然盛行。目前全省进出口额为零的县有16个之多,有9个县的年进出口额不到100万美元,仅有11个县有对外承包工程或者劳务合作项目,将近一半的县外资(指县外资本)利用空白。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管理混乱,没有专业招商队伍,缺少优质项目储备。

五、教育科技水平低下,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教育方面,当前黑龙江66个县市都已经建立了从小学、初中直到高中的教育体系,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95%以上。但是总体上,多数县市的教育水平仍然较低。科技方面,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偏低,中低产田占了可耕地的绝大部分;农业技术装备的使用率很低,畜力和手工劳动依然普遍;农业物质化技术效率低下;企业生产率不高,物耗严重,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人口素质方面,农村劳动力增长很快,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口素质较差,部分县市的农村劳动力中,[来自www.lW5u.coM]文盲和半文盲占到了一成以上,小学文化程度占到了两成,这部分劳动力眼光短浅,不敢或者不愿意外出务工,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阻碍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创新发展,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导致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低下,就业困难。反过来又影响了生产的再投入和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国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经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实现国家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推动产业机构的转型升级。黑龙江省也多次强调科技兴县战略,支持各县招商引资,对弱县大项目投资提供各种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服务业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等等。

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

运用SWOT模型分析确定自己的优劣势,把优势部分做大做强,通过局部优势的发展,逐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获得相对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化的创新,更新发展理念,改善政府服务措施与政策优惠。

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积极深化改革,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支持服务,创造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实现审批流程的公开、公正与透明。

集中力量,建设并完善基础设施环境,充分利用省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例如省辖区以外固定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给予10%借款支持,省辖区外的财源建设项目给予奖励等等,大力引进包括外资和区域外的优质资本,发展县域经济。

七、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激活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企业家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为国家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后备人才资源库。民营经济对于城乡经济的繁荣,劳动就业的推动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各县政府大力营造促进民营资本发展的经济环境,对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以及对外贸易等多方面提供各种便利措施,完善有关的地方法规,扶持更多民营经济体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传统农业改造、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产加工等行业,积极扶持高新技术、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出口创汇以及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信贷投放激励机制,引导银行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引导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发挥民间资本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八、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特色经济

针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散、乱、小的特点,各级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与协调、创新发展模式与机制。首先是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相关政策,培育多种形式的合作社组织,鼓励其多样化发展,加快土地等生产要素集约化发展,扩大发展规模。其次要发挥各县与垦区、森工林区以及油田和矿区的不同优势,鼓励相关各方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再次要准确定位发展思路,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形成规模优势。

在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农村业务,在有条件的县开设分行或者营业网点,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为农业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深化改革,扩大资本,乃至组建独立的法人实体金融机构。对农业保险试点项目,由政府财政部门进行补贴。

九、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升县域基本竞争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首先是第一产业的调整。大力推动农林牧副渔业的规模化发展,与退耕还林、还草、还湿以及生态环境优化相结合,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兼顾的农[来自www.lW5U.com]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市场,提高农业的边际收益。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建立合理的产品结构,加强对乡镇企业的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与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其次是第二产业即工业结构的调整。立足本地优势,围绕竞争力强的企业,打破行业或所有制的限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本投资重点项目,提高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发展过程中,坚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发展方向,民营企业为主导力量的原则,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再次是第三产业的调整。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黑龙江由于地处内陆,地域广阔,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际差异极大。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必须结合各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实现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博.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优化问题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1期.

[2]周慧秋,李友华,刘德宏.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2期.

[3]宋林霖.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管理观察.2010年18期.

[4]王雨.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基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视角.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5期.

[5]曹群.基于黑龙江省县域企业集群化的创新战略选择.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年6期.

作者简介:逄艳波,女,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满霖,男,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