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国内旅游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国内旅游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9        返回列表

李孟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贸与会展学院

摘要:随着《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金融业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金融机构在两年内大力开发旅游金融产品,总结国内旅游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各类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促进金融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旅游地产;信贷;保险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分析预计,2012 年-2030年中国旅游市场将以11%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中国的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国家已将推动旅游业与金融业结合发展提到战略层面,2012 年2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支持和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转型升级,激发了金融业机构不断更新服务理念、积极拓展业务,逐步介入旅游行业。

一、旅游与金融地产相结合

旅游地产是指依托周边旅游资源而建的,有别于传统住宅项目的集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置业项目,它最早产生于19 世纪以前的地中海区域,经历了由贵族消费到分时度假两个阶段。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地产出现在1994 年前后,以三亚、珠海提出发展休闲度假,打造顶级旅游胜地为标志。21 世纪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拉动内需的最热行业,旅游地产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目前生活环境和空气污染压力下,购房者对于旅游地产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扎堆旅游地产,截至2012 年底,我国已面市的旅游地产项目共有2259 个,涉及旅游地产开发领域的企业共有1629 家,其中房[来自www.Lw5u.com]地产企业约占80%。目前国内的旅游地产产品包括分时度假、主题社区、度假村、产权式酒店等。

国内旅游地产虽然发展速度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许多城市旅游地产同质化竞争十分明显,业态单一,且没有统一规划。其次,开发商缺乏旅游地产专业开发经验,依然沿着房地产开发的老路走,不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建筑风格、装修、服务等无法令消费者满意。最后,由于我国商品房按时段划分产权是法律盲点,因此在国外备受推崇的分时度假产品无法推出,限制了旅游地产市场的发展。就此,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1.结合国外经验,有规划地进行创新。目前国外的旅游地产项目主要有郊区主题度假和城市文化休闲两种,前者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式体验,后者注重对一个城市文化的追溯与品位。开发者应合理定位,推出符合国内外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2.注重服务品质的提升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地产主打体验式消费,因此要提供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建筑装修风格要与风景融合,服务要体现当地民族风情。3.打造生态旅游,坚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是旅游地产存在的根本,开发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持风景区原貌,不能为了增加卖点而疯狂开发,破坏消费者对景区的印象,进而造成客源流失。

4.国家应对旅游地产行业适当干预,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配额实行审批制度,并在开发经营过程中进行监督,同时完善立法,对旅游地产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二、旅游与银行信贷业务相结合

旅游信贷业务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银行为旅游企业、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信贷,另一种是银行为旅游消费者提供贷款。1.金融机构根据旅游项目的风险和经营情况,为旅游行业提供信贷支持。例如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为省内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旅游相关企业、景区以及旅游支持对象提供包括资金开户、结算、融资咨询、财务咨询等金融服务,在了解旅游行业的融资特点与需求基础上,为旅游项目农家乐提供贷款贴息资金,逐步建立旅游专项资金贴息相关配套政策。

2.银行为个人旅游提供贷款支持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旅游贷款业务,另一种是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贷款旅游贴近每个人的生活,是金融与旅游相结合最直接便捷的方式,而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方式为自费旅游提供了可行性。

比较两种业务方式,旅游贷款额度高,但有一定门槛限制,适用于时间长、花销大的旅行。以“随兴游”旅游贷款为例,若贷款用作出国保证金,贷款期限可选3 个月或6 个月,贷款年利率为8%;若贷款用作团费或境内外消费支出,贷款期限可选1 年、2 年或3 年,贷款年利率分别为8%、9%、9%。信用卡分期支付产品随意性大,但授信额度有限,适用于短期旅行。在授信额度内,消费者可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但须按照期数交纳一定的手续费。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提供了3、6、12、18、24 期的信用卡分期业务,目前手续费分别为1.5%、2.2%、4.4%、6.6%、8.8%。如果超过了授信额度,可临时申请提高额度,但临时额度不能分期,需要在首次还款时一次性还清。

国内旅游信贷业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银行的风险控制上。由于旅游项目的开发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消费者征信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商业银行对旅游信贷采取谨慎的态度,抑制了旅游信贷市场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3.进一步坚定金融机构货币信贷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尤其是区域特色旅游经济的理念,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抓住机遇,积极寻求信贷支持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将信贷投入与地方政府旅游发展战略相结合,了解政府和旅游企业金融需求,适当提供的金融服务。

5.旅游投入要集约化,区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长期支持和短期支持的关系,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强合作和沟通,强化信贷投入的规模效应有和有效性。

6.政府和银行应积极完善信用制度,健全征信体系,制定个人旅游消费信贷政策。加强对个人旅游消费市场的调研,依据居民的收入水准和信贷能力,推出银行的个人旅游消费信贷产品,适度开发旅游消费信贷市场。同时各地旅游部门需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在具体贷款条件、资格审查的规则中对旅游消费信贷予以适度的倾斜。

三、旅游与保险业务相结合

旅游保险是金融业与旅游业结合最密切,起步最早的业务。然而随着旅游品种的日益丰富,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旅游保险业务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1.旅游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种类有待丰富。我国的旅游保险产品主要有旅行社责任保险、人身意外险、交通人身意外险、住宿人身意外险、旅游景点人身意外险和旅游救援保险,保险责任范围小,选择余地小,难以满足自助游、特种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要求,许多项目如潜水、蹦极等属于主险的“除外责任”,使旅游保险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同时,有些保险公司在旅游意外伤害险中将价格高的死亡给付、伤残给付等列为主险责任,使游客无法自主选择低保费项目,结果导致低风险客户拒绝投保,高风险客户出现逆向选择问题。

2.消费者对旅游保险产品缺乏系统认知。旅客参团游玩基本不会考虑保险问题,甚至不了解旅游意外险和旅行社责任险的区别,旅行社工作人员为了以低价位吸引客户,不会主动推荐游客购买保险,阻碍了旅游保险的宣传渠道。

3.产品定价方式不科学。目前我国旅游险费率大部分是工作人员凭经验确定的,而不是靠精算技术,同时不同公司的产品互相抄袭。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如下:

(1)合理开发新产品,扩大保障范围。考虑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将旅游景点推出的项目全部列入旅游保险范围,同时深入研究自助游、特种旅游等旅游产品的特点、风险和参与群体[来自wwW.lW5u.com],根据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项保险。

(2)加强宣传,帮助消费者建立旅游保险消费意识。定期进行保险公司员工和旅行社员工的内部培训,宣传中注意结合案例,同时走品牌化道路,将旅游保险这种无形商品冠以知名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解旅游保险产品的渠道。

(3)提高保险业从业人员素质,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制定保险费率。同时优化理赔程序,划清旅行社与保险公司的责任,防止由于责任认定困难而造成理赔难。

(4)加强行政监管,将是否投保作为旅行社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向旅行社办理经营许可证、业务年检的时候,应当对没有投保旅行社责任险项目的单位进行必要的惩罚,依法督促旅行社向游客介绍旅游意外险。

参考文献:

[1]文秀娟,缪小清.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初探———以广东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2]石曦.我国旅游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金融,2013(3).

[3]叶春明,赵宇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