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抢抓机遇 奋力争先 实现丰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杂志文章正文
抢抓机遇 奋力争先 实现丰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0        返回列表

张爱莲 唐山市丰南区丰南镇人民政府

摘要:面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之路,工业城区如何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突破?本文以丰南区的实际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产业聚集;城市扩张;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在“转方式、调结构”大环境下,面临挑战和机遇,丰南区为实现实力更强、产业更优、城乡更美、百姓更富的目标,制定了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主要路径,在产业聚集、城市扩张、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面临挑战和机遇

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部分企业遇到了资金紧张、成本上升、销售不畅等困难,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外向型经济和个体经营经济发展规模比较小,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繁重;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统筹城乡体制还不够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等等问题,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丰南区被[来自wWw.LW5U.com]列入唐山市“四点一带”发展战略,成为全市生产力向沿海转移和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支撑点的历史性机遇,为加速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迎接挑战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抢抓机遇,奋力争先,实现“四个突破”

1.集中精力抓项目,在产业聚集上实现新突破。调优一产。加快大新庄棚室群和南孙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把丰南打造成服务京津冀的城市“菜篮子”;依托唐津运河生态旅游度假景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调强二产。重点是加快推进“一港五区、六大基地”建设。即丰南港区和临港物流产业聚集区、沿海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小集工业区、唐津运河文化产业集聚区(简称“一港五区”)的开发建设,打造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区和“产业高端、环境生态、发展可持续”的样板区,推动[来自www.LW5u.coM]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六大基地,钢铁基地,加快渤海钢铁集团建设,推进钢铁产业向精深加工和产业链高端发展,逐步建立起产业集聚化、装备现代化、产品高端化的现代钢铁产业体系;陶瓷基地,主要以“双百惠达”(百年惠达、百亿惠达)和北方瓷都陶瓷集团建设为带动,打造世界一流的陶瓷品牌,建设新的北方瓷都;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培植天地科技、神州机械等工程机械等骨干企业,打造成套装备及零部件新兴制造基地,形成与钢铁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加速推进铸造企业和小机加工企业向集群发展,通过分工合作实现集约化,减小同质化恶性竞争;提高基础制造装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积极发展非高炉铸造等短流程铸造工艺,做强精密铸件产业;化工基地,以基地化、大型化、规模化、精细化为方向,以达丰焦化、宝铁煤化工等企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循环发展;特种线缆基地,重点扶持华通线缆、海丰线缆等企业延伸、扩张,强化品牌建设,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丰南新的主导产业;食品加工基地,依托我区农业资源,积极发展酒饮料制造、保鲜食品、绿色有机食品等食品加工业。调大三产。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龙头,强化四大支柱”。“一个龙头”,即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开发第二景区、第三景区项目建设,并积极开发滨海度假游、乡村休闲游、陶瓷工业体验游等新的旅游项目,打造立足唐山、服务京津唐秦的旅游度假基地。“四大支柱”即现代物流业、餐饮服务业、建筑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其中,将重点在西城区规划打造金融一条街,此外,还将大力发展现代会展、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外包服务等现代新型服务业,形成城市绿色产业。

2.在城市扩张上实现新突破。在城市建设上,在城镇空间布局上,着力构建“一主一副带多星”的城镇体系架构。“一主”,就是把丰南主城区打造成唐山南部主城区,加快推进东城区改造提升和西城区开发建设,打造带动丰南发展的核心;“一副”,即加快发展丰南滨海新城,以黑沿子镇、柳树瞿阝镇为基点,建设沿海工业区的生活居住服务区,逐步形成与现代化港口相适应、与工业区同步发展的副城区,形成港、区、城同步互动发展格局;“多星”,重点培育壮大黄各庄、钱营、大新庄、小集和唐坊等一批中心城镇,逐步形成中心城区———城镇———农村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在城市经济上,按照“打造唐山市南部主城区”的发展定位,牢固树立大城区概念,城区统筹规划发展。在发展旅游业时,强化商业综合体、现代物流、建筑房地产、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五个支柱,全力打造特色城市品牌和产业集群,不断开发和挖掘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实现城市经营和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

3.在城乡统筹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以农民进城、进企、进市、进园、进校和劳务输出为内容的“五进一出”工作,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进一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市场服务,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联合创业,不断增加农民的投资性和财产性收入。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向农村倾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水、电、路、气、讯建设,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让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

4.在民生改善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二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保、帮扶、救助三大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切实构筑惠及全社会的保障网络。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各种保障“一卡通”。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开展大规模城乡植树绿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天蓝、水清、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