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全力破解河北发展中的高技能人才制约
杂志文章正文
全力破解河北发展中的高技能人才制约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34        返回列表

张宏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人力资源部

摘要:高技能人才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河北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河北的高技能人才还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培养能力弱、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许多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着力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以破解和正确应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各种难题和制约。

关键词:河北;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指那些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及相应职级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在新的形势下,河北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破解和正确应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各种难题和制约。

一、河北高技能人才制约难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来,河北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政府、企业及社会其他各方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巨大进步,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和素质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价值被高度认可,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尽管如此[来自wwW.lw5u.CoM],河北[来自wWW.lw5u.coM]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培养能力弱等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据统计,目前河北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不足5%。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测算,企业对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应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4%,照此比例计算,河北仅独立核算企业就有10 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的缺口。50%的高技能、高学历人才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以及待遇较高的电力、通信、烟草、钢铁等行业,而缺口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矿山、冶金、食品医药,缺口较大的职业(工种)依次为:数控加工、焊接、模具钳工、动漫设计等。据对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的统计,总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均小于1,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但对技工,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求人倍率却达2.4,呈供不应求的局面。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仍是河北经济发展的突出制约。

2.高技能人才结构亟待优化。从高技能人才分布情况看,呈现“两多两少”现象,即:国有大中型企业多,而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少;传统产业多,而一些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少。近年来技师和高级技师数量增加较多的并非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现有技能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劳动组织岗位等变化的需要,成为制约河北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从等级结构看,技能人才队伍中,高级技师所占比例不到0.8%,技师所占比例不到4%,高级工所占比例不到24%,中级工所占比例为33%,初级工和无等级工所占比例达39%,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的比例与发达国家3O:4O:3O 的等级结构存在较大差距。从类型结构看,传统技能型人才多,知识、技能需要更新提升,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在学历结构上,据统计,大专及以上文化学历仅占4%,高中(含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占48%,初中生占37%,初中及以下占11%。从年龄结构看,46 岁以上的人员总数占了的一半还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许多企业中青年后续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断档问题相当突出。

3.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发挥不充分。职业院校在规模、培养能力和专业设置上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不能做到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或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存在偏差,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法与市场需要脱节,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而社会培训机构虽然办学机制灵活,与市场联系紧密,但由于自身往往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在项目选择上多以“短平快”为主。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不能在招生、教师待遇、师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享有和其他职业学校平等的地位,大多数面临着经费短缺、教学设施和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影响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的提高。企业的主体作用有待加强。调查发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政府和职工两头热、企业中间冷”的现象,许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重视不够,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对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愿在技术工人培训上投入。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未能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技能人才培养公共载体建设不足。河北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历史较短,尚处于探索过程中,对其运行模式、功能定位、政府责任等问题都尚未完全解决,公共实训基地在数量、规模、结构和区域分布上,都与需求存在较大距离。

4.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技能要素占收入分配的比重过小,高技能人才薪酬福利水平偏低,价值未得到应有体现。一些农民工高技能人才虽已与企业签订了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在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政策待遇仍旧不能落实。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劳动者个人的缴费工资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高技能人才及其他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和薪酬普遍较低,导致养老保障待遇低,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和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不成比例。大量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尚未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技能与工资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单一,不能实现与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系列相互沟通,致使一些人不愿跨入工人的门槛,很多青工只要有可能就千方百计脱离“工人队伍”。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但诸多配套政策、制度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同时,由于政策从出台到实施时间较短,加上一些地方领导对此缺乏足够重视,导致一些好的政策措施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尚未真正得到落实。

二、河北高技能人才制约的破解之策

要适应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扩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加快造就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1.着力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职业院校发挥阵地作用,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政府大力推动和社会积极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和格局。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改变对高技能人才重使用、轻培养的状况,强化培训与使用的结合,加强上岗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依托重点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大型骨干企业,高质量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同时针对实际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大量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及技术练兵、比武、技术交流活动,建立“现代学徒制度”,通过传帮带模式培养大量青年高技能人才。要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做好调查统计和需求预测工作,完善全省高技能人才交流信息平台,开发高技能人才专家库和技能成果信息库,努力实现供需对接。加快编制、修订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标准,加强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开发,健全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制度。根据新技术、新技能发展的要求,加快符合我省经济发展需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培训教材改革和编写,注重提高学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着力培养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职业岗位等变化的需要,组织实施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各类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特别是要加快培养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和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技能人才,大力促进传统加工技能型人才向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转变。加快培养一批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一批掌握现代服务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一批高新技术应用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一批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技能人才,着力解决一些领域高级技师面临断档的突出问题。

3.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入渠道。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技能人才工作需要,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竞赛、表彰、师资培训、教材标准开发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经费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要提取一定比例教育附加费重点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更新实训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加大企业投入。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重点用于技术工人培训。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的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在职职工培训。继续执行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企业职工培训的相关规定。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开发。

4.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提高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逐步形成“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认真落实执行生产岗位高技能人才技术津贴制度。企业不得以发放津贴冲抵劳动者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高技能人才规定应获得的各种奖励。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加大对各种技能大奖获得者和金牌技师的奖励力度。参照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确定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的相应待遇,为高级技能人才明码标价,真正体现“高能高薪”。

5.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要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技能人才的落后观念,使“劳动光荣、技能成才”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他们的成才和创业之路,宣传国家的培养和使用政策,引导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少年走技能成才之路,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形成一个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格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人民团体、企业、学校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积极参与,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宏观指导,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政策落实。对于已经出台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使用的制度和相关政策,要加强执行与监督,保证企业落实到位,畅通高技能人才个人发展晋升渠道,以进一步优化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郝志功,张玉明,赵洁琼.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20-21.

[2]张宝歌. 正视问题,打造高职“双师型”教师[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8): 50-51.

[3]燕补林.关于高技能人才激励模式创新之研究[J].企业经济, 2008 (11):38-42.

[4]刘素杰,郝莉笑,郭文山.河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7(3): 63-64.

作者简介:唐克敏(1973.3- ),女,博士、副教授,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工作,近些年对企业投资、产业经济(旅游经济)有浓厚兴趣作者简介院张宏(1964.01-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人力资源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