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农村综合体的要素整合和产业发展问题探讨——以内江市市中区尚腾新村为例
杂志文章正文
新农村综合体的要素整合和产业发展问题探讨——以内江市市中区尚腾新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6        返回列表

李源刘后平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城乡统筹进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整合机制研究”(编号:12XJY018)、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两化互动、农村劳动力产城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编号:SC12B060)、四川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2014ZR001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新农村综合体是对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提高要素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的结构升级。本文选择位于四川省内江市郊区的“尚腾新村”综合体为研究对象,深入揭示农村基层管理制度民主化创新、土地管理及利益分享机制重构、农居生态环境改造、劳动力就地产业转移、要素整合与农村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新农村综合体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综合体;要素整合;产业发展;土地整理

一、引言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捷报频传:截止2013 年,在过去9 年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超过城镇居民;2011 年“三农”支出12280 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0%;截止2012 年11 月,国家与地方财政对为新农村建设各项补贴支出共计1882亿元。这些事实表明,我国新农村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三农”问题开始破解。然而,城乡间二元格局依然存在,新农村空间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种田收益与打工收入反差巨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务农积极性受损,并限制农业进一步发展等。

二、文献综述

城乡二元经济导致劳动力要素偏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使农民个体收入提高了,但温铁军(2010)指出这缩小了村社内劳动力合作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使村社合作的组织租减小,从而弱化了村社内合作。这也使输出地区实际经济总量低于其潜在总量,导致其现实经济增长率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存在巨大缺口(常伟,2011)。国际经验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参考。在总结了美国农场建设、日本“造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印度的“喀拉拉邦”模式成功共性的基础上,杨成章(2010)提出应以财政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通道经济建设、小城镇建设、人才培养五要素支撑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模式。

三、新农村综合体及尚腾新村

1.新农村综合体内涵

新农村综合体,是指在场镇周边建成的、农户居住规模较大、产业支撑发展有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健全的、能初步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综合体。其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院坝、水电气污水管道等。新农村综合体具有以下特点:村庄间的协同性,居住的集中性,设施的配套性,功能的复合性,产业的规模性,经营的多样性,城乡的融合性,发展的现代性。

2.新农村综合体提出的背景

由于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限制,不能将农民家庭生产经营的土地用于非农产业的经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村劳动力、社会资本等生产要素均呈现偏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这又加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造成了农村的生活生态环境恶劣、农民的生活水平偏低、农业吸纳就业量少等问题。

本文选择了位于内江市市中区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尚腾新村”作为分析对象,以此为载体剖析新农村综合体产村相容的新发展思路。

3.尚腾新村试点建设条件分析

(1)区位条件。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东邻重庆,南界泸州,西接自贡,西北连眉山市,北与资阳市相邻,境内铁路、公路纵横。截止2011 年7 月,铁路、公路通车里程分别为9777 公里和184 公里;内河通航总里程745.37 公里,港口总数138 个。尚腾新村地处内江市中区城区西南,规划包含马家寺和太平寺两村区域,紧临永安场镇和内宜高速公路出口,距内江城区14.5 公里,共占地231 亩。

(2)农业经济基础。尚腾新村所在的内江市市中区地处沱江中下游,水土肥沃,年平均气温17.5℃,1 月份平均气温7.2℃,8月份平均气温27.0℃,年平均降雨量1056.9 毫米,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全区现有农村电力提灌站70 处,灌溉面积共计14.4 万亩,农业用地2.79 万公顷。

(3)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截止2011 年11 月,内江市建成屯水田1800 亩、山平塘64 口,整治病险水库4 座,伏龙乡、龚家乡、靖民镇等镇乡集中供水站管网扩建工程完成,解决了1.6 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未来三年内,拟建设重要县乡道联网升级道路122.2 公里、通村水泥路(油)路155 公里、一级白马公路物流港;乡镇客运站16 组等。

(4)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截止2013 年11 月,内江市市中区已完善14 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向18 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配送专业器材,并争取到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280 万元。以家庭、农户为基础单元,开展广播“村村响”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到年底实现地面数字村村通建设1000 户,行政村通广播20 个。

截止2012 年10 月,全区农村新建垃圾定点收集池543 个,生态处理池167 个,垃圾房31 个,可利用垃圾回收站点80 个,新增清运机动车3 辆、洒水车1 辆。2012 年11 月27 日,内江市市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评定了4613 户信用户,20 个信用村,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45385 万元,占全部贷款累放的79.14%,其中,共向农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227 万元、妇女创业贷款6392 万元。

四、尚腾新村新农村综合体的试点探索

1.尚腾新村的主要做法

尚腾新村是集书画文化、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尚腾新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以区政府引导、自主自愿为原则,以农民为主体积极推动当地土地流转和规模使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引入外来投资公司,依托当地的人文底蕴打造的休闲观光旅游场所,促进一三产业联动,进而扩大当地就业容量。

(1)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下实现村民的全程参与。着力在户籍、产权、社保和村级新型管理机制上构建平等、公开、公正的群众参与体系,实现“民事民议,民权民管”。项目涉及的2 村13组合为一体,成立了议事委员会和监事委员会。

(2)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土地产权的二次配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将由初期确定产权的初始配置向确保产权的二次配置转变。尚腾新村产权二次配置的成绩突出表现为“农户土地股权化”。按照承包土地确权面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和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对农户实行股权量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每亩1股,户籍人口每人1 股,集体建设用地每亩200 股。

(3)以现有产业集群为依托多方筹措资金发展优势产业。尚腾新村建设总投资1.59 亿元,其中政府专项建设资金投入76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约5000 万元,组建尚腾新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现已培育专业合作社13 家,建成500 亩白乌鱼养殖基地、2200 亩优质葡萄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等。

(4)以书画文化为底蕴促进农旅结合。在尚腾新村综合体的规划中,建设有12 栋艺术家工作室,配以八师广场、书画碑廊,增添文化氛围。建成170 亩诗画荷塘,文化教育基地,写生、摄影基地和荷、水文化互动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现已发展了8家农家乐。

(5)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打造现代田园生态居住环境。截止2013 年7 月,在民居方面,尚腾新村内新建民居30 栋,实施农房风貌改造701 栋。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村内道路、水、电、气、公厕、亮化、美化、净化、旅游导视系统和设施等全面完成。

2.尚腾新村的借鉴价值

(1)对新村基层管理机制的创新。成立议事委员会和监事委员会,给予民众空间、发挥民智,由村集体成员参与并监督土地规划、使用、流转情况,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利益分配协商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提升基层管理机制的民主化程度。

(2)对土地管理机制的突破。成立“尚腾新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和“尚腾新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农户土地确权基础上,通过股权量化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集中到土地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将土地规模使用或转租给外来公司。

(3)对农民就业、增收的保证。农户以股份为依据从土地专业合作社和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处获得生产要素转让的一次收益,年终根据土地专业合作社和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利润情况还可获得二次分红,有手艺的农民在当地村镇及周边城镇就业。

(4)对产村相容理念的诠释。在城乡统筹方针的指导下,一是完成了园区产村相融整体概念性规划。二是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产业发展形态,实行一、三产业互动,做强乡村旅游,承接邻近城区休闲功能的转移。

五、结论

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项目“尚腾新村”,整合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机制等要素,立足产业优势,在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上,贯彻新农村综合体“村在园中,业在村中,农旅一体,产村相融”指导思想,通过对基层管理机制的民主化创新,农民增收等多层次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相融合的实践,有效缓解生产要素非均衡流动等问题。但并非我国所有农村地区可以效仿的普遍模式,进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需要具备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由于新农村综合体这一新生事物还处于试点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尚不完善之处。例如尚腾新村建设项目同样存农民主动性的发挥仍然受到限制;政策性资金投入较大,项目回收期较长,短期内难以断言其资金运行模式的有效性等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来自www.lw5U.com]六届五中全会报告[R],2005.11.

[2]温铁军,董筱丹.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 (8):20-23.

[3]Knight, J. Deng, Quheng and Li, Shi: The Puzzle of Migrant LaborShortage and Rural Labor Surplus in China,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494,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0.

[4]章铮.劳动生产率的年龄差异与刘易斯转折点[J].中国农村经济.2011(8):12-21,32.

[5]罗必良.经济转型、制度变迁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1(10): 156-160.

[6]温思美,郑晶.要素流动、结构转型与中国三农困境[J].农业经济问题.2[来自WwW.lw5u.com]008(11):4-11,110.

[7]尹成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村经济.2001(5):4-8.

[8]陈柳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特点及应采取对策[J].求实.2003(8):56-58.

[9]杨成章.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基于建设模式及其发展要素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 2010,10.

[10]程必定.中国的两类“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1(8):4- 11.

[11]郭晓鸣,廖祖君.中国城郊农村新型城市化模式探析—来自成都市温江区的个案.中国农村经济[J].2012,(06):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