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文化创意产业就业贡献度分析——以北京为例
杂志文章正文
文化创意产业就业贡献度分析——以北京为例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1        返回列表

安媛媛 天津商业大学

摘 要: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障碍之一,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完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步骤。为什么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如此大的制约作用呢?本文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简单探讨并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弱的是第一产业,但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促进作用相似。鉴于当前倡导产业结构的生态化,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在保证第二产业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实证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是指各产业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的发展而变动并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增长。同时,产业结构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所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为变量,利用对数函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的。之所以利用对数形式,在于得出的回归参数代表着弹性,反映了各产业每增长1%时,总产值会增加多少。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1.本文选取2001-2011年的数据,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统计年鉴》。由于大多数时间序列经济变量是非平稳的,然而用非平稳变量进行分析,特别是在大样本和较高单整阶数的情况下,容易形成虚假回归。因此,下面将首先检验LnY、LnX1、LnX2、LnX3这4个变量的平稳性,其次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

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这4个经济变量均为非平稳数列,于是选择一次差分作为单位根,再次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4个变量都是一阶平稳的。

3.协整关系检验。由上面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可知,4个变量组满足作协整检验的要求。协整检验根据检验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例如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另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协整检验,如Johansen协整检验。由于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一种进行多变量协整检验的较好方法,因此本文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协整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变量LnY、LnX1、LnX2、LnX3在2001-2011年期间具有协整关系。

三、模型的建立

本文旨在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多用。以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选择,而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对于产业结构的度量,本文拟选取具有普遍意义的三次产业产值,将它们同时作为解释变量,可以比较不同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我们将根据产业结构变迁对这三个指标的影响关系建立以下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新古典理论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资本、劳动力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关,但这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发生的。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均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转移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据此我们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模型设定为:

Y:国内生产总值;X1:第一产业生产总值;X2:第二产业产值:X3:第三产业产值;表示的是随机扰动项。

国内生产总值Y,反映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情况;X1、X2、X3分别表示的是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从理论角度讲,把三产业产值作为解释变量可以用来反应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同时采用对数函数形式得出的估计参数直接反映了各产业的百分比增长所带动的总产值增加百分比。

四、实证分析

根据2001-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尺产业各自的样本数据,运用Eviews5软采用上面的模型得到如下回归:

从回归结果来看,首先各参数均为正是符合常识的,其次,来看各参数的经济意义。对于第一产业产值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128%;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448%;第三产业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4259%。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同时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近。而且个参数的t值均显著,p值均小于0.05,代表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均有显著影响,说明我们所选取的变量是恰当的。

的值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

根据回归的DW值与查表临界值比较,得出不存在自相关性。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多重共线性。

五、结论与启示

文中的回归结果为我们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将来还需保证第二产业的稳步增长,为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由于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保形势日益严峻,我们在发[来自wWw.lW5u.CoM]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必须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转型。结合当前实际,着力发展[来自WwW.Lw5u.com]生产型服务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2]干春晖,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

[3]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

作者简介:安媛媛, 山东人, (1988- ), 产业经济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