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2000-2012年
杂志文章正文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2000-2012年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0        返回列表

钟宇钰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 要:大学生到2014年将突破700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根本上还是要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入手。本文通过分析2000年到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2000年到2012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其产生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来自WwW.lw5u.com]

一、引言

随着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应届毕业生数量也越来越多。而就业问题突出,与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不能相协调、相互适应有关。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将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和研究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就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紧迫性。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分析

1.产业结构现状。从2000年以来,近1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增长速度都保持在7%以上。从2000年以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从2000年99,214.55亿元到2012年519,470.1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翻了5倍多,经济增长举世瞩目。到2007年,经济增长创下历史新高,经济增长率为14.16%。然而到2007年后,经济增长率回落,2008年跌至9.63%。到2010年,经济增长率有所回升,到达10.45%,2011年和2012年又再度回落,特别是2012年,经济增长率仅为7.65%。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对世界其他地区国家还是很快,但是相对于2007年以前的高速增长,2010年后快速回落表明经济增长遇到了瓶颈。

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上看,第二产业占比最大,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第三产业位居第二,且占比有望赶超第二产业。三次产业对国内市场总值的拉动来看,第一产业拉动率最低,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率最高,第三产业紧跟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贡献作用。我国2000年到2013年的产业结构已经发展为“二、三、一”模式,即第二产业对经济贡献占比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然而这个发达国家“三、二、一”发展模式还有所差距。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在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就业结构。从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毕业的数据就逐年攀升,而且速度增长惊人。大学生毕业数量从2000年107万人,到2013年699人,13年间增长了7倍。大学生数量急剧膨胀,高校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我国就业结构在2000年到2013年从“一、三、二”到“三、二、一”,即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最多,第三产业居于第二位,到第二产业就业最少,到第三产业就业最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居后。第一产业在2000年来就业人数迅速下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急剧上升。到2013年,我国就业结构已变成三大产业就业人数趋于相同。

3.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问题。第一产业对经济贡献率都在10%下浮动,但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却占比30%—50%,第二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占比45%-60%,而就业人员在20%-30%,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占比在30%-50%,而就业人员在25%-40%。可见,第一产业仍然聚集了大量的就业人员,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却不能与其对应的经济贡献率共同增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还有待增加。

虽然大学生毕业人数数量庞大,但就我国经济增长的态势上看,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不断上升。目前第三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就业岗位还不足以达到匹配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来自WWW.lw5u.com]构建。

三、政策建议

1.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上。(1)从微观上:增强企业活力。根据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竞争优势根本上是有企业的优势决定的。而企业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活力,以创新带动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足够重视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的管理经验,适当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要重点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

(2)从中观上:打造产业集群。要通过产业链转移和升级提高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向高技术集群化演进、向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实现从依赖资源禀赋优势到创造技术规模优势转变。对于第三产业这种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来说,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交流,减低信息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3)从宏观上。①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国人的创新意识,鼓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的能力。要改革完善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②优化政策制度。国家应该大力扶持第三产业,投资金融、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拓宽和深化电信、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大对西部地区相关基础建设开发,由此为大学生带来高度就业岗位。

2.从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将学校里学到的“缄默知识”转化为被社会所需求,且自身能够运用到社会的技能。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社会动态,提升自己的内外实力。

参考文献:

[1]朱会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2.

[2]李彦军.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研究及其模型构建-基于广东地区的统计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6.

[3]徐向龙.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特征与互动效率研究[J].南学术研究,2009,(5).

[4]李文星.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增长[J].当代财经,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