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管理会计”三段导学模式及配套设施
杂志文章正文
“管理会计”三段导学模式及配套设施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7        返回列表

宁小博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立信会计学院

摘 要:本文尝试从教学的时间顺序出发,构建导学的整体过程。将导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导学;第二阶段是课中导学;第三阶段是课后导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三段式”导学模式的“配套设施”,最后探讨了关于“导学”案例的使用体会。

关键词:管理会计;导学;配套设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是一个较为机械的过程。随着“3L”教学模式(即“自学,助学,导学”三阶段各占三分之一的教学及考核学模式)的引入,“导学”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受到重视。“3L”中的“自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助学[来自www.lw5U.com]”,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导学”,作为“3L”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是教师和学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机互动的过程。

就《管理会计》的高职教学而言,这门课程与财务会计等其它专业课程不同,它并不着重于让学生学会单纯的记账知识,而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工作,它开拓的是一种认识经济现象及财务问题的新思路。也正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困惑,比如:这门课程为什么不像以前学的会计课程需要作账?不用作账的话,学这门课有什么用途?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导学”的优越性,强调引导而不是枯燥的讲授,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体会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地位,而“导学”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然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忽视教师的地位,“导学”教学模式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这种提高表现在诸如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导学”的效果。本文在高职管理会计导学过程中,得到了如下一些体会。

一、“三段式”导学模式

笔者尝试从教学的时间顺序出发,构建导学的整体过程。将导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导学;第二阶段是课中导学;第三阶段是课后导学。如下表所示:

第一,以引导案例为基础,媒体引导为资源,构建合理的课前导学环节。

在每次旧课结束之后,给学生们留下一些需要查阅的资料,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新课的课前预习。在每次新课的具体内容讲解之前,先提出一个引导案例,以便帮助学生们体会本次课程所讲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引导案例区别于课堂综合案例,其难度较小,较通俗且分析过程较短,最好选用一些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紧密相联的,故事情节有矛盾冲突的例子,引发学生们的讨论。比如,在讲授“变动成本法”之前,可以引用这样一个事例:“某厂生产A产品,3月份的生产量为400件,单位产品成本为7.5元,由于销售效果欠佳,4月份的产量减少了一半,即为200件,而每件A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9元,成本增长20%。厂长认为这是成本管理不严造成的结果,提出要对车间负责人和相关的生产人员给予惩罚。但车间主任提出了一系列的成本资料,认为不是成本增加了,实际上是成本降低了,在材料消耗和人工费用等方面已经下降了1元/件。应该给予奖励才对。”这时候,就可以向学生发问,“如果你在今后工作中遇到这类事情,厂长要扣你钱,而车间主任在替你说话,你觉得自己是否需要对成本的提高负责?”从而将下面要讲解的内容与日常的工作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当然,学生们对引导案例的解答会是五花八门的,有一些答案可能会是错误的。但是在这个阶段,由于新知识还没有讲,所以并不需要学生们回答得多么精准,而主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性,这样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想了解下面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以自主思考为出发点,运用综合案例,完善课堂导学环节。

在课堂导学环节,往往可以通过重点知识讲解及随后的综合案例讨论分析得到体现。通过对综合案例所涉及到的具体知识的解释说明,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形成决议。比如,同样是“变动成本法”这章,综合案例的难度会大增,涉及面也更广泛,相应的需要应用本章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综合案例分析的步骤详见下表所示:

第三,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后导学环节。

课后导学主要是指针对性批改作业,批改课堂案例讨论决议,网络及E-MAIL答疑,课后相关文章及资料的阅读等等。多层次导学,首先要承认学生差异,研究学生的差异,从而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严要求”的教学模式,从而有助于缩小差异,共同提高。这个阶段的导学,笔者认为应该分层级进行,比如:

完成作业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是学生们课后必须做的功课,所以要求全部学生都参与并认真完成。教师可能并不需要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向学科的深度和广度钻研,但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具备基本技能,是学生们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最低要求;习得书本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是胜任一个工作岗位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无论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都会有一种“上进意识”,都不甘心自己位居人后。只不过,后进生的这种“上进意识”在学习上表现不突出,而往往表现在其它方面,比如:体育等业余文化生活,班级工作,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因此,一个学习上的后进生,只要引导得当,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作者”。从而,合理挖掘并利用学生的这种上进心,鼓励他们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并将这种上进心引导到学习上,往往可以让些学生重新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信心。

相关文章及资料的阅读,关注所学内容的研究及应用新进展,和教师持续沟通学习心得,是属于对学生们较高层次的要求,适用于部分对自身要求较高,或者希望继续攻读本科的学生。笔者从事ACCA等培训工作已有一段时间,发现高职的学生中不乏优秀的人才,可以参与到一些较高层次的考试中,并获得成功。因此,在课后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潜力十分关键。这需要和学生们持续沟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其确立日后的努力方向,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考试咨询,并进行后序的答疑解惑。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作为“导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地安排知识的呈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混合成本的分解”教学中,需要用很多图形,在课堂上画图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制作课件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画图的时间,而且精美的画面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高低点法”和“回归分析法”各自的优缺点在一张PPT图形上便可体现,即使上课爱走神儿的同学,不断变化的幻灯片也会吸引其注意力。此外,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课本知识的容量。由于有些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网络上丰富的财经信息无法获取,所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多播放一些和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以弥补部分学生这方面的遗憾。

三、通过问题构建知识体系

“导学”要求教[来自Www.Lw5u.com]师能够唤起学生主体意志的觉醒,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勇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同时也要不断的激活原有的知识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对问题做出分析和推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进行周密的设计,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导学的设计。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教师要的引导需要相应的改变(包括时机、提问方式、讨论方法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选择时机,在学习者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提出问题,然后与学习者共同释疑。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问,学会归纳总结问题。在“短期投资决策”这一章节,许多同学们反映这一章难度并不高,但是内容比较琐碎,从而不方便记忆。那么本人就鼓励学生把一章节中的各种决策分析方法转化为十余个问题,比如:“利用剩余的生产能力如何开发新产品?”“企业如何确定最优售价?”“什么条件下的客户追加订单才能够接受?”等等。从而理清思路,帮助学生们记忆。

四、关于“导学”案例的使用体会

1.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与其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一样重要,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教师要有驾驭课堂讨论有序进行的能力。笔者曾多次亲历许多大学本科或MBA案例课的教学,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越高,教师在案例课中的地位就应越弱化,甚至有些MBA案例课堂,教师就以一个类似“主持人”的身份出现,仅在学生要求教师解答问题时才介入讨论。这种方法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对高职的案例课教学要谨慎使用。在高职案例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弱化了。教师需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积极引导,从而避免“冷场”或“跑题”。总之,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当学生的年级逐步升高,教师感到学生可以自己驾驭案例分析时,再减少参与度。

2.建立案例讨论与学生的考核的联动机制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能全体积极参与,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应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及其后的所撰写的案例分析纳入考核范围,让学生重视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讨论和课后案例分析的撰写。从而避免一部分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很少参与的现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 目前,培养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正作为兴国战略的强音响彻教坛,研究性学习方兴未艾,而教师科学的“导学”,无疑可以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勤学善学,树德育才。

参考文献:

[1]杜学森.管理会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9-36.

[2]周凤华.高职高专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2;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