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探讨
杂志文章正文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5        返回列表

伊艳 哈尔滨力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然而,我国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一定程度的制约我国经济进步,笔者将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来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探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国各大中小企业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不断的扩大经营,赚取利润是每个企业的目标,而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应当引起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尽量的避免财务管理上的弊端,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企业的治理机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然而我国很多企业普遍存在治理机制不健全的现状,使得财务管理存在潜在的风险,例如一些企业表面上是现代公司治理,实际上却是家族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缺乏规范性,这使得企业规模无法继续扩大,不仅影响经营收益,更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使得企业投资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也就是筹资被以各种形式转移,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另外,治理机制的欠缺使得企业决策者的权力与义务得不到相应的实现,一些决策上的失误使得企业财务管理面临风险。

2.缺少财务风险意识。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正是由于财务风险意识的淡薄,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很多企业还是有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很多特殊的资源很难进行风险评估,因此需要企业管理者有效的识别管理中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3.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一旦市场销售缩减,很难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来自wwW.lw5U.com]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4.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企业要想更好的运行财务管理工作,就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最好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管理、约束生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缺少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加之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的短缺及风险管理技术的落后,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当发生财务风险时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应对,而风险管理技术的方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较大,定量的分析方法很少,不能够使用多变的社会环境,创造力与适应能力都较差。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1.创建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使得各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改进,只有创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够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实际上,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很多,最好实行责任制度来约束企业中每个成员的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从而提供工作的效率。其中,对财务信息的管理是财务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财务信息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因此,财务信息的风险管理要求统一化、标准化,做好事先的防范措施,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从而创建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2.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人员不能够盲目的投资,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投资方案与筹资策略,因此,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包括如何合理利用资金、如何合理进行投资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价值,将项目成本减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可见,企业只有通过合理与有效的投资,才能使企业获得效益,才能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通过这些可有效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企业获得利润的机会更多,出现财务风险的几率降低。

3.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一旦企业发生的财务管理上的风险,就需要相应的风险处理机制,这种抵抗风险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增强,例如参与社保保险或者将风险转移至其他承担方,这需要企业风险转移机制的健全,另外,企业与企业之间最好能够建立多种经营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投资的多元化发展,更有助于财务风险的转移。管理人员在选择理财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状况,尽可能的规避财务风险,健全风险转移机制,同时,风险基金的设立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只有充足的增补资金才能够化险为夷,提升抗风险的能力,在利益的分配方面应当公平、公开,防范财务风险。

4.注重财务风险的事后控制。任何企业的运营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活动,而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企业不能只进行风险的处理,还不能忽视对风险的预防工作,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态势不可控制,实际上,我国很多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事后控制缺失现象。所以,企业管理应当实行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战略方针,将财务风险扼杀在萌芽期,同时根据市场经济情况及时调整财务管理体系,不断的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充分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最后要强调的就是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这是财务风险防范的依据与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我国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企业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不断的改进与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时,提高经营生产效率,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战略扩大生产,处理好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将管理者与决策者的[来自Www.lw5u.coM]权力与义务统一,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4):23-54.

[2]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11,(4):28-37.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中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7):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