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探讨商业银行金融供应链创新及其风险控制
杂志文章正文
探讨商业银行金融供应链创新及其风险控制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39        返回列表

张朱达 人民大学

[来自www.lW5u.com] 摘要:金融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供应链的资金供给及支付结算的主体,并将金融活动的主体与外部环境相融合,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供应链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且面临着许多的风险。这对商业银行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需要银行利用一切资源不断进行创新发展,并对风险进行预测与控制,双管齐下,促进供应链的发展完善。本文就商业银行金融供应链的发展历史,对供应链的现状进行探讨,并立足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做出总结。

关键词:金融供应链;风险控制;创新

一、金融供应链的概述

1.金融供应链的产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众多的企业制定了走国际化道路的战略目标。许多大型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及原材料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产生了企业全球性外包,形成了集“产—供—销”为一体的供应链模式。随着供应链的产生,企业管理者逐渐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运转上。供应链的不断发展,也为一直比物流及信息流更难管理的资金管理问题创造了一个突破口。

2.金融供应链的定义。金融供应链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运作模式,它涉及了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及金融三个工作领域。其基本的运作模式是建立在对处于整个供应链中的商品贸易背景完全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借助外部的力量对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管理,并且不断进行优化。

3.有关此理论的实践。最早在2005 年时,深圳发展银行开始推行这一项业务,并面向广大中小型企业。两年后,该银行的副行长将金融供应链定义为:这是有关银行机构依据产品的内部交易结构,分析供应链中企业的信用水平,将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将会出现的现金流作为信贷还款的来源,与此同时,银行还要将三大重点即[来自Www.Lw5u.com]节点企业、物流监管公司及物流引导工具来进行风险控制的一项业务。

不同的学者对这项业务的定义不同,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项业务只会越来越盛行。这也是促进银行与企业共同进步发展的经济服务手段。是不断的实践中,金融工业链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促使这一理论更加科学完善。

二、金融供应链的优势

1.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范围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但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财务制度有待改善,信息系统范围狭窄,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金融供应链的不断发展,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金融供应链的一大重点优势就是能够将产业链中的信息、物流及各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就整体而言,供应链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更是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并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为银行带来新的利润。供应链的成功更是一种机构制度的创新,银行提供供应链服务,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企业在供应链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了各单位共同成长。

2.促进银行业务结构的健全完善。银行在开展这项业务时,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是对银行业务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于供应链的发展壮大,其与金融的有效结合,伴随供应链的发展而产生了许多的跨行业的服务性质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进一步拉动了对金融工具需求的增长,由此可见,银行可从供应链中获得的中间产品利润十分可观。而在我国当前的国内金融市场上,这类产品还比较少见,银行在运行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大型企业上,这样片面化的发展导致银行的业务结构不完善,错失了许多增加经济利益的机会。供应链中促使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机会增加,扩宽了银行对优质客户的选择面,有利于银行收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促进银行业务结构更趋向健全完善。

三、金融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1.风险控制的对象。商业银行在推行金融供应链时,面对的对象主要是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这是由供应链的财务特征决定的,在大型企业中,银行为其提供的融资渠道较多,融资的成本较低,没有对传统授信的进行创新,从而无法实现供应链中低融资成本的目标。因此,将金融供应链中主体设定为中小型企业是由供应链本身决定的。

2.风险管理的原则。(1)风险管理的目标。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将在其承受范围之内,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将各相关部门的利润扩大到最大化,争取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作为其风险控制的目标。

(2)风险管理的原则。商业银行的进行监管时的主要原则,其主要是做到一个保持一致与一个适应,一是将供应链的主体框架与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框架保持一致,其二做到供应链的融资风险管理适应整个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要求。

(3)由目标与原则相结合出现的两个评估问题。其一,在推出某项产品之前,应当预先对供应链中不同风险的管理成本差别而造成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进行评估;其二,评估供应链与其他行业中经过风险管理之后的边际收益。再进行这两项评估之后,充分了解其收益及中间过程,再决定是否推行这项产品。

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从单方面的企业活动来看,企业活动的不断变化促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在规模和形态上不断发生变化,这也决定了银行在这变化的过程中对其控制的难度增大,而这也是在传统的融资中银行不支持利用流动资产作为信用支持的原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看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情况:(1)应收账款;(2)预付账款;(3)存货。

而这三种情况也是解决融资问题的关键,将其作为企业贷款的信用凭证,三点互相融合,组合成一种更为复杂解决方案。

4.操作风险的管理。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的制度控制、一些人为上的失误、机器故障以及一些外部事项为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一般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个层面来对操作风险进行理解。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时,对低信用的中小企业的低信用水平对授信安全性的作用机制能够进行有效管理,然而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操作性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银行供应链中应对中小企业的操作问题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5.法律风险的管理。实则,在《巴塞尔协议》中,已经将法律风险规划为操作风险的一部分,但许多学者对这一说法还存在着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法律风险不属于操作风险或是信用风险,而是独立的一部分,而有些则认为法律风险实则属于信用风险的一部分。但无论如何进行界定,法律风险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法律规定和结果不是确定的;(2)法律制度的相对无效性;(3)银行、一些代理机构及银行员工在法律中的一些无效行为。

四、应对风险控制的对策

商业银行在提供供应链的服务时,将供应链看为一个整体的方式不能满足供应链中每个个体的需求,而进行创新后,银行对供应链中的个体进行分个融资,这样可以解决交易时的流动问题。应对不同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将制定出预防风险的措施,确保供应的正常运行。下面,我们就风险防控进行相关探讨:

1.加强对现金流的控制。现金流的管理主要指的是:银行对产品运营等要素进行一定的设定后,再将资金循环加以控制并且及时进行管理,以实现资金增值、信贷投资投入并产生回流的目的。

要想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其首先要进行的是对其要素的管理。流向是现金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流向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现金的去向和来往的控制管理,其主要的操作流程首先是要落实贷款的去向其次是对循环周期进行管理。流量的管理是现金流的另一个要素,流量的管理主要是指对现金流量、借款人经营规模与支持性资产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一系列考察的一项管理。

2.结构授信安排。结构授信安排是指银行将真实的贸易作为背景,对授信申请人及主要供应商进行授信。银行在进行合理授信安排时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对交易的结构关系有着明确的认识。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对供应链的流程进行规划,对各个部门在供应链中发挥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银行在此过程中,还要对供应链的成熟性、清晰性以及对物流、资金等进行评估调研

(2)给出适当的授信安排。在进行授信安排时,主要是对申请人进行授信评估,对其现金流、其公司的经营状况等都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能为银行进行授信时避免一定的风险。其次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银行决定授信限额是不是光看各环节的增加而产生的累加值,而是受商品本身的市场价值决定的。

(3)进行风险定价和条款约束。银行依据不同主体应承担风险之间的差异,对其提出风险定价及相应的条款约束。

五、结语

商业银行对供应链的创新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的问题,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在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如果想要保持经济利益,必须注重对风险的防范,具有风险意识。商业银行与社会各行业进行多方面合作,对金融供应链进行创新,促进其长远的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瑞.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研究[C].西南财经大学.2013.

[2]谢圣涛.国外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10.

[3]熊健,龚卉.金融供应链: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2.

作者简介:张朱达,女,汉,湖北,人民大学,金融学,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