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国女性创业者的企业创业特征综述
杂志文章正文
我国女性创业者的企业创业特征综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王语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摘要:从女性的角度规范地研究创业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之后该问题被各国学者大量关注,形成不同视角的多方位研究成果。国内学者最近十几年才开始涉足该领域,形成了一些非系统性的零散文献。本文将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个体、组织和环境三个角度具体展开分析,对我国女性创业家的创业特征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创业家;女性创业家;创业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创业已成为女性就业的新趋势。正如美国女企业家全国协会前主席伊迪·弗雷泽所说“我们发现,美国经济的新潮流是女企业家的潮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说“女企业家正在改变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面貌”。在中国,女性人力资本正逐年提高,中国女性越来越具备创业所需的各类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女性自我意识的强化也使女性开始追求多元化的自我价值实现,加之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女企业家活跃在飞速增长的中国商界。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随着中国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和家庭地位的巨大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典型现象,即中国女企业家阶层已经出现。根据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女企业家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由女企业家领导的企业中有95%处于盈利的状态,其中,近40%由女企业家领导的企业年利润在100 万元以上。可以说,中国经济正在从由男性主导的状态向男性和女性企业家共同发展转变。

一、引言

在学术界,关于创业的研究仍处于刚刚发展的状态,而其中以女性创业者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还比较少。就国内外研究现状来说,已有不少学者从女性创业者的个体层面进行研究,其中广泛借鉴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并从经济环境、企业组织和管理风格等方面,借助严谨的实证工具进行研究,无论在研究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持续拓宽和加深。而在国内,目前针对中国女企业家创业活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将以美国创业学家Gartner 提出的创业研究分析框架为基础,即创业的三个关键部分———个体、组织和环境,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具体指出我国女性创业家的创业特性,可以为我们认识女性创业现象,帮助我国女性成功创业提供一些参考。

二、个体层面

1.人口特征

(1)女性创业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所谓的人口统计特征是指女性创业家的背景特征,主要包括创业年龄、学历、职业背景、婚姻状况、父辈的影响以及配偶的支持等。在创业年龄上,中年女性是女性创业的主力军,超过半数的女性创业者年龄在40-50岁,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数据显示这个年龄层正在逐渐升高。在学历方面,女性创业者中16.7%为高中学历,33.3%为大专学历,38.9%为本科学历,6.7%为研究生学历。女性创业者的学历分布表明,良好的教育背景是女性创业者的一大特征。在职业背景上,有约60%的女性创业者拥有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下海”浪潮是分不开的。在婚姻状况上,大多数女性创业者都是已婚女性,但有过离婚经历的女性创业者比例较高达16.7%。值得一提的是,72.5%的女性创业者认为在创业过程中,家庭给自己的帮助和支持最多,而其中有65.5%的帮助来自于配偶。这说明,中国女性创业者仍然比较重视家庭,并且仍然从家庭中获得创业的动力。

(2)女性创业者的心理特质。女性的性别特征使其在商业社会中区别于男性,这可能会带来一些经营和管理上的不足,如管理控制不足、行动力欠缺及创造性不足等。但女性本身具备的心理特征又会使其在商业社会中独树一帜。例如,女性创业者往往更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特征使得由女性管理的创业型企业内部氛围更加和谐,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又如,女性创业者通常比男性更加细心、敏感,这使得女性创业者女性创业者可以更加敏锐地发现商机,获得创业过程中的先发优势。此外,部分学者的研究还显示,我国女性创业者往往会表现出与男性一样心理特征,如充满自信、勇于冒险、渴望成功和富有主见等,这些心理特征对女性创业者在商业上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2.创业动机

拥有怎样的创业动机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和是否能取得成功。创业动机有很多种,例如失业、原来工作出现挫折、对财富的需求或渴望、灵活的工作时间、经济独立带来的自我满足感、社会地位和权利等等。根据Neider 的归类,创业动机包括“个人危机”和“个人满足”两类。就女性创业者的这一群体来说,“个人满足”的创业动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女性创业者身[来自www.lw5u.CoM]上。首先,多数女性是为了解决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解决工作时间缺乏自主性这一问题而选择创业的,这属于典型的“个人满足”型动机。其次,一般来说女性较男性而言,功利心相对更弱,创业一般并非她们职业生涯的第一选择,之所以创业,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获得更多控制力。第三,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创业的女性占女性创业者的大部分,她们更关注于客户的体验,关注于对社会的贡献,以及自己的“与众不同”。反观“个人危机”的创业动机,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女性长期以来处在次级劳动市场,被主流的商业社会边缘化。一部分女性在失业后不得不选择创业来维持生计,但因为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时期的特殊性,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更多,压力更大,更多女性愿意通过降低标准或回归家庭。

三、组织层面

1.资源获取

(1)人力资本。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创业者在受教育程度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背景的女性创业者占大多数,主修技术学科的女性创业者也占相当的比例。因此,女性创业者普遍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这是她们创业道路上的一项重要资源。

(2)社会资本。我国女性创业者的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人的社会资本有三种形态,一是由配偶或家人形成的家庭关系网络;二是由朋友、同事及生意伙伴等形成的交际关系网络;三是由商会、乡团等形成的社团关系网络。对我国女性创业者来说,家庭关系网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社会资本。多数女性创业者都认为,配偶是自己创业事业最重要的帮助者。朋友和同事等形成的交际关系网络的关系网络也很重要,为第二位的社会资本来源。社团关系网络对女性创业者而言重要性较低。我国女性创业者的这种社会资本形态分布具有相当高的同质性。

(3)金融资本。我国女性创业者利用金融资本创业的意愿不强,创业资本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积蓄。据对我国女性创业者起始资本来源的统计显示,业主自己占53%,家人占17.7%,亲戚占6.6%,朋友占22.7%。这种创业起始资本特征对女性领导的创业企业发展可能起到一定制约作用。

2.企业特征

我国女性创业者多选择第三产业或传统服务业作为创业行业选择。根据费涓洪对897 名在上海闵行区登记注册的私企女业主的统计显示,有约36.2%的女性创业集中在商贸餐饮业,集中度排在各种行业之首。次之的还有传统制造业34.2%,社会服务业27.5%等。从企业规模上看,女性创业者所领导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约60%的女性创业企业雇佣10 人以下的员工。女性创业企业性质以家庭企业为主,女性创业者一般既是公司所有人,也是实际管理人。

3.组织管理

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我国女性创业型企业盛行夫妻拍档。较为流行的做法是,丈夫负责技术管控及营销等方面工作,妻子则更多地参与财务管理和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夫妻合作、家庭式管理是我国女性创业者的一个明显特点。在管理风格上,女性创业者通常善于把女性管理家庭的素质和人格力量展示在职业角色之中,注重“情感式管理”,主要采取“注重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和“与员工协商办事的态度”的管理方式。女性创业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她们天生具有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母性特征,在创业过程中,她们也能将这种人格力量转移到工作伙伴身上,称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手段。此外,她们经常会通过如借钱给员工看病、帮助员工解决家庭困难等方式,从生活上对员工加以关爱,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四、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主要指的是政治、文化和宏观经济环境,主要包括政策导向、金融支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政策环境方面,随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发和其他各级政府发布的一系列关于促进妇女发展、加大培养女性人才的有关政策出台,我国女性创业者正越来越多地位国家政策所重视,也越来越公平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宏观经济环境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自由度不断提高,这些趋势使我国女性的创业渠道不断拓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还使许多新兴产业问世,这些新兴产业孕育着大量机会,吸引着许多女性创业者投身其中。在这些新型经济形态中,女性不再因“体力”的不足而使事业发展受到制约,反而会在柔性管理等方面获得优势。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我国传统中女性“无才便是德”等传统思想和习惯一直制约着女性走出家门、开拓事业,但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外来文化冲击,这些思想正逐步降低了影响力。“女强人”、“知性女人”等身份特征也越来越多地为社会认可。

虽然我国创业环境的变化为女性创业者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但不能否认,创业环境中依然存在着不少不利于女性创业的因素。例如:“女性以家庭角色为主,男性以社会角色为主”、“女子以治家为本,男子以立业为本”等传统观念依然有很大影响力;社会中还存在大量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支持女性创业的各类政策缺乏操作性等等。

五、研究展望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女性创业研究不仅在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关于女性创业者的标准研究范式,大多数文献还集中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女性创业的文章主要还是基于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所作的分析和评述。这显然与我国女性创业者的[来自WwW.lW5u.com]规模、在创业群体中的重要性和女性创业发展需要不相匹配。相信随着女性创业者群体的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实证研究将会越来越多,数据搜集的详实度、数据挖掘的深入度也都将显著提高。另外,传统农业社会中,女性一直是通过家庭生活来实现自身价值,传统文化一直以家庭角色的胜任度来评价女性成员。在这种传统下,“事业”往往是男性的代名词。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的角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的城市生活不再仅仅停留于家庭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她们的职业路径,尤其是创业路径与一般的创业者有着许多不同,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阶段,相信也将成为重要的一块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费涓洪.社会资本与女性创业———上海30位私营企业女性业主的个案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2):51~56.

[2]费涓洪.女性创业动因浅析———上海私营企业30位女性业主的个案调查[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2):81~86.

[3]胡怀敏,范倘.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女性创业[J].经济论坛,2006,(21):56~58.

[4]莫寰.研究述评:女性特征对女性创业活动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07,(6):23~27.

[5]罗建河.中外女性创业特性的比较与女大学生创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作者简介:王语(1989- ),女渊汉族冤,云南昭通人,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教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尧企业管理等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