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沈阳经济区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分析
杂志文章正文
沈阳经济区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35        返回列表

戴卫东 裴明君 赵丽丽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sjjqb016),项目名称: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及对策建议研究

摘要: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边发展关系逐步拉近,以城镇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产业支撑[来自wwW.lW5u.com]的发展态势不断深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沈阳经济区为样本,基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国际上常用的IU、NU 标准值法判断并分析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沈阳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已由之前的落后于工业化水平逐步转为超越工业化水平。以沈阳经济区为对象,探讨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可以为沈阳经济区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耦合关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关系到现代化进程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社会支撑,相应地,工业化作为社会发展的经济支撑,二者相互依托。从宏观角度来看二者关系可简单分为超前、同步、落后三种,因而,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其中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作为两者互动最优关系模式,对于避免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社会经济问题有积极意义。当前关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面向全国或各省,对于城市的研究展开不足。基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地域性和时效性,从城市的角度出发研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也能为城市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本文以沈阳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近些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量化评价方法分析该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相关理论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其概念在西班牙工程师A.Serda 于1867年发表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中首次提出。在《人口学辞典》中威尔逊将城市化解释为“人口城市化即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的现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化过程,城镇化的内容包括地域结构、经济结构、人口流动、社会文化等要素,具体形式包括: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生产方式转变为城市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四个方面。工业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相应的,就业结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的改变随之而来。钱纳里等人对1965 年90 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则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也越高,三者关系密切。从理论上来看,城镇化与工业化近乎同一个过程,换言之工业化直接导致城市化。在城镇化的前期,工业化拉动城镇化,城镇化作为工业化落实的基础和保障,而在城镇化的后期,工业化的带头作用逐渐减弱,城镇化的动力主要是第三产业。

二、两种测度方法的适用性比较

城镇化与工业化量化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类:IU 比值0.5、NU 比值1.2 的国际标准值法以及钱纳里标准法。

测度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国际标准值法(IU 比值0.5、NU 比值1.2),二是钱纳里标准法。

1.国际标准值法(IU 比值0.5、NU 比值1.2)。国际标准值法(IU比值0.5、NU 比值1.2),简称国际标准值法,是将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用IU 和NU 之间的比值来衡量,其中IU 比值是指劳动力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NU 比值是指劳动力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IU 比值分三个阶段,当IU 比值等于1 时,表明此时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相等;当IU 比值小于1 时,表明此时城镇化率高于工业化率,第一、三产业劳动力存在于城镇里;当IU 比值大于1 时,表明此时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第二产业劳动力存在于农村里。经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IU 比值先是大于1,然后根据发展进程的推进,IU 比值逐步减小,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IU 比值持续减小到小于1,当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时,IU 比值趋近于0.5。NU 比值分两个个阶段,当NU 比值小于1 时,表明城镇里存在着农业劳动力;当NU 比值大于1 时,表明农村里存在着非农业劳动力,而当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时,NU 比值趋近于1.2,IU 和NU 比值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对U-IU 标准进行变形可知:

2.钱纳里标准法。钱纳里标准法是1975 年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 钱纳里和M. 赛尔昆出版的《The Patterns of Development:1950-1970》书中提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模型”。“发展模型”强调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由紧密到松弛,在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都到达13%,城镇化发展快于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后期,工业化贡献于城镇化的作用越来越少,GDP 中制造业的比重也逐渐降低。然而,这种模型的缺陷在于,模型中的人均GDP 是1964年的人均GDP 标准,现在运用时要转换成现在的标准,所以该模型中运用人均GDP 来衡量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得运算结果不准确。在对钱纳里标准法的研究过程中,我国许多学者认为,该模型是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一般变动模式,对于不同发[来自www.lW5u.coM]展水平的国家来说,变动情况有所不同,同时也具有参考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IU 比值0.5、NU 比值1.2 的国际标准值法对沈阳经济区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进行分析。

三、运用国际标准值法分析沈阳经济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1.沈阳经济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测评。2010 年沈阳经济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经济区生产总值11736.96 亿元,比上年增长18.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130.5 亿元。2010 年年末,沈阳经济区总人口2363.3 万,全经济区从业人员1188.7 万人,增长1.88%。

如表2 所示,2007 年沈阳经济区IU 比,NU 比分别为0.57,1.31,说明2007 年沈阳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2008年,沈阳经济区的劳动力工业化率I 下降,而劳动力非农化率N和城镇化率U 不断上升,各指标变动的幅度不同,劳动力工业化率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劳动力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的上升速度。至2009 年,沈阳经济区IU 比和NU 比上升明显,分别为0.62 和1.53,远远大于指标值,说明沈阳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水平。2010 年,沈阳经济区劳动力工业化率I 由之前的不断下降转变为回升,劳动力非农化率N 持续上升,而城镇化率U 由2009 年的明显下降转变为明显上升,IU 比下降到IU 指标值以下,NU 比也下降到NU 指标值以下,城镇化率上升到65.79%,城镇化水平已由之前的落后于工业化水平逐步转为超越工业化水平。

依据U-IU 标准的变化趋势可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2007 年-2009 年沈阳经济区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2010 年沈阳经济区城镇化水平超越工业化水平。

表2 沈阳经济区城镇化率与IU 标准、NU 标准的数量关系(2007年-2010 年)

在IU>0.5 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变化作如下分析,即:

第一阶段:2007 年-2009 年间,IU 比大于0.5,NU 比大于1.2,|U-IU 标准| 先维持不变,之后迅速增大,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第二阶段:2010 年,U 上升,IU 比下降,且U 增大的幅度明显大于IU 比减小的幅度,则|U-IU 标准| 迅速变小,城镇化水平超越工业化水平。

在NU>1.2 的情况下,分析如下,即:

第一阶段:2007 年和2008 年,U 下降,NU 标准上升,二者变化幅度几乎相同,所以|U-NU 标准| 基本保持不变,由于U 下降幅度较小,所以城镇化水平仍处于落后工业化水平阶段;2008 年-2009 年间,U 下降较快,NU 标准呈上升趋势,且U 下降的幅度较NU 上升的幅度更大,则|U-NU 标准| 增大,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现象越来越明显。第二阶段:2010 年U 迅速上升至65.79%,NU 标准也明显下降,所以|U-NU 标准| 减小,城镇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水平。

2.相关性分析。依据工业化的一般发展规律,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第三产业中劳动力的就业比率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工业化过程主要表现在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的上升以及农业所占比率的下降。表3 沈阳经济区城镇化率及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数量关系(%)

如表3 所示,2007 年-2010 年间,沈阳经济区城镇化率先略上升后迅速下降,然后又大幅度上升,第一产业就业比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可以判断这一阶段沈阳经济区大量的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逐渐超越工业化。该阶段从数值上看城镇化率一直高于工业化率,沈阳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高而工业化相对较低,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不足。依照钱纳里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对比研究,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城镇化就已经超越工业化,随后显著优先于工业化,这是各国及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普遍现象。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经济区城镇化率不高,处于建设阶段,但到2010 年,沈阳经济区的城镇化率达到65.79%,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2007-2010 年间,沈阳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由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到超越工业化水平,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程度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现象会逐渐增大。沈阳经济区包括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沈阳,工业氛围浓厚,工业特点鲜明,工业也是沈阳经济区城市发展的核心主题,但为了实现沈阳经济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就应该适当调整工业化指导方针,促进就业,加大创新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低碳工业道路,使得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07):12-17.

[2]景普秋著.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15.

[3]李清娟.产业发展与城市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4-37.

[4] Wilson.C.The Dictionary of Demograph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224-226.

[5]钱纳里,塞尔奎.发展的格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6]谢春,李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1(03): 75-80.

作者简介:戴卫东(1973- ),男,辽宁沈阳人,博士后,主要从事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尧评价理论等方向研究曰裴明君(1991- ),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评价理论曰赵丽丽(1989- ),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评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