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基于操作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基于操作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2        返回列表

邓倩妮 辽宁大学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各大商业银行不断扩张业务,其管理复杂程度和面临的风险随之加大,这也对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是,银行的收益并不会因为操作风险变大而加大,操作风险的损失与收益没有必然联系使得银行的基层机构缺少利益驱动去主动预防操作风险。如何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降低操作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稳定发展下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相关理论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指出: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从定义可以看出,操作风险的产生除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以外,主要是由内部因素造成,如内部程序、系统的不完善或者执行不力。

1992 年9 月,COSO 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二是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三是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而在日后的理论完善中COSO 强调,内部控制是基础,风险管理只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更有综合意义的控制活动。

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相关性分析

从定义上看两者关系,直观上就可以看出此二者概念的相互联系。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通过合规目标、经营策略、信息的真实性、风险控制的完成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构建合理而安全的框架。相反,评估和预警操作风险也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从特征上看两者关系,首先,操作风险内生于银行的业务操作,这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因此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要严格控制各种业务的操作;其次,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设置权限彼此制约的岗位来降低操作风险,同时通过科学的奖励制度降低工作人员违规的可能性;最后,操作风险管理涵盖了商业银行管理的大小细节,这些问题都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之处。

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及内部控制的现状

中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之中,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在世界银行体系中还相对落后,而且国内官员为谋私利,以身试法,使得操作风险案件频发,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经济和名誉上的双重损失。从地域上看,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都存在着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部门上看,不仅仅是操作部门才存在风险,而是所有的经营和管理部门都会牵扯其中如资金计划部、科技发展部等;从涉案人员来看,从普通职员到高层领导都有可能作案,基层职员直接接触业务,实施作案便利,案发频率高但涉案金额小,高层领导则是通过挪用公款、收受贿赂、骗取贷款等,涉案金额相当惊人。

内部控制也存在诸多问题。各银行为防范操作风险也都会实施了一些控制操作风险的手段,出台一系列的规定来防范各个层级的员工违规操作。可是商业银行为了生存会追求高额利润,利润又来源于吸收存款,加之银行员工的工资、奖金也与业绩表现相关,即使在客户提出不合理的条件的情况下,员工也会答应对方。银行的员工在衡量了自己可以获得的收益和承担的风险后,明知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并且自己也要承担相应的惩罚,也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错误的选择。这样原来设置的规定就丧失了防范作用和约束力。商业银行这种形式化的管理导致了员工和客服的投机行为,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渠道。

四、在操作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内部控制建立

1.在内部环境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针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对控制环境进行如下完善:

(1)建立分工合理、制衡有效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切制度的总纲领,而制衡有效的治理结构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选择具有并能合理运用会计、法律先关知识的人才加入董事会,[来自www.lW5u.CoM]确保董事会的高水准。这样才能保障董事会对管理层的发展规划,决策制定等的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2)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中强化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通过企业文化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员工熟悉内部控制流程,心中时刻关注风险,最终降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

(1)建立有效的风险事项识别体制。商业银行应当掌握风险事项识别的全部流程,通过集中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风险事项的相关信息,最终总结并分析对商业银行的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采取发展有利事项,规避不利事项的手段。

(2)创立风险评级系统。面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不同的防范和应对措施。设定科学的体系,对风险进行识别,分类,评估,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在每项业务上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

3.建立高效快速的信息沟通方式。

(1)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及时性。为了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理解偏差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商业银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要求统一格式与话语,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可理解性、高效性、准确性。

(2)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是要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会计执法力度。二是加强会计控制,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三是研发可以判断信息是否真实的系统,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卢鸿: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32-36.

[2]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10.

[3]包建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06: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