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银信合作环境下影子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银信合作环境下影子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陈梦涵 南开大学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的影子银行运行特征与发展现状,并从投资公司与信托者的角度全面拓展分析银信合作的环境下影子银行模型,从而讨论影子银行为金融市场领域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模型分析结果可知,在均衡化的市场条件下,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有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而且可以在合理分配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社[来自www.lw5u.Com]会的福利,所以要鼓励影子银行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银信合作;影子银行;金融市场;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逐渐旺盛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影子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缺乏银行业内监管的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以及非银行机构融资等,还辅之一些自由的民间金融业务,如典当行、地下钱庄等。其中,由于银信合作业务的增长十分迅速,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变向放贷、避开监管的主要方式,从而对货币政策的执行造成严重的影响。虽然金融稳定受到影子银行的潜在威胁,然而从金融业务创新的角度来说,影子银行对丰富金融产品类别、提升资本流动性以及提高金融机构利益方面却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特征及现状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存在的差异较大,这些差异的主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的运营模式。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信用扩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与资产证券化进行的,我国影子银行信用扩张的方式则是通过金融机构融资与商行表外业务进行的。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银行体系外部所有可以创造信用的机构、业务与工具,如小贷公司、VC 与担保公司等;以商行为依托的银行业内部表外业务,如银信合作及其他金融工具;民间金融体系,如典当行、民间借贷以及地下钱庄等等。

2.不同的监督强度。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西方发达国家尝试对影子银行采取阶段性的监管措施,但在整体上,影子银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受到的监管强度依然不高,其特征也表现为试探性;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却一直处于金融监管的范畴中,并且在监管统计口径中也纳入了银行理财产品。同时,信托公司的各项业务也遭受严格的监管,具备信用创造功能的其他金融机构也处于法律规范的监督之中。

3.不同的杠杆倍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商业银行资产与影子银行发展规模大体相当,并有着高达40 倍平均杠杆倍数;而我国的商业银行规模要远远大于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几乎没有任何负债经营现象。

据有关影子银行的统计表明,2002 年到2012 年期间,社会融资规模中传统的银行贷款业务所占的比重从93%下降到了58%,可见影子银行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我国2012 年末期的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93.7 万亿元,而影子银行的资产规模就高达25.1 万元,大约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26.79%。促使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主[来自Www.Lw5u.com]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信贷需求不断增长,但信用供应却一直受到抑制;第二,虽然储蓄水平较高,但在转化为投资时的比率却相对较低;第三,虽然社会闲散资金较为充足,但投资在产品方面的资金却十分缺乏;第四,金融监管环境的不断严格化,促使金融机构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监管套利。影子银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就是监管套利与金融创新,这种情况和西方发达国家影子银行发展相似。

虽然影子银行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类别不同的影子银行产品和机构的发展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信用衍生品、货币市场基金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业务发展缓慢;银信合作产品的发展由最初的爆发式自由发展,逐渐转变为监管制度下的稳定发展。银信合作发展的契机主要得益于2005 年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开办,从最初的信托产品发展到后来的“打新股”产品,再后来又发展成为迅速膨胀的融资类产品,乃至近几年来银信合作业务不断的升级与转型,其产品也逐渐成为代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典型。

信息合作的发展永远离不开金融监管和创新两块核心内容。在当今全新监管策略的驱动下,银信合作可以对产品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组合或投资类型的产品面目重新出现,从而规避国家对这方面的监管;或者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入到银信合作之中,从而避免融资业务的限制比例;同时,银信合作还能够在股票授权的情况下出现,利用风险资本系数的改变来节约占用资本,从而规避银监会对风险资本的限制。

二、影子银行理论模型设定与均衡分析

1.理论模型设定

假设模型存在的两个不同阶段,为t=0、1,t=0 为信托期起始阶段,t=1 为结束时期。模型的主要对象有投资者与信托公司两类交易主体,以及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与银行等服务机构。交易主体主要负责开发信托产品,并以此将理财产品销售给相关投资者,从而充分吸收理财资金;担保机构负责资金池担保业务,增加信托公司的信用等级;信用评级机构则负责对信托公司的资产进行信用评级。

在t=0 时期的初始禀赋为ωinv,效应函数可以表示为

上面公式中,C0 表示的是t=0 阶段的消费,C1,ω 表示的是t=1 时期的经济在ω 状态下的消费。ω 的状态主要分为三种,即增长状态(g)、衰退状态(d)、低迷状态(r),这三种状态组成状态空间Ω={g,d,r},不同状态下的资产不违约概率是π。

信托公司方面,假设信托公司利润最大化时的风险是中性的,当t=0 时初始禀赋ωtru,此时信托公司在从转让公司得到收益权之后,构建资金池(资金池加权收益率为A,则预期收益率为Eω(πω,A));通过信用增加等手段,将受益权分为优先和次级两种,并向银行出售优先级受益权。银行再据此进行理财产品设计,并向投资者出售理财产品,从而募集到理财资金。当t=1 时,信托产品就被信托公司收回,以保证银行投资收益。此时,将优先级受益权记为S1,次级受益权记为S2,并将二者在t=0 阶段的价格设为p1,p2,将t=1 阶段的收益率分别设为R1,R2。

信托公司应当支付的税费总额是构建资金池的一阶函数,公式为(f I)=α0+α1I。α1表示税费比率,主要由银行中间费、担保费用以及税收支出等各项费用构成。

2.对理论模型进行均衡分析

使构建的模型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进行工作,此时将信托公司为记为j,然后分析信托公司的最大化利润。当t=0 时,信托公司的初期利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信托公司预期利润的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信托公司融资成本与产品发行费用,购买资金池时的现金流,信托公司优先级与次级受益权带来的预期利润。同时,当t=0 时信托公司还受到三个方面的约束条件,分别是:信托公司自由筹集的资金;信托公司要在最坏状态下拥有足够能力募捐早期资金;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规模必须小于资金池总额。

因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在经济状态最差时获得收益,从而实现套期保值,所以我们能够认为,投资者关心的主要是最坏状态下的经济收益。

当市场状态达到均衡化时,由于基准利率不再对信托公司构成限制,所以信托公司可以完全操控定价权,从而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定价。[6]所以,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信托公司就可以确定风险利率是由S1 的未来收益与市场价格p1 之比得来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与此同时,信托公司在构建资金池之后,将分层受益权发行出去,当市场状态达到均衡化时,信托公司的产品只能在影子银行体系之下进行交易,此时将特有风险消除之后,再对风险进行有效分配,从而提高了社会福利;当信托公司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后,就可以将影子银行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使其不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

三、银信合作环境下影子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对策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典范,对扩展金融机构、丰富产品种类以及加速资本流动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从上述模型分析可知,我国影子银行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并且对金融市场化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7]不仅如此,由于信托产品的交易范围只在影子银行体系之中,因此只要将传统商行与其之间的关联切断,影子银行的发展就不会出现集聚风险,并且还可以将各自的特定风险有效分散出去;另外,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为了得到更多利益,进而调整信用评级,就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这将对影子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对影子银行的规范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我国影子银行的内涵与地位,明确各部门具备的监管职责;推动资产证券化的逐步深入,切断传统商行和影子银行的联系,可以防止兑付问题的出现,解决期间出现的此类问题;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监管部门必须做好各类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工作,尽可能地防止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

四、结语

在银信合作环境中,影子银行虽然有利于实现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对影子银行的发展进行规范,从而使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得到预防及控制。

参考文献:

[1]潘静.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及其监管的制度构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02)

[2]鲁篱,潘静.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与法律规制研究[J].社会科学,2014(02)

[3]闻岳春,肖敬红.银信合作视角下影子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4]肖雪莲.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5)

[5]魏涛,刘义,杨荣,曾羽,王家.激辩:中国“影子银行”与金融改革[J].金融发展评论,2013(02)

[6]袁达松.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J].法学研究,2012(02)

[7]李梦晗.浅析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影子银行法律问题———基于银信合作视角[J].企业导报,2012(08)

作者简介:陈梦涵(1987.10- ),女,汉族,河南,本科,南开大学课程进修班世界经济专业(金融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