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中国商业银行业绩高增长背后的风险因素分析
杂志文章正文
中国商业银行业绩高增长背后的风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8        返回列表

邵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银行业的资产总额也在快速增加。而在商业银行业绩高增长的背后,一些风险因素也逐渐出现在当代资本市场中,这些风险因素对于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如果我国银行业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未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引发重大的经济危机。因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绩高增长背后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并且总结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银行;商业银行;业绩高增长;风险因素

一、前言

本文主要阐释了银行利润与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相关数据调查表明得知,在中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过程中,经济规模的扩张与利息差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并近一步证实了,不良的贷款率将会对银行业绩增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容易引发各种风险因素,这将危及中国商业银行业绩的稳定增长。因此,本文就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绩高增长背后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具体阐释了风险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一些自身的看法与建议。

二、问题提出

从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金融资产总额一直在呈现增长的趋势,负债总额也在随之增加。我国部分控股银行的资产规模逐渐下降,而股份制银行的资产百分比仍旧稳定的上升着。其次,还有一些城市银行及企业金融机构的资产也在累积攀升。而上市银行与非银行类的上市公司相比而言,上市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张,收获了更多可观的经济利润,而后者的利息支出却越来越多,同比前几年的利息支出率超出了百分之三十六个点。在中国商业银行业绩高增长的同时,其背后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慢慢地暴露出来,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发展现状与业绩完全不符的,这甚至要比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况更糟。就拿我们[来自www.lW5U.coM]的股价来说,当对股利进行贴现模型构建时,若上市银行的股票收益仍旧保持不变,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该银行的股价价格将会高出于其自身的净资产,其股票价格在资产市场中有着巨大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就造成商业银行经济损失严重,商业银行甚至还会面临破产的局面。影响银行业绩高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股权结构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因素。我国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中国多个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后提出,商业银行控股股东并没有对银行业绩高增长产生影响。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与银行最后一位股东分别对银行绩效产生了不同的正面变化。站在股权结构的角度来看,股东的性质才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第一大股东具备较强的控股能力,若是商业银行贷款率集中度较高,那么商业银行最终的经营绩效也不会特别理想。

三、银行业面临的宏观风险分析

1.经济增长减速。经济的高速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管制和人民币低估为中国银行业高速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过去十年,在房地产市场化、加入WTO、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作用下,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环境的刺激下,依靠低利率、低工资、低地价、低币值的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取得了年均经济增长10%的成绩,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然而,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衰退。2009 年美、欧、日三大经济体还是出现了-3.49%、-4.41%和-5.53%的增长。2010 年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支出的刺激下,美国、欧盟和日本GDP 增长率分别反弹至3.03%、1.95%、4.45%。但恢复性增长昙花一现,2011 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回落至1.48%、1.74%和-0.73%%。0212 年第四季度,美、欧、日三大四大经济体的增长率分别回落至0.1%、-0.5%和0.6%。2013 年美国的增长1.9%,第三季度一度达到4.1%。

2.道德风险。中国的银行业是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下所累积的产物,其并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更没有独立自主的资金经营权,缺乏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而在早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一些国有企业[来自wwW.lw5U.com]已经无法在继续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下去,我国政府不得不对其原有的运行体系记性变革,并赋予国有企业一定的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利。而这一文件已经颁布,就在我国银行业取得了热议的反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受到传统财政管理模式的限制,使其实际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弥足企业所需的资金缺口,我国中央政府又提出了拨改贷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最大的特点是负赢不负亏,简单点来说,如果企业处于盈利的状态时,无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基层员工,其所获得的工资与奖金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若企业亏损了,也很难找到实际的负责人,这样就导致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日益增多,资金充足率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最终导致部分商业银行经营不善,处于破产的边缘。

3.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的提高不仅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而且抑制了住房消费和投资贷款,住房消费贷款需求的下降有可能刺穿房地产泡沫,这一点在二、三线城市已经显现出来,进而影响地价和房地产企业资产质量,最终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商业银行业绩高增长、不良贷款率只有1%、拨备覆盖率达到292%的条件下,也不能坚定投资者对银行股的信心的原因。在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牵引下,居民不甘心受存款利率上浮10%的限制,要求更好的回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商业银行业绩高增长的背后,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应当引起我国银行业的高度重视。想要有效预防这些风险,就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相关改善对策,从而确保中国商业银行业绩的稳定增长,为我国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维安,曹廷求.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城市银行绩效[J].经济研究,2004(12):4—15.

[2]祝继高,饶品贵,鲍明明.股权结构、信贷行为与银行绩效[J].金融研究,2012(7):31—47.

[3]陈学彬.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分析[J].金融研究,2005(7):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