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12        返回列表

张冰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货币是一国金融体制的核心,货币机制的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金融危机动摇了人们对于美元的信心,美元独大导致的“特里芬难题”早已凸显,国际货币多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国近些年来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使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不再是空谈,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序幕早已徐徐拉开。

关键词:货币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策建议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主要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高度集中控制期间(1979 年以前)这一时期所有经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国家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统一收入和支出。第二时期是向市场过度时期(1979 - 1993 年),在这一时期内,组建返款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实行了外汇留成制度。外汇留成在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的方向,外汇调剂市场实现了对外汇共需的调节。但是,经常账户下的外汇支付,仍然有一部分需要规划审批,并且导致多重汇率问题的出现,这与人民币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有较大的差距。第三个时期是经常账户有条件的可自由兑换时期(1994 - 1996)1994年1 月1 日起,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发生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改革。其内容包括:统一汇率;结汇制度的实施,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实行银行的售汇制度。这些改革虽然实现了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自由兑换,但是对外商投资企业及个人经常账户下的用汇仍然存在限制。第四个时期是经常账户完全可兑换期间(1996 - 2002),1996 年12 月1 日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全部义务,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受限制,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货币制度不再实行,这意味着经常账户下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得以实现。第五个时期是资本账户下有条件兑换时期(2002 年至今),在这个时期中,最重要的就是2002 年11 月5 日QFII 制度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国内投资机构参与海外投资的开始。2009 年开始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2010 年从原来的五个试点城市扩大到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 年1 月初,《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发布,2011 年1 月11 日,上海地区发布《关于本市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进行“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PE)”试点工作,也就是市场关注已久的QFLP。2014 年沪港通的实行,进一步加速了资本项目的开放,随着资本项目放开的脚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提速。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渐进式的发展使其成为国际性贸易大国。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大,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出现变化,推行国际贸易的人民币计价结算,对外贸企业来说可以减少审批的环节、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营运成本等。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贸易大国金融小国的矛盾境地,中国要实现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就需要依托于金融的崛起, 这就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要求我国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依托这种外力要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升亚洲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亚洲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许多亚洲国家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沉痛教训中明白, 为了打破原有的格局和均衡,必须推崇一种新的力量。然而人民币恰逢其时地融入到亚[来自wWw.LW5U.com]洲区域的货币合作机制中,在亚洲地区成为计价、结算乃至储备货币,有助于亚洲各国的互利共赢,促进亚洲经济的发展。

三、对人民币国际化顺利进行的对策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保持好宏观经济的基础上,要转变经济发展结构,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要逐渐开放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自由化,与国际接轨,更要保持好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树立信心,保持社会的稳定,在稳定中谋发展。下面就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方法给出几点建议。

首先,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障。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已经实现了自由兑换,但是未实现资本帐户下完全可兑换,这就阻碍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因此,我国应以独立,渐进,有序的方式,稳步地开放资本项目,为实现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发行市场先于交易市场;机构先于个人;债权类工具先于金融衍生品工具和股权类工具;直接投资先于证券投资;有真实背景的交易先于无真实背景的交易的放开;先流入后流出。加强金融发展的组助兴和风险意识的同时要与对外开放和抵御风险相结合。

其次,大力建设人民币回流制度。第一,在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结算上,我国政府应继续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在我国货物和政府债券方面,应鼓励周边国家地区居民的购买,在[来自WwW.lw5u.com]投资方面,应大力支持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第二,把人民币离岸中心建在香港,这样不仅使人民币存贷款和投融资业务在香港的银行系统内得以开展,又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第三,指定特定的结算银行,人民境外存款合法合理化等。这些不仅提高以人民币为基准的投资和融资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扩大了人民币的回流渠道,严格控制了非法流入和流出,而且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最后,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应以统计和监测人民币跨境流动为基础。对于跨境流动的收入和支出申报,实行严格的统计和监测,以防止洗钱和其他非法交易活动在人民币跨境流通中发生。这不但有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金融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更有利于预防和缓解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为维护金融稳定停工有效的支持,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建娟.浅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其与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关系[J]. 金融观察

[2]杨长江,姜波克. 国际金融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3]刘力臻,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探索[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