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浅析台湾场外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及对大陆创业板市场的启示
杂志文章正文
浅析台湾场外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及对大陆创业板市场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34        返回列表

史嫣洁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东吴支行摘要:台湾场外交易市场(OTC)自1989 年成立以来,发展良好,成为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极佳融资平台,更从结构上改善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对于大陆地区尚不发达的场外交易市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兴柜股票市场;科技导向;创业板

一、研究背景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创业板开始登上世界经济的舞台,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扶持创业企业和支持创新的产物。根据全球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创业板市场在推动经济创新、产业优化升级上有着显著的作用。创业板市场是在主板市场之外专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途径、融资渠道的一个股票市场。它对上市企业的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经营记录等方面的要求都较主板市场要低。

我国大陆地区早在90 年代初就尝试着建立了创业板市场,即1990 年成立的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和1993 年成立的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NET)。但由于制度不健全、缺乏经验等原因,这些尝试均告失败。其后的十年中,“重启创业板”的口号屡屡响起,但始终未能真正起航。直到2009 年9 月,创业板首批新股IPO 开始申购,包括神州泰岳在内的十家企业被集体打包发行。从最早提出创业板的概念至今,经过十余年的磨砺,大陆创业板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广阔的大陆市场上,创业板这艘“诺亚方舟”刚刚起航,如何让其走得远、行得稳,才是未来发展的题中之义。

反观海峡那头的宝岛台湾,其场外交易市场则发展得有声有色。场外交易市场(OTC,Over-the-Counter)又称柜台市场或店头市场。我们不禁要问:同样是建立于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同样经历了十余年的成长变革,台湾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如何成长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场外交易市场之一,又是如何对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台湾来进行比较,着重分析台湾场外交易市场的成长历程和成功经验,总结归纳出其优势特点,并为大陆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出谋划策,结合大陆经济发展的固有特点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台湾场外交易市场的特征与经验

1.市场分层,完美联动

目前台湾拥有的合法场外交易市场有两个,分别是兴柜股票市场,还有柜台买卖中心。所谓柜股票市场,是指兴是体系的低级形态。柜台买卖中心,就是指是台湾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的高级形态。两者在上柜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的就是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企业。一家企业在兴柜股票市场上历练一段时日之后,若发展顺利、规模壮大,达到了上柜要求,就可以转至柜台买卖中心挂牌上柜。

2.海纳百川,提供契机

根据调查得知,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资本最低额非常高,曾一度高达6 亿元新台币,到2005 年调至3 亿元新台币。而中小新兴企业一般都很难达到如此高的资本额,这一“门槛”将许多实力尚弱的中小企业拦在了门外。而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的难题。

在较高层次的柜台买卖中心,一般类公司股票上柜的资本额只要求达到1 亿元新台币,创新成长型公司上柜的资本额只需一般类公司的一半(5000 万元新台币)。在低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兴柜股票市场, 对上柜发行股票的公司几乎没有最低资本额的要求,[来自wwW.lw5u.cOm]只要有两家以上综合证券商推荐即可。这样的低门槛使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都较易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也为市场注入活力和生机。

3.科技引领,支持创业

自从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台湾政府就提出了“科技导向”的经济发展规划,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类企业的扶持力度。经过制度创新,中小企业获得了直接融资的机会。

三、对大陆创业板市场的启示

1.因材施教,兼收并蓄

台湾场外交易市场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如规模有限。于是就及时更改了上柜的标准。之后又采取了更多措施,如降低兴柜股票市场的门槛。这些举措一方面能达到不同企业的上柜融资要求。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了市场上的许多未上市的公司,规范了市场的运作规则,提高了效率。

2.打造层次,点线结合

台湾经过多次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兴柜股票市场、柜台买卖中心和证券交易所这样三位一体的市场结构,形成了良好的关系网络。

3.战略部署,政策配套

台湾在上世纪80 年代就已经确定了“科技导向”的发展战略。而台湾的实践发展也说明了,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与相关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战略部署可以确定大方向,配套政策则可以把握发展中的细节。

相比之下,大陆在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慢慢旅途中,有关措施和政策的相关配套性尚未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来自www.lw5U.coM]方面:第一,场外交易市场的功能定位与鼓励股权流动的政策不配套,有时仅仅将交易所市场当作公开发行股票的惟一资本市场,但没有关注到场外交易市场。第二,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政策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和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缺乏呼应。第三, 对场外交易市场内部究竟是否应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适当的分层没有得出结论,认识模糊不清或摇摆不定。经常过分看重创业板市场的作用, 却疏于探索对现有低层次场外交易市场资源的整合。

参考文献:

[1]过文俊.海峡两岸场外交易市场比较[J].南方金融,2007(2).

[2]过文俊.台湾柜台市场的成长与变革(上)、(下)[J].产权导刊,2006.

[3]张超.台湾证券柜台交易市场结构及其混合交易模式研究[J].上海金融,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