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信息化时代下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探讨
杂志文章正文
信息化时代下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探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6        返回列表

白小玉 李泽清 于欢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推进了会计核算的改革。传统核算模式逐渐被取代,计算机核算被大多数企业广泛应用。然而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仍延续着传统模式的工作原理和流程。本文主要从当前会计核算传统模式分析出发,阐述了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作用并提出了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下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多维会计核算;探讨

经济的发展使得各项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崛起也使得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下,会计核算模式逐渐由传统的人工核算方式转变为计算机核算模式。虽然目前计算机核算模式被大多数企业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模式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观念仍然被一些企业沿用,这就不能从根本上进行会计核算模式改革,会计管理上一些弊端问题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分析

1.一维会计核算模式简述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会计核算能够清楚记录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的费用开销,如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报账等过程。良好的会计核算模式能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大多采用的是一维模式,它是以会计科目为基础的核算模式。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对会计对象有效分类,形成不同级别、不同系列的会计科目。尽管会计科目属于同一系列,但上下级之间仍然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同系列的会计科目也会通过“会计恒等式”产生一定的关系。因此,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有效的进行会计事项,如进行各项会计信息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

会计科目的设置具有严格的程序,分类、分组都是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律进行的。根据相对稳定性原则,各单位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使不同时期的会计核算指标具有可比性,故会计科目一经设定,是不能够随意更改的,更不能打乱已经组合好的科目顺序。因此,企业会计核算必须要根据已经设定好的会计科目、遵循会计制度进行组织核算,会计报告的制定也必须通过固化的核算模式完成。

2.一维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并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信息的收集、管理对企业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更好地服务客户,开始设立不同的部门,行使不同的职能。同时要对产品进行有效分类,地区也要划分明确,不同的部门还要负责不同的客户,这样才能更加精确和有效的进行会计核算管理。但是,在一维会计核算模式下,由于会计科目制定较为严格,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都较为统一、固定,企业要想有效地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就必须通过在现有会计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的方式来实现,但这样难免会造成会计科目的繁多、冗长。在会计核算模式与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管理的矛盾冲突下,企业大多数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则进行管理,这样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就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2)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

在一维会计核算模式下,进行核算时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看成是一个整体,对同一种会计事项会选择同一种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属性,因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也都是一样的。但在实际会计信息管理中,其使用者并非同一整体,如债权人、管理者、投资者等等。而且各个使用者的会计信息需求也并不相同,但一维会计核算模式却不能很好的满足各方利益的需求,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

(3)核算时效滞后

会计核算时效指的是通过会计核算产生的信息时间与提供信息时间的间隔。会计核算时效是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就不能及时处理业务,解决问题。核算时效越高,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越高。反之,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减弱,不利于企业进行及时有力的决断。但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的核算时效较为滞后,不能及时地将会计信息传达、反馈出去,给企业会计管理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4)核算深度不够

会计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以及关联程度。传统核算模式的核算手段较为落后,不能提供足够详细的核算结果,并且各个报表之间的关联度也不够,不能形成有机整体,即核算深度较差。这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核算模式信息化会提高其时效性、共享性、互动性。企业想要实现高效、精确的进行会计核算的愿望,更长远、更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改革现有核算模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改革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1)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核算取代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在互联网和高端设备的配备下,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内外的会计信息能及时有效地对接,实现了各方面数据的及时共享。同时各种会计信息、各项会计报告等都能快速且真实地反映到会计管理部门,这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性。

(2)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

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采用的是实时核算方式,只能在定时、定点下进行核算,而不能随机进行核算,缺乏灵活性。而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则会大大提高其灵活度,不仅能够实行实时核算方式,也可以采用随机核算方式。在随机核算方式下,根据会计信息管理的需求就可以随时对各种电子账簿进行加工,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而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保留了原有的定时核算方式,也可以保障会计信息处理的原则性,避免出现信息混乱的状态。

(3)会计核算范围增加

会计核算范围包括指标的覆盖范围以及核算尺度。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核算指标只停留在实物量和价值量方面,没有进一步的扩展,而信息化环境下却改变了这一现状,除了核算尺度有所扩宽,其指标也由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由传统的货币记账本转变为多套账簿,以此来满足企业管理的会计信息需求。

(4)增加了会计核算深度

传统的会计核算深度不够,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以及关联程度较低,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而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增加了其核算深度,由于计算机的工作效率比手工效率高出很多,因此其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也大大提高。传统会计核算关联程度不够,报表缺乏整理,各项指标缺乏关联。在计算机会计核算体系下,可以利用三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能够快速制定好所需要的报表,而且还能使各个报表有机的统一起来,各项指标的反映更加全面。

(5)核算模式有所创新

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不能实现多样化模式共存。但在信息化环境中[来自WWw.lw5u.com],在保留基本会计核算原理和会计准则下,核算模式有了突破式的飞跃。核算模式有所创新,无论在总账核算、明细核算还是在序时核算、会计报表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良,能同时实现多种核算模式共存,以满足不同使用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2.信息化会计核算的特征

(1)智能性

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网络系统构建的,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数量,增强了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能够自动实现各项工作的操作,如自动登记账簿、自动生成报表。除了基本的核算功能外,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同时还具备管理功能,其智能性较高。

(2)集成性

集成性是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它能够将错综复杂的信息数据整合到一起,方便会计信息管理。还可以将企业活动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集成到一起,有效管理。除此之外,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活动与其他关联单位的相关环节进行集成,提高工作效率。

(3)实时性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模式具备实时性。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将最新数据长传到服务器,等待会计核算系统处理。同时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也是及时有效的,能够保障信息动态真实,更好地反映出财务状况。最后制定的会计报告也是实时的,数据一旦处理完毕就会有效生产会计报告,方便会计核算。

(4)开放性

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具有开放性,及时洞悉外部环境的最新动态,保持信息数据的真实、新鲜。能够时常与外界保持联系,使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各取所需,保障信息交换畅通无阻,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

三、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解决当前会计核算体系的不足,要想进一步满足信息化会计核算的要求,就必须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会计核算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指的是具有多维度会计事项信息,提供多维度的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从而产生多维度的会计报告的核算模式。它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有效模式,需大力发展。

1.多维度会计事项信息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是与传统的一维会计模式相对而言的,所谓“多维”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多维会计模式更加全面、具体,会计信息呈现多维立体形式。以往的传统会计模式是以会计科目为主的一维会计核算模式,该种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记录,多维会计模式除了提供更多的形式记录,还有效的将各种记录、各种信息数据统一起来,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各种维度信息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方便会计核算管理,即使增减维度信息也不会对整体信息数据造成影响。在会计科目的设立上也与以往不同,只需要记录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而不需要再增加额外科目。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体现了信息化核算模式的优点,其会计信息的录入呈现多样化特点,而不像以往的会计核算模式那么单一,只是单纯的靠会计人员手工录入。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的信息来源较广,且分散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会计人员只需要录入重要的会计科目、会计政策以及会计计量属性等专业信息,其他信息数据是由其他人员进行录入的。不同的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能,承担其各自部门的职责。如果是销售信息,那么关于产品的信息资源就需要由销售部门的员工进行录入。如果是材料的采购信息就要由公司采购部进行录入。所有录入的信息都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方便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

2.多维度会计政策与会计计量属性

在一维会计核算模式下,同一会计事项只可选择一种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属性[来自WwW.Lw5u.com],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而多维会计核算模式却与之相反,同一会计事项的不同计量属性可以在不同的维度中同时记录。并且选择一个计量属性后,又可以添加多种会计政策,这样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利益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3.多维度会计报告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科目可以与其他的管理信息有效分开,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不需要增加其他明细科目,仅在会计制度的要求下设置。这样在单独的会计科目和其他管理信息的核算下可以得到各种口径的会计报告。同时各种信息资源也都是最有效、最原始的数据,如果有人为因素更改的节点也会保留各种判断的多维度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多种会计计量能够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各利益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会计事项信息维、会计政策以及会计计量,从而生成自己需要的会计报告。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下的会计报告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会计报告,使企业会计信息的获得更加方便、有效。

4.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维会计核算模式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相比,其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在构建该种模式体系时还应注意相关问题的探究。比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虽然信息数据更快速、更详细的被收集、提取,但是在大量的信息数据面前也不乏许多垃圾信息,在会计信息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在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时,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保障信息的“绿色性”。

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突破传统的核算体系,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更多会计政策和会计计量选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大利益方的会计信息需求,但同时也损害了一些管理层的利益。因此,多维会计核算技术模式的实现与管理者的利益问题也是值得人们深究的问题。

最后,在构建多维会计核算体系时,还应注意网络安全问题。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重要机密,一旦泄密企业将会受到无法控制的损失。因此,在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时,应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来提高网络安全系数,如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权限设置和定期维护,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综上所述,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更能提高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构建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应勇于改革,构建安全有效的多维会计核算模式,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

参考文献:

[1]夏宗伟,黄丽文.多维管理会计及其应用研究探讨[J].商业会计,2011(12).

[2]李志明.多维度预算管理的实践和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6).

[3]刘鸿.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现状探讨[J].财会研究,2013(32).

[4]程伟.信息化与会计核算模式相关性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2(25).

[5]杨风玲.关于在我国会计行业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刊,2011(22).

[6]廖洪,马倩.信息化是会计核算的必然发展趋势[J].财会月刊(综合),2012(12).

[7]赵丽芳,张晓娟.我国管理型会计模式选择及构成要素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6).

[8]赵虎.企业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与信息化改革分析[J].经管空间,2012(33).

[9]夏宏霞.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刍议[J].财会研究,2013(23).

[10]任晓红.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7).

作者简介:白小玉(1992- ),女,河北唐山人,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李泽清(1993- ),女,山西晋中市人,财务管理专业(法务会计方向);于欢(1992- ),女,辽宁省锦州人,研究方向: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