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杂志文章正文
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戴婷 渤海大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在其进行变革的过程当中,经济体制也在逐步健全,金融体系也紧随其后占据主导地位,而利率作为金融体系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其在结构调整方面虽然取得了重大发展,但由于我国利率发展还不够完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研究利率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我国利率发展现状以及利率结构调整与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并以此来提出建议,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利率结构;经济结构;调整

前言:目前,我国经济工作主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心,并不断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化和落实,而利率的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对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结构的变化,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也逐渐表现出中国特色。因此,利率与经济之间的调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对利率与经济的研究是现实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一、我国利率发展现状

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指利率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减少政府的干涉,更加侧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以及取消信贷配置的约束两大方面,利率市场化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市场化,例如:利率的确定等。利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利率的变化要随着资金供求与金融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并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作为核心标准,将货币市场的利率作为媒介,由市场确定存贷款利率体系,并逐渐形成利率机制。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利率改革方向应该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相吻合,并且以我国经济改革为核心基础。马克思理论体系对利率的改革做了明确阐述,他认为利率应该由平均利润率与借贷资本之间的供需来确定,其变化在本质上就是资本的变化。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市场的力量来决定的。通过马克思对利率的阐述,充分的体现了利率具有双重性质,利率不仅能够由金融市场内部决定,而且还能够由外部政策决定,二者互相协调、相互作用,不偏重其他任何一方。此外,利率量具有一致性与差别性统一的特点,利率体系是在利率管制与利率差别下发展的。因此,利率具有一致的量,表现在银行中的存款无论多少,利率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贷款则与存款不同,存在一定差别,但是,这种差距不能够满足企业公平竞争需要。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差别性利率体系。总而言之,利率市场化就是市场与政府干涉合作产生的结果,将市场力量作为核心,政府配合宏观调控,进而建立一个具有一致性与差别性共同发展的利率体系制度。

2.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利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繁复的过程,尤其是体系中包含多种利率形式,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多种利率并存的现状,例如:中央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等,而每个利率中还能继续详细到具体利率表现形式中。面对如此庞大的利率体系,其中不仅包含着正规利率体系,还有一部分非正规利率活跃在金融市场中,对正规利率的发展构成一定威胁,为我国确定利率标准增加了难度[来自Www.lw5u.coM]。

在经济发展相对良好的发达国家,普遍稳定一个基准利率,而其他利率都将围绕这个利率展开工作,但是,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利率形成机制。首先,我国一般以存款利率为主;其次,一年期存款利率为金融产品定价奠定基础,投资者也以此作为参考,并确定其购买哪种理财产品。

总而言之,对利率市场进行管理,是引导利率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不是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但我国利率体系却与之相背离,将存款利率作为核心,并决定货币市场额利率,对利率机制的形成带来了消极作用。这种利率核心错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实际利率长期持续低估,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十分不利。

3.利率发展不平衡

政府通过对利率体系进行干涉,促使市场均衡利率高于实际利率,这样金融机构用低利率就能够吸收大量居民储蓄资金,然后将市场均衡利率的贷款利率放给其他需要的国有企业,在本质上是为银行和国有企业提供了发展资金,被称为利差租金,近年来,利差租金一直持续上升。资本的租金成本实质上就是资本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实际成本,一旦租金成本低于使用成本,就说明了资本付出的较少,但却提高了租金效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证明了资本的实际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十分不利。除此之外,也会扰乱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导致资金偏向行政部门等现象的发生;而且政府通过干涉利率,能够引导资金流向,进而造成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歧视,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低利率对资本要素市场的良好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扰乱要素价格,促使分配不合理。

4.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是由多种利率形式组成的,而存款利率作为利率市场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改革一定要谨慎。通过对国际利率形势发展情况的观察,利率市场化之后导致存款利率持续上升,充分说明了利率市场化之后造成的利率上升是必然趋势。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利率低估的状态。因此,提高我国存款利率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一旦利率持续低估,那么势必会对我国经济结构造成一定冲击,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十分不利的;其次,如果不限制存款利率的上限,银行之间为了能够吸收更多闲置资金,就会提高存款利率,提高利率是可以预见的情况;最后,相比较而言,我国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利率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但是上升的幅度会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二、利率结构调整与我国经济发展

1.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差、货币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银行利差进行研究分析可知,存款与贷款余额的差额在逐渐上涨,充分证明银行内部流动性过剩,造成了银行负债,甚至引发通货膨胀,我国通过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缓解这种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利率市场化通过影响银行利差进而控制经济传导,目前主要采取银行信贷以及金融创新的手段来进行。所以,我们研究利率与经济的过程中,就要加强银行信贷方面的内容,银行信贷对利率市场化的具有决定性作用,银行信贷的方式的变化能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首先,中央银行作为主导,制定货币等相关政策,其他商业银行就会将其作为核心,满足安全等要求,对非金融经济主体进行不同程度上的调整,并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而优化经济结构,最终实现对社会各个经济主体的影响。

2.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面对我国转型的情况,利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要将利率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从金融角度来看,我国经济结构表现在两大方面:首先,经济金融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本价格的影响,进而促进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化,并在各自轨道上独自运行;其次,由于金融市场是由众多金融企业、机构等主体组成,而这些金融企业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作用,互不影响,造成金融市场不断分割。因此,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共同作用对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资产价格的变化是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首先,信贷资金供求与资产价格成正比,但变化并不明显;其次,银行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效益,信贷需求更加关注利率的变化,并在资产价格的促进下,迅速上涨,进而提高实际利率;最后,投机者之间的竞争,促使信贷需求更加关注利率的变化情况,但是,一旦出现资金供应不足,资产价格就会下降,进而引发金融危机。例如: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充分体现了持续低利率给经济构成的伤害。

近年来,我国低利率现象一直持续发生,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推动我国经济金融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事实上,我国目前正处于银行为了谋取高额利益,不断对实际利率进行提升的情况。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与资产价格会呈现反比的发展趋势,但是,与传统资产价格相反的是,消费和投资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并且还有可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3.利率市场化提高我国经济效率

从理论上来讲,利率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实际是货币政策对资本运行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利率传导也是优化金融资源的过程,投资和产出效率在这个过程具有重要地位,一旦利率进入实体经济以及微观范围内,就会通过资本成本扩大企业资金来源,促使企业投资环境发生变化,这时,需要信用机制发挥作用:首先,通过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影响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变企业的成本利益;其次,企业资产负债是导致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利率与资本配置率进行研究发现,利率越接近均衡利率,就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相反,如果利率与均衡利率之间相差的越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在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率的变化能够改变资金流向,促使资金由低效率企业流向高效率企业,这时需要市场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市场逐步分化,资源之间流动量小,进而导致利率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另外,利率市场化通过资金在不同的金融市场的流动,促使金融市场利率逐渐稳定在一个范围之内,并实现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补,降低经济危机的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营利益。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提高经济效率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通过减少信贷配给,为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次,通过规范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减少小型企业资金利用成本,从两方面入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均衡、健康发展,进而有效的促进我国金融企业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4.利率与我[来自www.lW5U.coM]国外部失衡调整

利率与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有两大观点:国际收支理论,利率随着国际收支顺差额增长而增长,国内利率的变化能够增加资本流入,提高我国外汇储备,但是这个理论具有局限性,没有将资本价格考虑进来,利率的变化要充分考虑国际收支顺差以及资本价格;货币主义认为利率是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而减少的,货币供给是由外汇储备与信贷决定的。所以,当利率提高后,货币需求就会相应减少。

总而言之,利率与资产价格要通过货币的变化来影响国际收支的变化,相对于传统观货币主义思想,存在许多差距,但是,传统主义思想中的作用机制是可以保留并被推广的,即便利率与资产价格之间并不是减少货币需求,而是减少货币超额供给完成的。因此,利率能够更好维持我国内外平衡。

三、结论

本文主要在对我国利率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介绍的基础上,深入而细致的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利率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对我国利率结构调整和我国社会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性作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对利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行研究以及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证利率对货币政策的落实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笔者发现,社会市场中利率结构的调整对我国金融市场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当市场中的利率结构科学、合理、平衡时,社会金融经济市场就会发展的较好,有利于更好的维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反之则会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朴,刘康兵.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过度敏感性的经验分析:兼论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利率[J].世界经济,2009,12(5):123-125.

[2]姜再勇,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体制转换特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考察[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0(8):158-159.

[3]骆祚炎.住房支出、住房价格、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增长———兼论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关注[J].财经科学,2013,14(01):265-267.

作者简介:戴婷(1992- ),女,辽宁省大连市人,金融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