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商场现代化》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探讨
杂志文章正文
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探讨
发布时间:2024-06-26        浏览次数:69        返回列表

涂洪强 河南省南阳市黄牛良种繁育场

摘要: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农民创收,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农业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是极具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能够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也是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举措。下面将从生态农业的现状、问题、意义以及措施四个方面来对生态农业经济进行分析,希望对以后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经济

一、前言

随着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生态农业经济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和具体体现,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现状

农业经济要发展,就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遇到了重重阻碍。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是离生态农业的目标还相差较远。农村的生产结构仍然比较单一,有些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有些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多数地区已种植业为主,像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只占较小一部分比重,各产业比重严重失调。

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留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也就越来越少,剩下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由于这些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有限,劳动素质普遍偏低,生产技术难题就很难攻克,信息较闭塞,增收渠道有限,不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

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相差很远,加上技术上的落后,生态农业起步比较艰难,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无法提供比较完善的管理、销售和价格体系,除了缺少资金支持,更多的是缺少技术上的支持,依旧未摆脱传统农业的老路。

三、生态农业的意义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要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优化产业机构。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以下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农业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综合考虑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实现产业结构的最优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农业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摆脱了滥用化肥、农药的状况,使自然资源得到持续利用,进而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

2.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生态农业强调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减少“化学农业”对环境和人的影响,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投入,依托资源本身的物质循环,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可以看出,生态农业不再走传统农业的老路,它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全面协调发展农业模式的新路子。长期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3.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无公害农产品的走俏,农民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多,增收渠道和方式也就不再单一。农民在为社会创造更多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四、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积极促进传统粮食作物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的转变,重视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和享受惠农政策,结合当地资源条件调整生产布局,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各地发展生态农业的重心有所偏颇。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与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建立特色产业带,增强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规划中要因地制宜,在种植中要因优取胜,积极开发优质化的产品。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优势产业、特色农业,紧紧围绕特色资源的开发,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发挥农业科技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所在。发挥农业科技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其进行相关培训。第二,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对农业进行有效指导。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先进的科技优势相结合,以科技为支撑,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不仅仅能提高农民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4.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循环利用资源,是将废弃物转变为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污染物,防止资源浪费。也就是说,生态的整合效应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循环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进而实现[来自wwW.Lw5u.com]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建设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政府积极建设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完善信息服务、质量监管、产品市场、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信息化、产品优质化的发展,拓宽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加大对农业的经济支持与技术扶持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

发展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它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理论,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把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外,农业的发展可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做到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美娥,谷树忠.新时期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基本思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7(6[来自www.lw5u.Com]).

[2]陈阿兴.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专业合作社建设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12(8).

[3]王术,刘一明.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实证分析.农机化研究.2014,7(4):42

作者简介:涂洪强(1979- )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经济师,本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