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主编手记
杂志文章正文
主编手记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时间是公平的。不公平的,可能只是我们对于时间的态度。有时候放肆的,是我们的情感和想象。而不满的,恰是我们的梦想。万物在时间中飘摇,岁末,一个界碑,龇牙咧嘴的沧桑。  2009年最后一期杂志编订的一刻,我内心无限苍茫。一颗巨大的黑石在心胸中膨胀、膨胀,濒临爆炸的热点。又仿佛,像纸人一般,轻飘飘,站不住脚,马上就要被莫名的风吹跑。

一重一轻,如此奇异的混合、尖锐的矛盾状态,不仅是临近岁末的特殊感受,实际上也是将近一年编辑杂志的[来自www.Lw5U.coM]反复。史的关照与文本的开掘,思的硬[来自wwW.lw5U.com]针与诗的软刺,时代的审视与个人的安抚,古典与现代,长文与短章,读者本位与编辑立场,层次的低与高,权衡的上与下,等等等等,都是重与轻的相互对抗,有着太多的龃龉,我们亦多犹疑与徘徊。你们或许看到了如此不断的调适,在此与彼之间的妥协和坚持。坚持什么?开放的名作观。继承传统之上新路的开拓。不能放弃的理想主义姿态。

应该而且必须承认,这一年的杂志与我们心目中的美善还有着不小的距离。最近一段时间与来自不同行业的诸多读者的交流,印证了我的这个判断。这是坏事无疑,但我们却应该而且必须从向好转化的角度去思量。作为一本杂志,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主动出击,我们不仅要有棱角,而且首先要把棱角暴露出来,让读者与社会帮助我们一起打磨,但,内方外圆是永不可达到的,达到之日,便是杂志美学毁灭之时——就如杂志的美善状态,我们只能无限地接近—一不完满,就是生命力。前提,是我们的清醒与勤勉。

这一年来,甚或三年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基本经验主要是:

对《名作欣赏》杂志传统的梳理与认知。客观地说,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名作欣赏》杂志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断档与薪火相传的危机,或者说矫枉过正也不为过。这是一个最为基本也甚为重要的问题。作为一本有品味的致力于文化建设且有全国影响的人文杂志,有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的殊异之象。不能变,也无法改变。

时代变化之后整体文化状况的把握。这至少应该包括,我们业已变化了而且还在深刻变化着的社会文化风潮;学术科学化、体制化之后我们作者群体的蜕变;分众传媒时代,读者的合流与分流;出版的产业化、专业化,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变动不居。从深层次看,这些因素,与我们杂志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它们几乎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这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的。

对杂志编辑内在规律持之以恒的追寻以及初步的获得。“追寻”意味着杂志独特性的确立与保持,意味着杂志重复表象之下的永不重复,意味着危机的不断解决、疆域的不断开拓,意味着纸媒末日来临之前飞蛾扑火般的光辉奉献与牺牲。尝试之后我们逐步地推进,虽然迟缓但我们毕竟开始了专题的策划、专辑的制作,开始对“人物”予以必要的关注,开始真正重视时效性的问题,编读活动的试水,以及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的“过于棱角”,等等。“动”,即意味着可能性;一些人失望的同时,是另一些人的希望。

对这些经验,以及限于篇幅未及表述的另一些经验的认识,必将影响到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这是前提。

拿到第12期的杂志,每个人的感受可能都不太一样,也有许多的人可能更瞩望于明年的杂志。那么最后,我便先行在这里发布一些预告。

在杂志的整体设计上,一些必要的积极的改变(所谓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将会实现。

其次,在内容上,我们将对各样栏目的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而力求呈现出一种完整思维过程之后的层次清晰的结构状态。为的是,杂志更具有可看性、可读性、可思性、可用性。

最后,在核心的稿件组配上,如下一些系列策划将逐步推展:“学者领读经典”、“追寻·迟到的名作”、“新世纪散文名篇珍藏”、“经典阅读与现代生活笔谈”、“中国先锋电影‘导读”’、“影响中国语文教育的知识分子”、“鲁迅文学奖得主谈文学阅读”,等等。

开始即是歧路丛生。而歧路丛生或为希望: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