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看她,读她
杂志文章正文
看她,读她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51        返回列表

/孙治平

一本书是很难燃烧起大火焰的,不信你点了试试看。但就是这本不算厚的《名作欣赏》,却点起了一个山里孩子的梦想,照亮了那段青葱岁月,一直到现在,我与《名作欣赏》的故事仍在延续着。

第一本自己的书便是在地摊上花了一个烧饼钱买来的《名作欣赏》,书皮已经被油渍汗渍调染得看不出什么颜色了,但就是这本油饼似的书打开了一个懵懂男孩的世界。回头过了快20年,那个站在人潮涌动的集市上,专心翻阅一本旧书的小小身影却被保留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连同那一本·书一《名作欣赏》。

恍惚间走到了而立之年的门槛边,那些2。年前许给自己的愿望,许给别人的梦想都被吹旧变黄了,甚至记不起真切的摸样,只留下些依旧滚烫的血液默默地在自己的血管里流动,却不再跳跃奔腾,而是那么安静,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激情都被煮饭和洗碗吃得一干二净。就着那些旧旧书,和旧旧的记忆,企图调出稍好的生活。

大学毕业到现在工作,刚好四年,谈了一场牵牵绊绊的恋爱,看了几本书,一抬头就到了今天。在中学和学生们打交道有喜有悲,好在还算顺利,功课备得扎实,学生成绩也不错,心里多少妥帖些。这里不能不提的是,《名作欣赏》给我的那些慰藉和帮助。

尤其是在给学生讲述文学经典的时候,总是会被备课本上的老观点折腾得没有一点活气,自己也想不到更好的点子,学生们听到千篇一律的讲解也是哈欠连连,这些对初登讲台的我的确是个不小的困难。幸好,在《名作欣赏》上看到一些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拿来给同学们讲讲,竞也收获颇丰。比如在讲解《武松打虎》一课时,我没有单纯地将分析局限在课本上,而[来自www.lW5u.com]是联系到李逵打四虎的隋节,同样是打虎,是李逵更英雄吗?为什么作家要让武松只打一只老虎,完了就赶紧下岗去了……这样的讲解无疑给学生们带来一些新奇感,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提高了阅读积极|生。我觉得,这样才更符合语文教育的宗旨。语文教育首先便是人的教育,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在文本中讲解所谓的知识点而忽视文本人性的挖掘,恰洽是本末倒置、南辕北辙。还好,有手边的《名作欣赏》提醒我,提醒我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所应[来自Www.lw5U.com]承担和传授的不止是知识那么简单。

虽说我不是个爱书如命的人,但能找到合适自己阅读的书总是一种缘分,从大概扣年前那次惊鸿一现,到后来经常订阅,买《名作欣赏》,看《名作欣赏》,想《名作欣赏》就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好比每日三餐,少了就总觉得有所缺感,一定要补回来,随手翻翻,认真看,高兴的时候看,不高兴的时候也看,总能在文字里找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买的杂志有两本,一本是《看电影》,另一本就是《名作欣赏》了。因为喜欢的那个人喜欢看电影,所以每期的Ⅸ看电影》都是我买了借给她先看,然后我再看。其实我并不喜欢花哨的图片,整个书本被装饰得像圣诞树一样。我始终认为,最质朴的白纸黑字才是最具有说服力,最能穿透人心的。后来,看电影的那个人走了,《看电影》就再也不看了,只剩下孤单单的一本《名作欣赏》还依旧翻着,一直伴我来到这个刚刚被大地震破坏过的城市。

有时候想,人能一辈子坚持一件事情或许是不易的,但必定是美好的。所以,就特别希望《名作欣赏》能办得越来越好,能让我一辈子坚持看她,坚持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