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吕敬人书籍设计语录
杂志文章正文
吕敬人书籍设计语录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辑录孙忠晓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 ”装帧艺术是书籍美学的灵魂,”我体会书籍设计者的工作就是将信息进行美的编织和使书籍具有最丰富的内容(信息量)、最易阅读(可读性).最有趣(趣味性)、最便捷(可视性)的表现方式传递给受众,并打动读者的心灵。

书的形态是一个立体的空间.人的思维模式是在阅读过程中建立的。开启书籍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直接影响人的心境。

[来自www.Lw5U.coM] 书籍设计依附于书中内容.是为书里的文字服务的。恰到好处地把握好情感与理性之间、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平衡关系,这就须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古人说, “书信为读,品像为用” 值得设计师斟酌。

设计的服务对象有两个,一为内容,二为读者。书籍设计师工作的起点就是解读内容[来自wwW.lw5U.com],从最原始的文本中寻找灵魂所在,并找出揭示代表其内涵的一个或一组思想符号.这是解开书籍设计视觉结构的一把钥匙。`准确摆好设计师的位置,就能在设计的过程中,从创意起始、进入实质性的设计,再到物化工艺流程,使“我“的感悟转向将文本内容与自己融入在一起的“我们”的更为宽广的设计思路中去,这是一种设计的思维方式,是实实在在寻找设计师与书籍内容之间建立平衡和谐的工作关系。

书籍设计不在于形式上的矫揉造作,外表上的奢华豪艳。无论是哪类设计均有其存在的必要.今天我们的出版界比较喜欢独一,造成书籍面貌千人一面,学术批评也是非此即彼,缺乏多元思考,显然这对书籍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

我觉得书籍艺术的想象空间很大.与古人创造的书籍艺术相比,今人的想象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书籍要为广大受众设计,但未必要限定在一个层面的服务,如同高雅的交响乐与通俗的二人转,均有其为受众服务的价值体现。

虽然书籍设计师要懂得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关系,为此在我们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元素,必然是非常自然地,完整地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散发出来。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上帝的设计理念,最终会使作品具有”内在的力量”.并在读者心中产生亲和力。设计家从受众那里寻找到温和的回声。

我觉得书籍设计者好似一个演员在书籍视觉信息传达中担任某种角色,是演员,是编剧.或许还会承担起导演的职责。

当书籍作为纯商品充斥在书店里浓妆艳抹招摇过市之时,人们开始留恋那种洋溢着浓郁书卷气息的书香余韵和青睐富有创想力的书籍信息传达风格。

书籍不应该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形态模式.设计也不仅仅是为书装扮一件漂亮的外衣,更重要的是设计师以文本为基础的再创作,进行由表及里的整体思考,从内容到形态.从封面到正文,从编辑概念到物化过程…大家有一共识,即做书需要一个宁静致远的心态和甘于寂

寞的实干精神。在强调书籍设计的阅读功能和适应购买力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引导读者转换观念,提升书籍艺术欣赏品味。

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时尚,简约与繁复,形而上与形而下,多元的设计风格自有其存在的道理,更不必去划分高、低.雅、俗之良莠,凡能准确反映文本内涵,设计师均可运用自身的语言和台词来演出。

我认为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

一本设计理想的书应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营造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感之阅读愉悦的舞台;好书,令人爱不释手,读来有趣,受之有益。

清幽之美的真谛,充分说明了,书籍应具有浓浓的书卷气的含蓄之美。

书籍设计应是信息编辑思路贯穿下对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体例、文字.传达风格、节奏层次,以及图像,空白,饰纹、线条,标记、页码等等的内在组织体,从“皮肤”到“血液”的四次元的有条理的视觉再现。

书籍设计应该具有与内容相对应的价值。书应该成为读者与之共鸣的精神栖息地,这就是做书的目的。

书籍设计师在完成内容传达的同时,仍不忘对书籍设计中从整体到细部,从无序到有序,从空间到时间.从概念到物化、从逻辑思考到幻觉遐想,从书籍形态到传达语境等的表现。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感性创造和具有哲理的秩序控制过程。

设计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伺候是一种服务,提供精神满足也是一种服务,启发想象力更是一种服务。

信息视觉化与视觉化信息传达引领我们走进奇妙无比的诺亚方舟。

书籍设计者要学会组织逻辑语言和多样性媒介表达方式,并且有深层次地对信息进行剖解分析的能力。设计不只停留在视觉美感这一表层,设计应该是一种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化活动。

我喜欢中国传统书籍由来已久,倒不是能读通书中深奥艰涩的文章,更弄不清中国古籍文化中深藏的书籍艺术语言的真谛。幼时的兴趣只限于古书中稚拙多变的宋体字和韵味十足的木板插图。

中国在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里.书籍艺术一直以动态的姿态在变化发展着。老子有句名言”反者,道之动”。书籍设计者不拘泥于束缚发展的旧模式,不满足于已有现状.敢思敢想,虚心向世界各国民族的优秀文化学习,达到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味,不拟洋又焕发时代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