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给陈丹青散文叫声好
杂志文章正文
给陈丹青散文叫声好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老村

早起,再读陈丹青的《多余的素材》(下称《多》),又一次大笑。说“又一次”,是月余前,网购陈丹青《纽约杂记》等著作,一本本读,竟都好。尤其读《多》,更是被逗得大笑频发,拍案叫绝不知几番。读完放置一旁。月余间看这看那,又归平静,此类笑声不复再有。日间耽想,陈丹青竟为何将我逗笑。接着遂起意给《多》写篇分析文字,翻开再读,不想又读进去,复而又大笑,以至于仰面后倒,跌坐沙发上,眼镜自额前飞向脑后,当啷响,掉进暖气与墙的夹缝里。少不得挪开沙发,从积年灰尘旮旯拣出眼镜。侥幸镜片完好。清洗干净戴上再读,期间仍傻笑嘿嘿,竟不能止。这里且笑且说,陈丹青散文确为当代奇文,大大的好,头等的好。还有一册《陈丹青音乐笔记》,读着这样的文字,或是自己阅读狭窄,想不出当代中国作家里,谁的散文曾经是这样的面目?读来竟这般有趣?

中国散文自夏商的卜辞筮文、鼎词祭语、记神述异及历史记录的零星片断开始,反映早期文明萌动,尚不成文学体例。及至先秦诸子百家,一忽间蔚为大观,为中华文化打下辉煌奠基。尤其老庄之文,思想之睿智,文采之灿然,生命之飞扬,展现了我们哲学之早熟,人性之觉醒和文学之美奂。及后魏晋汉唐,更犹若长河决堤浩浩瀚瀚,巨才大家频出,历历而不能尽数。宋明时期拾遗补阙、阐发考证,已成退潮之势。尤其到清,异族统治,文人多不敢大言大议,故而小说笔记之风甚炽,竟为散文写作之丰富体例,又补上极重要的一课。二十世纪,人的自主意识进入,生命精微部分次第展露,譬如鲁迅之庄严,知堂之闲适,林语堂之风趣,如是者几人,都有极大贡献。后因时代缘故,文化断层之后,始发沈从文孙犁一脉,崇尚清秀自然,且以轻拨重,文人多奉为圭桌,趋之若骛者数年,及到秦人贾平凹,虽逞汉家之才,但装憨使巧,已成病态。其间有余秋雨、张承志等人的文化散文,虽为一时亮点,然于个人生命真实总难粘连。空头高架,文气浮泛,且已自袭成梏。间有学院之钱锺书、张中行诸君,虽属大家风范,中规中矩,终因书山久置,教化无类,絮叨有余。另有异类几人自是不能忽略。如钟阿城的精思巧致,灵动虚玄,妙不可言。如黄永玉老来率性,以画人之笔法独抒一截诗肠。只可惜几异类盛名早享,又自隐轩冕于闹市。

一时代自该有一时代之散文。一时代散文自该有一时代之手段、之面目与之感动。故而老村今见陈丹青散文,大呼好也!这样说不是捧丹青之臭脚,亦不是附庸其风雅,以老村之泥脚孑立于文界之外,捧谁不捧谁都不过如此而已!而是老村突然看到陈丹青散文(下称陈文)之面貌,惊喜之极,觉得这一时代的散文,终于是有景致可瞻,有气象可言了!

且看陈文如何作来:

其一,言之在我,我的感觉第一。

陈有一文,《众所周知》。这里我亦说众所周知——二十世纪,救亡图存之呐喊,富民强国之大梦,勿庸讳言,家国大事。此百年所谓好散文,布局扎势,腔调俨然。诸如茅盾《白杨礼赞》,诸如贾平凹《丑石》,虽只是片鳞只羽,但也是一时代表。文人皆自我否定,心性竟斯文扫地。地位无有,面目灰惭。张口必言家国,挟裹自比刀枪。诚为有用之幸,难逃无妄之灾。如是者几近百年。陈丹青有一次谈话,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师”。直言直语,畅快淋漓,清醒之后,哀哉痛哉!文化文化,没有自心自性,究竟以何化之?所以陈文开卷,连续以三个“我的第一次……”开篇,有“我”在场,言之在我。试想,此岂是行文之偶然?我之写我,由我道来。更如三个“我的第一次……”,连续三次中途戛止,自由自在,痛痛快快,初读似乎有缺,然放下书本,竟如飞刀断路,印象立成。又如<众所周知》,整篇犹若谵言妄语,言不及义,文不成体,然背后意思无经历者何以解释?又如《弗哭》与《胡说》,二者本可合二为一,分开看似琐碎,但正因为如此,才将其时情形描写得精确到位,直击人心。又如《单身囚禁》,写古老院落里的孤独老人,刻画未成却突兀一转写山羊。写山羊脸面白净犹如贵族,初看喧宾夺主支出题外,仔细一想,方觉其不讲安排而妙于安排,手笔独具如八大之画荷,枝叶乱出而风雨纷扬。诸如此类,可否以技巧高超论之?非也,是言之在我,心性自由了,感觉到位了。

其二,道在我心。生命体验第一。

这一条乃陈文极大特点,可以说直接与当今一些散文的“唯美”习气、儿女媚态、贪大求“洋”之类的恶习俗套分道扬镳。如《炎黄子孙》里写自己站在美国华人商店门外大骂“我搡你妈”之暴脾气,如《归国的确认》里写吃阳春面骑自行车看打架之凑热闹,如《闲散美人》里写与街头擦肩美女及妓女相遇之后的潜意识,及至《饭米穗》里写大餐之后吃白米饭之口腹爽快,到处是自我的真感觉,生命的真体验。这样写来,没有对自我甚而是独我的确信,谈何易哉!又如写到老油画家颜文梁的不忍售画,每见面时必见其“手指虚虚捏一捏”说:“我不过拿到一沓钞票。”观察精细如此,直将一个油画大家,一个“老太婆的性格”的“民国的憨人”,一个似乎又像是精于计算的南方老人,那种惜钱更爱艺术的情态,描写得呼之欲出,可爱无比。又如写电影表演艺术大师赵丹,经历了巨大浩劫之后,见到小青年(作者自己),缺牙的瘪嘴里提出的却是“爱情不能写……不像话嘛!”这样的初级问题。又如写与台湾爷爷见面,老人先不言骨肉之情与分离之苦,张口却来一句“解放军对我还是客气的……”。无一句不写得是真真切切,生命在场。

其三,我情在我。真实生动第一。

这是说陈文的叙述,若以语文教师之挑刺,可以说病之者夥也。但当你细打量他的行文布局,且以现场身份进入,又觉得非它不可除此不成。如((参考与消息》一文,开篇几词绕来绕去,本已是文章大忌,谁承想接下来连标点符号也顾不上用,千余字里只将童年记忆一股脑儿铺陈开去,意在当年美国球手到了上海,对上海“最乏味的城市”和“一片漆黑”的批驳与理解。读到这里痛彻之情与言外之意,我想不出,这意思如不这样创造性地放胆去写,竟有何种路径允你人手?——文章,靠通常文章写法岂能写出这种文章!又如《人犹如此》一篇,简短百字描写京城的平安大道上挖出的树,如一排就刑尸体,其间深刻的意韵,使人真是痛心疾首,直联想树何以堪?——我想,似乎只有这种文章,才有资格进中学语文课本,激发少年的同情心和创造思维。文章亦如绘画,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之别。陈文显然自觉于形而之上。形而上者是活活泼泼的高级生命状态。形而下者,虽见笔见墨,但是老老套套死气沉沉,是低级的生命状态或者说没有状态。

不说了。总之捧陈丹青臭脚,脚气之大超乎老村对当前文界的推想。这些年几个所谓名家大佬文坛里手,媒体上嘈杂一时,让人真以为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佳作巨制。老村咬牙买来读之,原不过是无生命的时代零件之机械复制,大呼上当者每每。这些人这些年拿散文把玩,把玩得如此圆滑如此娴熟,要 论创造性的形式,出人意料的意趣,就甭提了!

话到这里,老村激赏陈文,道理就不言自明了——首先,是陈丹青本人呈现在文学状态上的独立、自我,甚而是个体的意识。除此,还该有他的承袭有源,即有着上海老派文人那种源自生命本性的克制与精致。当然落实到写作,也是他作为优秀的画家,在形式创造上的本[来自wwW.lW5u.com]能与自觉。阅读时我常猜测,陈丹青写作时,是否和画油画时的感觉一样,词汇是他的色块,往上涂的时候,既要求灵动又要求精确。许多年前,我曾特别喜欢过黄永玉,如今又如此敬佩陈丹青,在我亦有些奇怪,难道独独画家在写作时才会本能地追求一份形式的新颖?创造的文字,一定要有创造性的形式。画人写作,很有可能另具笔法。陈文描述事物的多种手段,刻画细节的非常技术,确实不是我们这些终日伏在案头,孜孜昼夜于文字的所[来自www.lW5U.coM]谓文人作家能做得出来!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写作者在自家生命的深处被时代的刀子一遍遍地雕刻得如此沧桑如此老道,或者出自娘胎便没由文化的爹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生养,再将目光转向世界,看看人家的马头狮子相,尝尝人家的比萨咖啡汤,如此里里外外大幅度的体验感受,满世界的东奔西走,他何以能够这样——自由抑或放肆地驰驱于这样精彩的散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