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建设自己,并且超越自己
杂志文章正文
建设自己,并且超越自己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李安全(重庆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

记得很多年前,我们赞赏—个语文老师优秀,通常就是三个字,“讲得好”。如果还觉得不够味,就再增加两个字,“真的讲得好”或者“讲得非常好”。或者是四个字,“能说会道”,那简直是了不得。就是现在,数理化教师与语文教师干嘴仗,如果输了,也要找—个托词,说“你们语文教师,就是会说,就像《包身工》里的包工头—样,可以把稻草说成是金条”。

还有,先前,我们认为好的语文教师还有—个标准,就是书读得导多,越多越优秀。用‘‘农民”的话说,就似乎肚子里头有“墨水”。用文言点儿的话说,就是学识渊博。—个“渊”,那就是懂得很深刻,很透彻;—个“1尊”,那就是知道的很多,天上地下,历史地理,中国外国,什么都懂,甚至还用—个“活字典”来比喻。—个语文教师有了这个“渊博”的评价,那就可以“特立独行”了,也就可以显得有点“傲骨”了,其实常常是“傲气”。

过去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好不好,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会不会写文章。如果会写文章,那自然是不得了的。学生佩服,佩服得五体投地。记得我读高中时,各个班的同学还会为自己的语文老师会或不会写文章而感到骄傲或羞隗。当时没有“[来自Www.lw5u.Com]粉丝”的概念,但那些会说会写的语文教师确实是很容易得到众多学生的爱戴的,甚至还有学生真的爱上了语文教师,甚至嫁给了语文教师的,也有娶语文教师为太太的,不过极少。

自然,我们都会清楚地记得,过去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是没有什么收录机电视机电脑之类的玩意儿的,更没有“多媒体”了。教师要朗读,要范读,要读得有节奏,有感情,有滋味。就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一样,咿咿呀呀,摇头晃脑,让学生觉得别有—种味道。语文教师甚至就是靠着朗读或吟读或吟唱的功夫来教书的。有北师大毕业的学生就神采飞扬地回忆和赞扬过常宝先生的朗诵是那么的声情并茂,那么的“沁人肺腑”,那么的温润醇厚。

除了会“读”书之外,真正好的语文教师还要能写好—手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尽管那些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人常常也以“孔夫子不嫌字丑”为托词,但是,说这话的语气在看似骄傲里藏着的是无可奈伺甚至隐藏着自卑的影子。

然而,今天,要做—个语文教师,仅有上面的这些“素养”和“才气”似乎还远远不够。虽然,照理说来,今天,要做—个语文教师似乎要容易得多了。因为有了万能的“多媒体”和网络,录音,录像,PPT,动画,电影片段……什么玩意儿都有。其实你不用说多少话,不用自己示范性朗读,甚至不用写粉笔字,也可以把语文课上得很带劲很带劲,很精彩很精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我们有了这种种现代的“多媒体”以及其他“机器”的辅助,我们的语文课却似乎并不能让学生更来劲,也不能让家长和社会更满意更放心,甚至连教师自己也觉得颇有些无聊。所以,“看似容易却奇崛”,今天的语文教师看起来是容易做的,实质上却是很难做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静言思之”,原因固然是很多很多的。比如,学生变得太复杂,太调皮,太厌学,没有先前的学生单纯,听话,所以,很不好“教”。比如,学科增多了,数理化政史地音体美劳技,还有更重要的外语,结果,学生的精力有限,都不重视语文。比如,语文考试有“特殊生”,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考高分却不一定要学得好,所以,学生很“精明”,很会“精打细算”,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来学习语文。

如果,我们在这里且从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自身的角度来寻找原因(尽管这是我们更多的语文教师所不情愿的,但又是很需要的),或许,我们会发现,好像是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太高太高了。倒过来讲,虽然不能简单地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师素质偏低,但是,至少,我们现在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或者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师有些不能适应当今语文教育的现实了。

那么,今天,我们怎样才能做好—个语文教师呢?

简单地说,语文教学不过是“听说读写”。“听说”在前,但是,相对于母语教学而言,最基本的听说能力只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养成,所以,学校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写”了。就“读写”而言,自然‘‘i卖”又似乎要重要一些。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更多的就是要教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起读书。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个读书人。读书人,读书的人。首先是读书。古人说要“读万卷书”,今天恐怕要突破,要读亿万卷书。这样才可能是学识渊博的。当然,古人又说过,要“读书破万卷”。什么是“破”?像孔夫子那样的“韦编三绝”是“破”,像小学生的课本因为反复的翻阅外加不善保管也会“破”,但是,我们应该想到,更重要的“破”则是与“立”相对的。所以,这“破”的更重要的含义则是要“出得来”,不要死在书中,不要读死书,不要读书死。如果再进一层,这“出得来“就是要跳出书本来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发现,建立自己的思想,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就与古人所说的“读书贵有疑”甚至要“于无疑处生疑”是完全贯通的。

“读”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写”了。或者说,从理论上讲,与“读”同等重要的就是“写”。不过,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这“写”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就是空有其名的重要,而事实上却常常是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为什么会是这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学不得法。为什么会不,得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语文教师自己就不喜欢写,不写甚至不会写。所以,教师缺少了实际的体验,常常是借经典名篇来“循例说法”,而不能现身说法,自然教得不亲切,不自然。虽然是“教”得“条条是道”,却因为缺少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学得不得法,或者说学不到真正的写作技法。自然,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下水”。而要“下水”首先还得练好“游泳”的本领。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作者,再提高一个标准则是“写手”,再提高一个标准则是“作家”。这里有一个很典范的实例。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凭,也很不善于讲课,但是他却可以做大学的写作教授,而且培养了汪曾祺这样的大作家,就因为他爱写,会写,就因为他本身就是大作家。

应该肯定,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凭是绝对合格的,甚至是很高的,绝大多数都是本科,还有硕士,甚至还有博士。估计不久的将来,还可能会有博士后。他们经历了漫长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因和与之相应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单就语文素养而言,至少经过了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的“语文”教育,他们耳濡目染,从语文教师那里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甚至还有青年教师在上课时就回忆他中学的教师上同—篇课文的教法并依照这样的方法来教学。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的语文教师只能将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来的种种办法甚至是很神奇的办法用来教学,却缺少了自主性,缺少了自己的探索和创造,缺少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所以,天长日久,观念陈旧,教法老套,“喜新厌旧”的学生自然就有些“厌恶”了。所以,语文教师需要知识,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创新,不断的创新。

时下,我们的语文教育总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纠缠不清。于是,虽然没有形成截然对立的两派,但是,在“意识形态”上已经有着这两者的“明争暗斗”。工具性学派认为,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人文学派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孰是孰非?皆是皆非,“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过是角度不同,所见有别。其实,工具学派也罢,人文学派也罢,技能也罢,素养也罢,二者应该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的才好。如果要真正地分辨起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来自www.lW5u.Com]是思想,是智慧。所以,语文教学就是要为智慧而教,就是要智慧地教,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智慧境界。具体地说,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纯正的趣味,要熏染学生健全的人格,但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还是思想,是智慧。所以,语文教学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要以智慧培育智慧。自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会思想,要在漫长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累智慧,仓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