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范烟桥和他的《夜上海》
杂志文章正文
范烟桥和他的《夜上海》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浙江]孙良好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

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晓色朦胧,倦眼惺忪/大家归去,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换一换新天地,别有一个新环境。/回味着,夜生活,如梦初醒。

范烟桥(1894-1967),江苏吴江同里人。他是一位曾经红极一时的“江南才子”,小说、诗歌、小品文、电影、书画、猜谜、弹词无不精通。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烟丝》《离鸾记》((唐伯虎的故事》《范烟桥说集》《中国小说史》《鸱夷室杂缀》《吴江县乡土志》《苏州景物事辑》等。

“烟桥”二字源自宋代大词人姜白石的《过垂虹桥》:“自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范烟桥的写作之路从弹词开始,18岁时向上海《时报》的一份副刊投稿,颇为副刊主编包天笑赏识,从此步入文坛。在最初的写作生涯中,他经常日写数干字,据说最高产的一年竟然发表文章百万字以上。他的小说涉及侦探、武侠、言情、社会和历史等多个领域,他的名字和周瘦鹃、程小青一样频繁地见诸报端。如果说其时“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首推徐枕亚和周瘦鹃,侦探小说首推程小青,那么范烟桥应该是黑幕小说当之无愧的主力,只不过“鸳鸯蝴蝶派”和“黑幕”的名声在新文学背景下都不太好,所以在他自撰的《中国小说史》中对此语焉不详。随着他在文坛影响力的扩大,上海新兴的影剧界力邀他加盟。当时的影片正从默片转向有声片,影剧界对编剧和写歌的需求非常大。1936年,他出任明星影片公司文书科长。1940年前后,他为国华电影公司改编《西厢记>(《秦淮世家》《三笑>等剧本,每—部都很卖座,捧红了包括周璇在内的一大批明星。而此时,新潮的影片开始在电影中运用插曲,深谙昆曲的范烟桥也转行写起歌词。他参照传统昆曲,用长短句,协平仄韵,俨然成了填写新词的“白石”。

1946年,随着音乐故事片((长相思》的上映,由陈歌辛作曲、范烟桥填词的《夜上海》作为其插曲迅速走红。词作家在夜上海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和歌舞升平的繁华背后,发现夜总会里夜夜笙歌的舞女的内心苦闷和万般无奈。“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金嗓子周璇轻轻浅浅的唱,将夜上海的浮华和舞女的孤寂唱成了永恒,任以后多少人翻唱都唱不出那种喧哗与骚动夹杂凄清与悲凉的韵味。((夜上海》既是浓艳与清冷并存的都市画卷,又是迷醉与清醒的二重奏,文学史家陈子善先生说:“这首脍炙人口的《夜上海))是大上海的‘音乐风俗画’,惟妙惟肖地勾画出灯红酒绿的都市风光和香醇浓郁的海派风情,从而成为上海的一首‘标志性歌益’,也是上海的一张‘音乐名片’。”

除了<夜上海》之外,范烟桥填词的歌到现在还有不少被我们继续传唱着,如《花好月圆》和《花样的年华》等等。若干年前,王家卫执导《花[来自wWw.lW5u.Com]样年华》,在浓郁的怀旧气息中,我们再一次在熟悉的旋律中聆听:

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多情的眷属/圆满的家庭/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雾愁云/惨雾愁云/啊,可爱的祖国/几时我能够投进你的怀抱[来自www.LW5u.coM]/能见那雾消云散/重见你放出光明

同样是电影《长相思》插曲,我们在这首歌的歌词中看到的是光明与黑暗对峙的时代写照,于是,范烟桥不同于《夜上海》的另—张面孔在我们面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