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亦诗亦画秋意迷人——读白居易《暮江吟》有感
杂志文章正文
亦诗亦画秋意迷人——读白居易《暮江吟》有感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四川]张[来自www.lw5U.coM]万林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如果让我说出自己喜欢的诗歌,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我最早接触这首诗是在小学课本里,三十余年了,仍让我念念不忘。

白居易在中国古代诗坛上是以写[来自wwW.lW5u.com]那种村野妇人都能懂的通俗诗歌著称的,就像今天通俗歌手唱的那些流行歌曲一样,他的诗歌明白晓畅,亲切自然。但因此便断言白诗有意无境,于我是不以为然的。窃以为白居易能以大诗人立于唐代,立于中国诗坛,不光是那种明白如话的诗歌所能为的。((暮江吟》即为明证。

这首诗,读来朗朗上口,过目成诵,终生不忘。能让你终生记住的诗,难道不是一首好诗吗?这首诗好在哪里?好在它有意有境。如果我们在秋天的田野上,看过夕阳残照水面的情形,看过傍晚露湿草尖、月牙初升的那种景致,就会知道,这样一幅画面是多么的美妙。一个“铺”字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田野的广阔无边;一个“红”字,让我们看出秋水的清凉无际;“珍珠”与“弓”让我们看到自然之中那种爽朗的秋意。更重要的是,从本诗中透露出诗人那种放松、惬意的心境。情随景生,景表情意,让人着迷。我爱上写诗,与这样迷人的诗歌的滋养不无关系。

中国诗歌的传统,历来重写意造境。景中生意,意中含景,情景交融。有意境的诗歌,一般都追求一种画面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诗歌,有深度,有厚度,有韵味,让读者有了想象的空间,品味的滋味。这样的好诗,在古代诗歌中,是信手可拈,举不胜举,形成了一种诗歌传统。这个传统,在今天的诗歌时代有些式微了。现在,很多诗人喜欢鼓捣新奇的词句,雷人的用语,喜欢用华丽来掩饰内在的贫弱。诗歌从旧体走向新体时,在传承上有了脱节。很多诗人不屑于从旧体诗中找源流,吸养料,总以为推翻旧的就会是新的。殊不知,新的产生于旧的之上,是不会空穴来风的。

当然,中国的诗歌传统并不是这一个标准。那些优秀的哲理诗、爱情诗和感怀诗同样令人喜爱。我推崇这首诗,并不代表我排斥其他类的好诗。我谈这首诗的目的,是希望当下的诗歌还是要注重一下诗歌本身的内涵,不要走得离诗歌文本太远,离大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