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七)——武官是梁山泊的主体
杂志文章正文
《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七)——武官是梁山泊的主体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北京】王学泰

能够影响梁山泊政策方针和梁山现实走向的是在一百零八将中占近百分之二十的武将、武官。他们不仅人数多,而且武艺高强,社会地位也高(相[来自Www.Lw5u.com]对一百零八将中的吏胥出身与游民出身的),他们之中有“郡马”(宣赞),有州兵马都监(黄信)、统制(秦明)、统领(凌振)、团练使(魏定国)、提辖(孙立)等。而且梁山日益强大后,受到官府正规军的围剿,双方打的也是正规战,正是通过排兵布阵和步兵、骑兵兼用的混合或集团的作战方式,与偷袭、胡打乱打,如李逵劫法场手持板斧排头砍人不一样,它是有一套规制的。因此,熟悉这一切的军官出身的将领在梁山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了。

前面讲过,武官特别是低级武官很容易堕入江湖这个带有反主流倾向的群体,武将按说是“官”,是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把社会养成轻视武人的风气和习惯。北宋宋庠曾给皇帝上奏章批评朝廷在科举考试中,把武举与文举安排在一起,“并与武举人杂坐庑下,洎搞辞写卷,皆俯伏毡上,自晨至晡,讫无饮食,饥虚劳瘁,形于叹嗟。虽仅能成文,可谓薄其礼矣”。所谓“薄其礼”是指对于文士的不公,文士是士人,而在宋庠心目中武士(武举人)与痞子差不多。“又况武举入等,才术肤浅,流品混淆,挽弩试射,与兵卒无异。”(宋庠:《元宪集·贤良等科廷试设次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兵卒”就是《水浒传》常说的“贼配军”,这等人怎么能与士人混淆在一起呢?其实考试才短短的几个时辰,就这样短的时间都令宋庠等人痛心疾首,可见当时的社会对于武人的鄙薄。

宋代兵制的特点是把武官排挤到了边缘地位,特别是下层武官。宋代朝廷对于武官之疑忌也为历代所少有,北宋建立过大功的杰出将领王德、狄青等都受到许多不公正待遇。南宋许多抗金名将被朝廷和文臣掣肘,岳飞等抗金名将的冤死都与歧视武官的风气有关。武人受到歧视,再加上军人多来自游民、流民,当兵要被黥面,与罪犯流放一样待遇。对军人不尊重,也使军人失去自尊,常常闹事,使得宋代军队实际上成为“一种特殊的游民群体”(《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北宋两次较具规模的武装反抗的领导者——益州的王均、贝州的王则都是小军官。北南宋之交,这种现象更多。建炎二年(1128)建州兵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

军士叶浓等相与谋,互杀妻子以为变。是夜,纵火焚掠,盗本州观察使印,突城而出,

进犯福州。

“互杀妻子”是游民在“起大事”、闹造反时往往要采取的步骤。由叶浓军人造反事件来看,宋朝军入思想与行为方式真是与游民相差无几。

武官被边缘化,如再被迫害,极易逼上梁山,林冲就是一例。《大宋宣和遗事》中写他被派去押送花石纲的宋朝十二指使,后来就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出走到太行山落草为寇。宋代兵变和武官领导的暴力反抗也很多,《水浒传》中也带有明显的敌视文官、同情武将的情绪,在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诗词和联语中贬斥“大头巾”(对高级文官的戏称),“假酸文”(称文士),这与作者的游民立场及梁山领袖的构成有很大关系。

武将边缘化,在《水浒传》中也有明显的反映。特别能说明问题的是清风寨武知寨小李广花荣与文知寨刘高的矛盾。宋代把一些地理形势险要的寨子作为一级行政单位,其序位肯定比县还要低。其知寨本来都用武官差遣,品级当然也在七品以下。清风寨原来只有花荣一人把守,就这么一个芝麻绿豆官,朝廷还不放心武人,又派个文知寨刘高来,而且刘高是正的,花荣是副的,受他的气。宋江在清风山救了刘的老婆,当宋江见到花荣对他说起此事。花荣说:

近日除将这个穷酸饿醋来做个正知寨,这厮又是文官,又没本事,自从到任,把此乡间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怄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兄长却如何救了这厮的妇人?真是切齿之声可闻,要积累多少愤恨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花荣是恨透了这刘高。通达人情世故的宋江还要给他们调节,说“冤仇可解不可结”,要替同僚“隐恶而扬善”,正好借这次救刘高的老婆来显一显花荣的好处。这个计划还没有实施呢,宋江先被刘高抓了起来,也正是刘高老婆使的坏,正应了花荣的预见。刘高这个“文人”及其老婆真是浓缩了人性之恶,把曾经帮过他的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最后花荣走上造反的道路,正是重文轻武的结果。

秦明与青州知府慕容彦达的关系没有深写,但从慕容彦达一见假秦明来攻打青州,不问真假,也不调查,马上把秦明的家小抓了起来并杀掉,把人头挑在城墙头,就说明了文官对武官的疑忌。实际上一百零八将中的许多武将都是受到文臣压抑的,如呼延灼、关胜等。所以((水浒传》中处处批评“大头巾”,几乎无恶不与“大头巾”相关,连矮脚虎王英没有“押寨夫人”都说:“况兼如今世上都是那大头巾弄得歹了,哥哥管他则什?”

武将的代表——关胜

《水浒传》中关胜是比照着《三国志通俗演义》关羽写的。关羽本是三国时蜀汉名将,但在江湖艺人的演说中逐渐把他及刘备和张飞作为一组游民成功人士来描写。宋代在讲本朝故事时也要处处模仿“三国”。其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江湖艺人要借演说的故事寄托自己的情怀。他们说“三国”不会完全按照历史真实去说,而用其游民的生活经历以及游民的思想意识去理解历史、去填充历史。于是君臣关系就变成了“桃园三结义”的义兄义弟的关系。其起事也要经过“往太行山落草”。二是中国通俗文艺创作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类型化,因此宋江像刘备、吴用像诸葛亮、李逵像张飞等现象就出现了,所以关胜像关羽更是极其自然的事。关胜到第六十三回才出场。为解救大名府,他被丑郡马宣赞(《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将中没有姓赵的,贵族就两位,一是柴进,一是与当朝皇帝有点亲戚关系的郡马宣赞,但郡主还嫌他长得太寒碜,自杀了)举荐。宣赞介绍他说:

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大刀关胜。现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如此材质,还有名祖,才做一个从八品的小武官,这正是宋代重文轻武的表现。后来关胜率领兵马攻打梁山,围魏救赵,以解大名之围。一度小胜,后被打败被俘。宋江礼贤下土,没费多少力气,关胜就投降了,比卢俊义省事得多。这是因为武将本来就处在官僚集团的边缘,不仅不被重视,有时还受文官的气,这在写花荣等人时有很好的描写,所以他们很容易走上造反的道路,特别是在社会动乱时期。

关胜这个人物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了,不过在该书中一会称“关胜”,一会称“关必胜”。大刀这个道具已经有了,因为那时关胜的绰号就是“大刀”。其实乃祖关羽并不使刀,似乎是使剑,因为《三国志》本传说到关羽斩颜良时有这样的句子:“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既能“刺”,又能“斩”,只能是剑。南朝梁·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剑录》(四库馆臣认为,此书有后人窜入文字)记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日‘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不过这个说法不为后世关注,唐人提到关羽使用的兵器时,还是说他使剑。如郎士元在《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全唐诗)卷248,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中说关是“一剑万人敌”。到了北宋中叶有些变化,如苏轼的好友李腐的《关侯庙》诗中则言“横槊勇冠军”(《济南集》卷1,《四库全书》本),“槊”同“稍”,乃是丈八蛇矛,关公似乎是使槊。到什么时候关公才使刀呢?大约是北宋南宋之交,也就是关羽名声鹊起之时。金末元好问的《续夷坚志》中言“济源关侯庙大刀,辛丑岁忽生花十许茎”,这才是后世人们所熟悉的关侯所用的青龙偃月刀。元初郝经的《汉义勇武安王庙碑》中描写的“旌甲旗鼓,长刀赤骥”,则完全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了。帝俄时期的大佐柯兹洛夫于1908年在我国甘肃黑城子挖走金代所刻年画“义勇武安王位”,其中有关羽、周仓、关平等人的形象,关羽所执的就是一把长刀。其中人物的服饰打扮与近世很接近了,成为关羽的标准像(《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后世无论画像或是庙中的塑像,一律以此为准。郝经在上面所引“庙碑”还提到刘备与关羽“约为兄弟,死生一之”,这种说法也只见于民间传说,而不见于文人士大夫正式的记载。

关羽封武安王是在北宋末年,北宋初年其名声是呈下降趋势的。唐肃宗把姜太公封为武成王,享受与孔夫子同等待遇。关羽、张飞都是配享武成王的。到了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于乾德元年(963)到武成王庙(祭祀周代的开国功臣姜尚)视察。当他看到两廊壁上参与配享的历代武将画像时,当场指示,只有“功业始终无瑕者”才有资格配享武圣姜太公。结果是关羽、张飞等二十二人被黜(《续资治通鉴》卷3)。由于通俗文艺的兴起,关公地位一再向上蹿升。又传说关公斩了在解州(关羽老家)盐池作祟的蚩尤,宋徽宗三度提高关公的封爵。崇宁元年(1102)追封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加封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敕封义勇武安王。宣和年间是关公声望如日中天的时期,如果此时真是有一位“与祖上云长相似”的关胜还会“屈在下僚”?一定会众星拱月似的被人们捧到宋徽宗跟前,赢得皇帝的欢欣。

再说关胜距关羽(去世于公元220年)有950年以上,可以说是关羽四十世孙。按照遗传学原理,儿子有父亲一半的遗传基因,孙子有爷爷四分之一,曾孙八分之一,玄孙十六分之一,以此类推,关胜身上也只有关羽一万亿分之一的遗传基因,可是他长得“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简直就是他祖先的复制品,甚至他骑的马也是九百多年前的赤兔马,使人感到滑稽。

元杂剧中关胜倒是另有一番模样。((争报恩>中写宋江派关胜下山打探事情,许久不归,很焦急。关胜一出场就是卖狗肉的情节,他受宋江之命下山打探消息,病在客店中了,当他病好了以后,要回梁山而无盘缠,于是便偷了人家一只狗,煮熟了去卖。这才是江湖人的本色,平时四处奔走,遇到三灾八难,自己也能设法处理。尽管手段有点下流,但求生是第一位的。从这个情节里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游民的形象。后来关胜卖狗肉时打昏了丁都管,女主人李干娇庇护了他,他拜李千娇为义姐,并感激万分地说:“休道是做兄弟,便笼驴把马。愿随鞭镫。”用如此谦卑口吻对一个妇女说话,这在《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中还不多见。这个关胜对于我们是不是很陌生?但他更符合江湖艺人的原始创意。《水浒传》中的关胜更像是底层文人的手笔,完全是盗版的关羽。不仅在外形是照猫画虎,而且写其行为和动作也不像生活中的正常人,如写到梁山的张横等人夜里到关胜驻地去偷营劫寨救阮小二。

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从芦苇中间,藏踪蹑迹,直到寨边。拨开鹿角,迳奔中军。望见帐中灯烛荧煌,关胜手拈髭髯,坐看兵书。

这完全是关帝庙中关老爷的塑像,毫无生气可言。正像马幼垣在《水浒人物之最最假的离谱之人》中所说,这种造假已经超出了一般的造假,这“简直是肆意侮辱读者的智慧”。

小武官出身的林冲

梁山好汉排座次时,林冲被封为马军五虎将之二,他是梁山泊重要的将领,但在朝廷时他还不是严格的武将。林冲出场时作者这样介绍他:“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前面已经讲到林冲只是兵头将尾的人物,并非是武官当中的重要人物。作者为了突出他与高俅的矛盾,有意把他的官职提升,能相匹配。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了,属于被朱勐所派押送花石纲的十二个指使之一,然而没有关于他个人的故事,只是留下绰号名日“豹子头”。《水浒传》也按照这个绰号塑造林冲的外形,这“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通俗文艺作品中的这种描写是一种令人心颤胆寒的长相。((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中写不谙世事的年轻公子崔衙内到酒馆买酒,接待他的酒保就是“身长八尺,豹头燕颔,环眼骨髭,有如一个距水断桥张翼德,原水镇上王彦章”。衙内看了酒保,大吃一惊,第一反应是“怎么有这般生得恶相貌的人”?看来林冲的长相是“恶相貌”的,其性格脾气当如三国时的张飞,东西晋时的许诸。如果在传统的戏曲上,林冲就应由花脸来扮演,可是,从《宝剑记》起林冲都是“俊扮”,由“生”来扮演,京剧还是扮相极好的武生。《水浒传》中林冲的外形与他的性格脾气是不相符的,也就是《水浒传》中对于宋代传下的林冲形象做了较大的改动。石昌渝怀疑,林冲的名字虽然在宋代就有了,但林冲的故事可能写于明代正德期间,反映的是刘瑾专权下的政治黑暗。这一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水浒传》中所塑造的林冲的形象是很成功的,不仅文笔生动,其性格言行与其生活处境十分相符,其生活的变迁和命运的坎坷给其性格所造成的影响也很可信。即使从现代的文学评价体系来看,小说中林冲的故事也属于上乘。

林冲的武艺很好,作为教头其职责是教授士兵,是凭技术吃饭的,所以他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他观看鲁智深舞动重达六十二斤的禅杖,虎虎生风,不由得喝彩道:“端的使得好!”他关注这些为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艺。林冲本性善良、有同情心(从救李小二可见),重朋友、讲操守,他有自己做人的尊严,可能有一时的软弱,但最终尊严是不能出[来自www.Lw5U.com]让的,这是他最后走上造反道路的根本原因。《水浒传》写了几位因被统治者迫害不得已走上梁山的,林冲是最典型的一个。

林冲在东京有稳定收入,有个美满温暖的小家,他没有任何非分之想,甚至也不滥交匪人(如宋江)。他的不幸的导因就是由于妻子的美丽,被顶头上司高俅的儿子看中,非要他让出不可。游民出身的高俅本来一无所有,只是由于机遇,成了政治上的暴发户,官居殿前司都指挥使,加官太尉,成为武官中的最高阶,又因为掌握保卫皇宫的禁卫军,所以他也成为京师有实权的高官。人的地位可以在瞬间改变,从街头的痞子到朝堂的高官,但是谁也不能给这些新责们以相应的教养。高俅没有儿子,认自己的叔伯兄弟为义子,这在注重宗族关系与伦理道德的宋代已经很荒唐了;高俅又教子无方、对儿子干依百顺,使其成为作恶多端的“花花太岁”。在高位的高俅与林冲发生了冲突,想出了种种下流办法来陷害、迫害林冲,使其就范。林冲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财产,被高俅们一件件剥夺了,他们还想要林冲的性命;开封府对林冲网开一面,仅把他充军发配;高俅又令解差董超、薛霸在发配中陷害他,幸有鲁智深相救,林冲得以挣扎到发配流放之地;即使这样,高俅又密令走狗富安、陆谦火烧草料场,企图烧死林冲,即使烧不死他,按律林冲也得死。也是“天可怜见林冲”,林冲一一都逃过来,得以不死,并且在一夜之间,他的性格彻底变了。

刚出场的林冲是温文尔雅的,当他与鲁智深见面时,林冲彬彬有礼打问:“师兄何处人氏?法讳唤做什么?”并介绍自己说:“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女使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林冲就只此间相等。不想得遇师兄。”谦逊中又有几分矜持,林冲毕竟是官嘛。当他听说,自己的老婆被人家调戏了,火冒三丈,可是当他抓住了事主,准备报以老拳的时候,“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他不愿意将事情闹大,毁坏了自己的正常生活,“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林冲的性格中软弱性表现出来了,这是一切有牵挂的人所共同的,不应诟病。发配中林冲受尽了两个恶公差董超薛霸(后遂成为恶公差的共名)的侮辱和虐待,还替那两个恶公差求情,“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侯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可见林冲的善良。但忍让、委曲求全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最后他的一切都丧失了,包括他幻想中的机会也破灭了。林冲对着助纣为虐的陆谦说:“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于是他怒吼了,他亲手杀死了牢城的差拨、高衙内的帮闲富安和出卖他的陆谦。而且将陆谦等“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从事罪犯心理研究的人们很注重罪犯是否亲手杀过人,凡亲手杀过人的,其心理必然会产生巨大变化,非常人所能理解。在这个大雪夜,杀了三个人的林冲,又冷,又渴,又饿,身体与精神都要崩溃了。他向夜间有灯光和火光的草屋向庄户人求助。如果是在平时,林冲会怀着感激和赔着小心向人求助的。可是这次,特别是在求酒而不得的时候:

林冲怒道:“这厮们好无道理!”把手中枪看着块焰焰着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又把枪去火炉里只一搅,那老庄家的髭须焰焰的烧着。众庄客都跳将起来。林冲把枪杆乱打。老庄家先走了,庄家们都动弹不得,被林冲赶打一顿,都走了。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土坑上却有两个椰瓢,取一个下来,倾那瓮酒来吃了一会。剩了一半,提了枪,出门便走。

林冲虽出身于军官,可能他没亲手杀过人,不像三阮、李逵以杀人为乐,因此,杀人给他带来极大的刺激,仿佛变成凶神恶煞。不讲谦卑了,也不讲礼了,在这个世间里,林冲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在朱贵酒店里林冲题了一首自暴身份的反诗,读《水浒》只知宋江有反诗,其实林冲题的“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也是为皇权专制所不能容的。如果被纠察出来也有杀头的危险。可是在他杀人之后,这一切都无所谓了。“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他认为上了梁山,一切都缓解了,他走入另外一个世界了。他没有想到这个世界照样有艰辛,林冲受到心胸狭隘的王伦的排挤,内心又积累了一重郁闷,于是在晁盖上梁山时,林冲的怒火又一次爆发,上演火并王伦一场。在众人汹汹、不知所措之时,“吴用就血泊里拽过头把交椅来,便纳林冲坐地,叫道:‘如有不伏者,将王伦为例。今日扶林教关为山寨之主。”’此时的林冲已经是成熟的江湖人了:

林冲大叫道:“差矣,先生!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火并了这不仁之贼。实无心要谋此位。今日吴兄却让此第一位与林冲坐,岂不惹天下英雄耻笑。若欲相逼,宁死而不坐。我有片言,不知众位肯依我么?”

于是他先推举了晁盖为山寨之主,并且确立寨主、军师(吴用)、宗教代表(公孙胜)“鼎分三足,缺一不可”的领导集团。林冲当着全寨公开自己的不足:“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小可林冲,只是个粗卤匹夫,不过只会些枪棒而巳。无学无才,无智无术。今日山寨,天幸得众豪杰相聚,大义既明,非比往日苟且。学究先生在此,便请做军师,执掌兵权,调用将校,须坐第二位。”林冲的话指出了梁山未来的发展道路,此时的林冲已经成为成熟的.有眼光的、胸襟博大的江湖人了。过去讲到林冲特别强调他的“逼上梁山”,其实林冲的遭遇说明了’一个社会边缘人如何变为江湖人的过程,其中的曲折艰辛,说明了尽管边缘人容易滑落江湖,但真正的堕入江湖还是随着各人性格的不同,还是各有其艰难的。此后他成为梁山泊最坚定的领导人之一.几乎所有的梁山对外战争,林冲几乎是无役不与的,为梁山立了许多战功,在招安问题上也较宋江清醒。

此文为《(水浒传)一一江湖人物论》之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