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玻璃工厂
杂志文章正文
玻璃工厂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欧阳江河,原名江河,男,祖籍河北,1956年生于四川省泸州市。著名诗人,诗学、音乐及文化批评家。1979年开始公开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诗歌作品二百余首,诗学理论文章及当代美术、音乐、电影.戏剧批评文章二十万宇。在国内出版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1997年,中国改革出版社)、诗作及诗学文论集《谁去谁留》(199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文论及随笔集《站在虚构这边》(2000年,三联书店),在德国出版中德双语诗集《玻璃工厂》(1994年,德国荷尔德林协会)。2010年初,奥地利国家文学中心出版了由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翻译的欧阳江河个人诗集《快餐馆》。此外,在美国享有盛誉的专门出版世界诗歌的纽约西风出版社,将于2011年秋天出版欧阳江河的英文诗集《重影》。由法国著名汉学家尚德兰教授翻译的欧阳江河法语诗集《谁去谁留》.也将于2011年夏季在巴黎出版。欧阳江河的诗作及诗论文章先后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十多种语言。自1993年起.他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等国,在三十余所大学及多个文学基金会讲学,朗诵.访问,写作。1993春至1 996年冬居留英国.1997年秋自德国返回国内,定居北京,从事写作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策划事务。作为诗人.欧阳江河的诗歌写作强调思辨上的奇崛复杂及语言上的异质混成,强调个人经验与公共现实的深度联系。作为诗学批评家,他在当代中国诗歌的整体理论及文本细读这两个方面均有独特建树。欧阳江河的写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在同时代人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被视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人。名

欧阳江河

从看见到看见,中间只有玻璃。

从脸到脸

隔开是看不见的。

在玻璃中,物质并不透明。

整个玻璃工厂是一只巨大的眼珠,

劳动是其中最黑的部分,

它的白天在事物的核心闪耀。

事物坚持了最初的泪水,

就像鸟在一片纯光中坚持了阴影。

以黑暗方式收回光芒,然后奉献。

在到处都是玻璃的地方,

玻璃已经不是它自己,而是

一种精神。

就像到处都是空气,空气近乎不存在。

2

工厂附近是大海。

对水的认识就是对玻璃的认识。

凝固,寒冷,易碎,

这些都是透明的代价。

透明是一种神秘的、能看见波[来自wWw.Lw5u.coM]浪的语言,

我在说出它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它,

脱离了杯子、茶几、穿衣镜,所有这些

具体的、成j比生产的物质。

但我又置身于物质的包围之中,生命被欲望充满。

语言溢出,枯竭,在透明之前。

语言就是飞翔,就是

以空旷对空旷,以闪电对闪电。

如此多的天空在飞鸟的身体之外,

而一只孤乌的影子

可以是光在海上的轻轻的擦痕。

有什么东西从玻璃上划过,比影子更轻,

比切口更深,比刀锋更难逾越。

裂缝是看不见的.

3

我来了,我看见,我说出。

语言和时间浑浊,泥沙俱下,

一片盲目从中心散开。

同样的经验也发生在玻璃内部.

火焰的呼吸,火焰的心脏。

所谓玻璃就是水在火焰里改变态度,

就是两种精神相遇,

两次毁灭进入同一永生。

水经过火焰变成玻璃,

变成零度以下的冷漠的燃烧,

像一个真理或一种感情

浅显,清晰,拒绝流动。

在果实里,在大海深处,水从不流动。

4

那么这就是我看到的玻璃——

依旧是石头,但已不再坚固。

依[来自wWW.lw5u.com]旧是火焰,但已不复温暖。

依旧是水,但既不柔软也不流逝。

它是一些伤口但从不流血。

它是一种声音但从不经过寂静。

从失去到失去,这就是玻璃。

语言和时间透明,

付出高代价。

5

在同一工厂我看见三种玻璃:

物态的,装饰的,象征的。

人们告诉我玻璃的父亲是一些混乱的石头。

在石头的空虚里,死亡并非终结,

而是一种可改变的原始的事实。

石头粉碎,玻璃诞生。

这是真实的。但还有另一种真实

把我引入另一种境界:从高处到高处。

在那种真实里玻璃仅仅是水,是已经

或正在变硬的、有骨头的、泼不掉的水,

而火焰是彻骨的寒冷,

并且最美丽的也最容易破碎。

世间一切崇高的事物,以及

事物的眼泪。

1987年9月6日于山海关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