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黎锦晖和他的《落花流水》
杂志文章正文
黎锦晖和他的《落花流水》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浙江】尤荆锐孙良好

好时候,/像水一般,不断的流。/春来不久,/要归去也,/谁也不能留!/别恨离愁,/付与落花流水,/共悠悠!

想起那年高的慈母,/白发萧萧已满头,/暮暮,朝朝,/暮暮,朝朝,/总是眉儿皱,/心儿忧,/泪儿流,/年华不可留,/谁得千年寿?/我的老母!

花啊!/你跟随流水,/这样流哇,/流哇,到我的家。/水呀!/你带着落花,/到我家门前停下,/将花交给我那年迈的妈妈!/让她的白发,/加上几片残花,/笑一个青春的笑吧!

想起那同心的良友,/千里迢迢别离已久。/卿卿,我我,/卿卿,我我,/枉自情儿厚,/意儿稠,/性儿投,/春犹不愿留,/人亦知归否?/我的老友!

花啊!/你跟随流水,/这样流哇,/流哇,到天涯。/水呀!/你带着落花,/到他的门前停下,/将花交给我那可怜的人哪!/假使你们不认识他,/只要看他的两颊,/泪珠儿是时时刻刻的流下!

黎锦晖(1891-1967),湖南湘潭人,“黎氏八骏”之一。黎氏八兄弟在中国现代文艺、教育、科学领域各有千秋,黎锦晖在“黎氏八骏”中排行第二,是李叔同之后学堂乐歌、儿童音乐最重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也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奠基人和第一个歌舞学校的创办者。黎锦晖一生所创作的歌曲总数在千首以上,他培养出“金嗓子”周璇、白虹等演艺界明星及聂耳、王人艺等著名音乐家,其弟黎锦光也在他的影响下走上音乐创作之路并最终成为一代“歌王”。

黎锦晖自幼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民族乐器,深受民间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熏陶,并在日后形成了“中国音乐应以民族音乐为主,民族音乐应以民间音乐为重点”的音乐理论。1920年代初,黎锦晖开始用民间小调的填词方式为成年人写作带有反封建意义的“民众歌曲”;1927年前后,因经常观摩西方歌舞团演出,受到外来流行歌舞音乐的启发,于是他尝试运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手法来谱写时尚的、适应时代潮流的“时代曲”,想以此代替中国长期流行的民间小调,因此,《毛毛雨》《落花流水》《人面桃花》等具有平民文学特质的歌曲应运而生。

《落花流水》是黎锦晖“时代曲”中艺术水平较高的精品。“落花流水”是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来自www.Lw5U.coM]落花,离开了枝杈,随风飘零,让人爱怜、感伤;流水,不停地前行,绵延不绝,惹人愁绪。在古诗词中,“落花流水”多用于感叹时光流逝,表达孤独寂寞以及相思之情。唐代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中的“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襟”,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中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宋代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对“落花流水”这个意象的精彩书写。黎锦晖的《落花流水》则借“落花”与“流水”为歌曲奠定深沉的感情基调,并借此表达抒情主人公对慈母及友人的深切思念。

《落花流水》最打动人心的是它流露出的缠绵悱恻的真情。黎锦晖运用精湛的音乐语言将抒情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自然发展融入词曲中。“好时候,像水一般,不断的流。春来不久,要归去也,谁也不能留!别恨离愁,付与落花流水,共悠悠!”充满诗意的歌词,舒缓的旋律,吟唱式的曲风,使歌曲从一开始便将听众带入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别恨离愁的哀伤里。为何感叹?为谁哀伤?到了这里,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都发生了变化,曲调转入中低音区运行,富于变化的节奏巧妙地配合了词意,使曲风更加低沉,思念之情更加深重:为了那“年高的慈母,白发萧萧已满头,暮暮,朝朝,暮暮,朝朝,总是眉儿皱,心儿忧,泪儿流”,为了那“同心的良友,千里迢迢别离已久,卿卿,我我,卿卿,我我,枉自情儿厚,意儿稠,性儿投”。想到这些,抒情主人公的感情最终迸发。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给落花和流水以生命,让它们承载着抒情主人公的思念,将祝福带给他朝思暮想的人。“花啊!你跟随流水,这样流哇,流哇,到我的家(天涯)。水呀!你带着落花,到我家(他的)门前停下,将花交给我那年迈的妈妈(可怜的人哪)!”在抒情主人公的声声呼唤中,整首歌曲达到高潮;在抒情主人公深沉忧伤的思念里,歌曲接近尾声。

1928年,黎锦晖的长女黎明晖为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唱片《落花流水》一张,并在之后的南洋巡演中,将这支歌作为她的保留曲目之一。当时新加坡华文小报《南星》,称许这支由黎氏父女诠释的歌“伟大纯洁,真情流露”,“极尽缠绵悱恻的情感,谁都忘不了”。此后,台湾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林氏好和上海著名歌星白虹曾以不同方式翻唱《落花流水》,均获好评。《落花流水》深受老一代知识分子喜爱,陈慧剑先生在他所著《弘一大师传》的开篇“高山仰止”一节中,就提到《落花流水》是他祖母最爱听的歌曲之一:“早在三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孩子,在朦胧的记忆中,家父、伯父、三叔,每从外地归来,在傍晚,兄弟[来自www.lw5U.coM]三人便临时组成一个小乐队,到祖母的房里,去吹奏一番。他们合奏的,多是祖母爱听的《花弄影》《三潭印月>《落花流水》《梅花三弄》《送别》《骊歌》这些优美的名曲。‘好时候,像水一般,不断的流。春来不久,要归去也,谁也不能留’,这是《落花流水》的开头。”名

作者注:本文部分史料来自孙继南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尤荆锐,温州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孙良好,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王朝军zhengshi5@sina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