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水边月色一苜烟——赵国柱书法印象
杂志文章正文
水边月色一苜烟——赵国柱书法印象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阴风华/文

书法在中国人是一个审美情结。作为数千年文化传统的流衍和浸染,书法“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因其如此,历代中国文人雅士在“有道有艺”的书法之路上,执著行走,神摹心迫,一脉绵长的薪火,不离不弃,代代传承。

当我品味了赵国柱先生的书法作品后,首先想到的便是古人的话:“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他在承袭了占典书法技艺的基础上,又将占稚清新的审美取向,融人自己的书怍里,字里行间彰显出才识与天分。特别是他书作通篇的布局,做到了“各有隐显,显者阳也,隐者阴也,显者外案也,隐者内象也,一阳一阴之谓道也”。同时,在国柱先生书作的刚劲挺拔、曲折顿挫的结体中,可窥识到他在[来自WwW.lw5u.com]“章草”和“今草”上所花费的心血,即以章草的占体笔法为基调,参以今草笔意、参以己意。这是性格和学养所在,所谓得一字则振笔疾书,志深而笔长,磊落而多气。尤其是借助了“用侧者间用正,用正者间用侧”,也就得到了意外之妙,同时,也印证了孔子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法艺术说到底,就是“千笔万笔当知一笔难”。赵国柱先生的书法正是承袭了颜鲁公的雄浑豪放之气,又揉以章草质朴率真之拙,而倾注于寸毫尺牍。黄宾虹的“笔法五字诀”中提到一个“重”字,是指提按、绞转要达到一定的重力程度。没有厚重的线条,笔画显得浮滑软弱,也就做不到“下笔便有凹凸之形”。草书是最能体现个性化情感的艺术,线条的奔腾狂放、含蓄悠远,最大限度地诠释了抽象艺术的内涵,囊括了书法元素的精华。赵国柱先生将思想感情注入笔墨形式,笔墨形式又反馈于思想感情,通过双向互动,使书法独树一帜,颇能动人。前年,他为《太原老城》一书题写的“太原老城”四字,真可谓斑驳墨色里沁出岁月的沧桑,线条边缘处硫露着艺术的厚重,颇有近代沈曾植所说的“生拙”之味。点画、结体,章法、气韵,进一步强调了碑与帖的融合,将对立矛盾进行重新配置,丰富地统一于作品中。不是素心[来自wwW.lW5u.coM]学问,不会有这样的功力。

纵情于翰墨,放意于诗篇。赵国柱先生虽为太原日报社的一社之长,其书法乃其学问之余事,但走进他的办公室,依然是一派潇然的人生风姿,那股清雅之气是文人书斋里的乍然浮现。书法艺术成为他纷繁红尘中一份寄情的牵挂:古城旧事的唐晋逸韵,绿杨芳草的文脉钩沉。一缕笔缘,一息墨情,悄然烘染着他艺术生命中的一抹情愫。

国柱先生悟于笔墨。他的风度温文尔雅,他的学养开阔淳厚,他的书艺苍逸洒落,合为一弯别有深致的风景,欣赏间启人心扉。

(作者系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晋阳印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