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谈戏剧影视中的主题性错位——“写在静安寺的戏剧杂谈”之一
杂志文章正文
谈戏剧影视中的主题性错位——“写在静安寺的戏剧杂谈”之一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上海]濮波

导演的阳谋

当今的电影或者动画影像中,错位似乎正在成为审美主流之一。如在宫崎骏的动画中海盗成为了正义的人物,在好莱坞电影《赌命鸳鸯》和《十三罗汉》中偷窃行为被娱乐化了,成为了快感的源泉。在我的理解中,电影、戏剧中的错位就是一反常态——比如,在戏剧中我们现在已经习惯坏人长得很英俊了。而奥斯卡获奖片《浓情巧克力》则反其道而行之,片中[来自www.lw5u.CoM]英俊的船长和随着母亲四处迁徙的女孩部有非常动人的相貌,可是在戏里一开始他们被当地人看做是异类或者是魔鬼的邻居,这就是编剧营造错位的手段之一。错位和人类审美的“颠倒”性心理有关,错位还能让电影具有反思的审美力量,这在凯瑟琳·乔治的戏剧理论著作《戏剧节奏》中已经有所涉及。我要举的例子是在电影《广岛之恋》《苦月亮》中的性倒错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对于“美丽”的倒错性态度。

《广岛之恋》就是一个明显的倒错经典。我在想,在历经自己的肉体被深深凌辱之后,如何在满目疮痍的日本与一个日本男子发生恋情?这如何令人回肠荡气?其中的奥秘就是人类倒错的审美期待性——一种潜意识的投影了。为什么不美的女子与一个异族人恋爱激不起民族的仇恨,而非得一个貌似天仙的美女在干这等事的时候才招致横祸,这里面其实有着极大的不公正。不公正是因为美女本身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和一个区域一个村落的展览品,在地域主义者眼里,这是封闭性的财产,外人是不能斜觑的,更不能随意拿走。白俄罗斯总统不是颁布了本国美女出境的限制条例了吗,这看似荒唐,其实有着民族社稷的一种最原始的需要,即女人是属于一个宗祠的,美女更是这样。于是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二战中与德国人媾合的浪荡女人玛莲娜最后受到了最严厉的报复——被当地的妇女扯破了衣衫,裸体展览示众。报复还因为女人之间的嫉恨,因为她们的丈夫们看见这个妖艳的女子都情不自禁地想人非非了,因为她们独守空房的时间就多了点,于是她们要联合起来搞一次仪式性的复仇。这怒火可以从她们使劲的动作上看出来,也可以从玛莲娜被侮辱以后的沧桑表情上看得出来……总之,如果妖艳和春心荡漾的身体是块美丽的帆布,结尾处这美丽帆布的破碎和飞扬则是电影最凄美的情感美学表达了。

所以,扮演玛莲娜的莫妮卡非得这样美丽不可,美丽是为了让大家最后看见美丽的覆灭,这是导演的阳谋。让罂粟花般的美丽在男人的臆想和意淫中,被一记沉重的拍子拍死,像拍死一只苍蝇……这就是残酷的电影审美法则。这样的法则我们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也窥见了,在韩国导演金基德的《萨玛利亚女孩》或者《不归单程路》这样的亚洲电影里,美丽被扼杀就几乎是电影导演营造凄美电影美学张力的出发点和构思元叙事的地方了。

因为极限被冲破

这样的错位是影片中最动人的地方。而不管美人被虐待或者俊男被遗弃,都没有性倒错这样的主题来得令人错愕,令人愁肠百结。《广岛之恋》里面,除了身体的表象,还牵涉到了被政治扭曲和抹去的身体的本义。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当地老百姓成为第一批原子弹的受害者,这惨不忍睹的景象是震撼人心的,也与剧中的一个欧洲姑娘的经历奇异地复合,再产生新的裂变——裂变的结果就是她再次爱上了萍水相逢的一个英俊的日本男子。这主题似乎是在控诉被政治扭曲的人性。你看,爱一个人的权利竟然因为战争造就的敌我关系而被严重颠倒和误读了。所以这个杜拉斯,是非常坚韧的女性主义者,她的声音通过“一个善良的刚刚萌发成熟的身体与一个侵略者的男人恋爱而被社会欺凌了”这一故事,来传达一种前无古人的反思:国家是什么?国家是用来令人民痛苦的幌子吗?法国的新浪潮触及到了对国家意识的叛逆性思维。

典型的意识颠倒是这个电影潜在的主题。关于扭转乾坤的潜意识——不是吗?这个世界发动战争的是谁?为什么让老百姓来承担这样的责任?为什么一个女人不能恋爱,不能爱上一个外族的男人,仅仅是因为日本侵占了她的国土,日本人被标签为侵略者?但是除了侵略者以外的人的部分呢?共性的阳刚部分呢?难道可以因为战争而被抹去?这就是杜拉斯的诘问,我替她骂出这样的声音好了——他妈的,为什么要在我们是地球人的身份中给我们标签是X国人,法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和美国人?我要求我标签成自己是地球人行不行?这是我热爱杜拉斯的地方。她的《情人》和《印度支那》中,依然有我喜欢的这种倒错,法国女孩的情人(梁家辉饰演)被贵族殖民阶层不屑,但是他们却热爱他的金钱。于是他们的往年和纯真的爱情在这个偏见的庸俗观念中浴火重生,但是失败于世俗的重压。也许,只有当女人垂垂老矣的时候[来自www.lw5U.coM],一个迢迢千里之外的电话才是最宝贵的安慰。但这样的安慰除了给电影院里的观众增添一丝欣慰的泪水之外,还有活色生香的生活价值吗?

《印度支那》的故事,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在于,当凯瑟琳·德纳芙饰演的艾莉安的养女成为越南与殖民者谈判代表的时候,母女俩虽都生命健在,却甚于生死相隔的隔膜,才是最打动人的。这个瞬间是那么的令人热泪盈眶。在一种美被撕裂的现实中,美好的幼年时分的镜头一起灌入了我的脑海,包括女儿那美丽的背部,母亲那深沉注目的眼睛的特写,齐刷刷具有了催泪瓦斯般的威力。前一个融合的镜头的视觉与后一个分裂处境的镜头因为重逢而产生了化学反应,正如离和合产生了背离,令人深深地为剧中的母女俩遗憾。这是我看这两部片子时最感动情的地方,不是愤怒,而是深深地思索和深深地为她们“颠倒的命运和生活感受”惋惜唏嘘,唏嘘在这里是对她们生命节奏的共鸣。而颠倒的美学法则之所以这般强大,是因为人类的基因里,具有情感落差的承受极限。当极限被冲破的时候,每一个肉身的我们,都会难以掩饰心中的巨大伤痛和不安。这就是艺术家对付作为情感动物的人类的最隐匿又是最公开的秘笈了。

戏剧与错位

在戏剧中,品特的《情人》也是典型的倒错。与别的家庭不一样的是,在这对夫妻中,他们互相容忍彼此拥有别的“情人”,还互相鼓励,互相用奢华的语言来构筑一个美轮美奂的情人世界,只不过到了最后我们才发现与其说是偷情真人秀,还不如说是“一场情人乌托邦”,或者假设的“劈腿盛宴”,子虚乌有。但戏里营造的倒错已经存在,观众要倒着看,看这一对夫妻到底在标榜为偷情的葫芦里面埋了什么药。这是反反得正的戏剧例子。

在戏剧中,错位还是编剧的一种引起审美快感的阳谋。一个按部就班的情感期待总是在舞台上落空,在王尔德的戏剧《贵在真诚》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引起的“期待错位的舞台反应”是普遍性的——

阿尔杰农:……哦!……对了,雷恩,我从你的账簿上看到,星期四晚上我请肖尔曼勋爵和沃尔辛先生吃饭,拿出的八瓶香槟酒都喝光了。

雷恩:是的,先生。八瓶加一品脱。

阿尔杰农:为什么一个单身汉家里,仆人老是喝香槟酒呢?我只想了解一下情况。

雷恩:先生,我想这得归咎于您的酒太高级了。我常常看到,在有太太的家庭里,难得有第一流牌子的香槟酒。

王尔德真是一个深谙观众心理的戏剧大师,他懂得营造一些小小的期待,然后让它落空。也就是愿望没有达成,惯性遭遇了阻力,肥皂泡破灭在似乎要圆满的璀璨刹那,该来的秩序没有来到。(达里奥·福的《开放夫妻》也一样)当然这个例子只是戏剧表面的错位而已。除了这期待的错位,戏剧中还有意图或境遇的错位、思路的错位等有意思的颠倒。一个舞台上的人,拿起石头,结果砸向了自己的脚。在《开放夫妻》中,受尽丈夫外遇困扰的妻子安东尼娅后来来了个情境置换——身份错位,在开放婚姻的游戏中取得了主动,按照游戏设定的不动真感情的模式没有来临。突然出现的倒置就是戏剧要营造的错位手段,婚姻中的强悍者成了被戏谑的小丑,戏剧中再没有表现一个可笑的人通过这种方法处理来得有效果了。

上帝是个腻透的家伙

错位和颠倒还是发展了的,《低俗小说》中,杀人如麻的黑社会成员朱利斯幡然悔悟,洗手不干了,从杀手演变成了一个传道者,而江湖老大到了剧情的后半部分则成了被鸡奸者。波兰斯基导演的电影《苦月亮》中,玩极乐游戏、沉迷于性爱的夫妇,耗尽了他们的情欲和激情,剩下的只有互相折磨和无尽背叛了。极乐换来苦难,印证了“乐极生悲”的格言。婚姻灭亡了,只好在一艘越洋的游船上度过没有爱恨、生死边界的混沌时间了,于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婚姻相遇了:一个是焰火摧残(可惜已经燃尽),一个是死水微澜(正在试图不轨)。前者的故事对另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产生了奇妙的影响。沉迷于性爱的氤氲潜入了他们枯燥的夫妻生活中——于是最后错位由“过去的生活”变成了一种正在“发生的生活”。看似正常的夫妇,也许正经历着“七年之痒”的烦恼和无奈吧,于是在这个癫狂的故事的尾巴,也开始了心灵的出轨。这是对波澜不惊的婚姻的质疑,也是对庸常生活的背叛。从大处讲,一个道貌岸然的人变成了欲望的同谋,或者在《泰坦尼克号》里,贵族阶层的露丝碰见了出身下层阶级、生气勃勃的杰克,于是一个儒家的老夫子会说:“沉没的轮船承载了一个作孽的故事。”在《苦月亮》中,出轨的故事始于欲望止于克制。最后出轨没有真的发生,因为毁灭者的步伐快过了出轨者缓慢的心灵悖谬——或者说他们的出轨还在探索中,在好奇心的感受中。导演是美学的深谙者,他让这种出轨在心灵的维度里展开,没有危及到肉体。这样,最后当枪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庆幸地看到——不是现存的婚姻遭到了毁灭,而是玩火者遭到了秩序的报复。

这个故事我还设想出了另外的题目,就是一上帝是个腻透的家伙。他一点也不新鲜,因为他总是报复那些试图接近内心的真理而放纵肉体的人。

作者:濮波,诗人,戏剧评论家,出版有《去丹麦的路上》《山阴夕拾》《漫步老街》等诗集、随笔散文集多部。

编辑:张玲玲 sdzl10803@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