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泪泉和墨写离骚——郑思肖和他的无根兰
杂志文章正文
泪泉和墨写离骚——郑思肖和他的无根兰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72        返回列表

/[河南]耿法

兰花以其美德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与艺术家,古往今来赏识兰花而又擅画兰花的画家可谓多矣。其中,宋末元初的大画家郑思肖(1241-1318)别具一格,他画的无根兰将儒家的人格与剧烈动荡的时代揉成一体,其坚贞的操守、张扬的个性和以兰守志的行为,成了后代许多画家效仿的楷模。如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朱耷以及扬州八怪,都继承了郑思肖画兰的传统,坚持操守、张扬个性成为他们共同的主题,并将其熔铸进各自的画作进而达到极致的境界。

郑思肖为何画无根兰呢?《(遣民录》载,郑思肖“精墨兰,自更祚后,为画不画土,根无所凭借。或问其故,则云:‘地为人夺去,如有不知耶”。原来,他以无根无土的兰花来寄托自己的亡国之思。郑思肖生活在宋末元初年间,1274年元军大举南侵,郑思肖忧国忧民,到杭州冒死叩宫门向皇上上疏直谏,痛陈革除弊政、重振国威的抗敌之策,言辞激烈,被拒不纳。1279年正月,宋元崖山一场惨烈海战之后,大臣陆秀夫背起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跳海殉国,南宋一朝至此彻底灭亡。这一年郑思肖三十九岁,正值人生中年,在经历亡国之痛前,他的心灵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伤害:二十六岁那年接连丧父、丧妻,三十五岁丧君,三十六岁丧母,三十八岁丧子。风雨如晦、国破家亡的现状,使他“坐必南向,岁时伏腊,望南野哭,再拜而返,人莫识焉”。他隐居于苏州,将自己的姓名改为郑思肖,寓意“思赵”,因为“肖”即宋朝皇室“赵”姓繁体字的右半部分,他字“忆翁”,号“所南”,自称“孤臣”,都是同一种含义,连他的住所也命名为“本穴世家”,即“大宋世家”。为此,他与曾经来往密切的大书画家[来自WwW.lw5U.com]赵孟頫断然绝交,因为赵孟頫投降了元朝。后来,赵孟頫几次上门探望他,“终不得见”。不仅如此,他由痛恨元朝统治者发展为痛恨北方,朋友们会面时,他听见语音有异者便离席而去。艺术家的心灵往往超常敏感,而郑思肖更是走向癫狂与变态,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独处独坐,独行独吟,独笑独哭”。他无休无止地拷问自己的“不忠不孝”,直到去世前他还叮嘱自己的朋友为他撰写牌位“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以自责。

郑思肖为之悲痛与抗争的究竟是什么呢?表面看来,他拒不承认大宋灭亡,坚持南向跪拜,坚持以“德祜”(宋恭帝年号)纪年,为的是“忠君”,他留于后人的《心史》中也有大量抒发思念故国情怀的诗文。但说到底,他所忠的乃是一种文化,他深深哀伤的也是当时中华传统文化被异族蹂躏的现状。传统文化是士子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为了维护和保全文化土壤,使这一传统文化不至于遭受灭绝的命运,他们在所不惜,甚至连生命都置之度外,因此什么乖戾的行为都做得出来。笔者不由得想起史学家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云:“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郑思肖没走紫金之路,也没遁入空门,选择了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乖戾行为来抵抗与挣扎。试想,亲眼见证一种自己珍爱的文化在衰亡,却无能为力,岂止是用“痛苦”二字所能形容?生不逢时的生命,此时唯有艺术可以安抚和寄托他痛苦万分的灵魂,呈现其独特的悲怆和狂热的磨难。这是郑思肖的家国血脉和艺术灵魂!他的无根兰的意义即在于此。历史上这样的爱国土子绵延不绝.其气节与操守无疑令后人钦佩,但不无遗憾的是,他们从来不去反思和怀疑他们所全力维护保存的传统文化在深层次上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何会遭遇惨败的命运?他们的历史局限往往也就在这里,因此缺乏新思想的萌芽和闪光,总是陷入无可奈何的历史轮回。当然,历史就是历史,任何时代的人物都有各自的局限,今人不必苛求古人。

孔子日:“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郑思肖生活潦倒,却以兰守志,生就一副硬骨头,不畏新朝权贵。一次,县衙里来了两名衙役,说是县太爷十分欣赏他画的兰花,特来求画,并且可以用画抵赋税。郑思肖冷冷一笑,品格高洁的墨兰岂能流入这帮无耻的元朝狗官手中?便一口拒绝。县太爷十分恼怒,遂以加征他的田亩赋税相威胁,郑思肖掷地有声地回答:“头可斫,兰不可画。”衙役狠狠打了他,但最终还是空手而归。郑思肖的墨兰,自有挥洒,疏花简叶,无根无土,却清幽阵阵,清气袭人,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无根兰所体现的残缺美,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后人很难模仿。元代画家倪云林在《题郑所南兰》一诗中云:“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是啊,郑思肖的无[来自WwW.lW5u.com]根兰是一阕用血泪和墨写就的《离骚》啊,岂是庸常之辈的画笔所能模仿得了的。郑思肖在自己的一幅墨兰画面上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似觉意犹未尽,他又挥笔写下:“纯是君子,绝无小人,深山之中,以天为春。”至此,他才释然。他的题词与几茎简洁的墨兰相映照,完整地表达了他对兰花的虔诚之情和至深寓意。

他笔下的无根兰是悲剧,正是悲剧才真正体现了人类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他用血泪和墨浇灌兰花,才使之如此傲人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