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秋思书雅兴,三乐歌清秋”
杂志文章正文
“秋思书雅兴,三乐歌清秋”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北京的深秋,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毕业班师生作品展。这样的展览我们已经举办了三次。

“秋思书雅兴,三乐歌清秋。”这是元代大词人、丞相耶律楚材的诗[来自wwW.lW5u.com]句。关于“三乐”,孟子有这样的诠释: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天,俯不愧于人;得天下英才教育之,称作“三乐”。“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这里,我把这种“乐事”称之为幸福。

学生学之所学,通过老师的指导,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学到了也许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老师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种理念,也许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世;老师对学生的一个帮助,也许会改变学生的命运……

学生是幸福的,老师同样幸福。老师用心、用岁月、用生命去传授他积存了一生的智慧、经验和学问;用自己的学识、思想、风格、技能、修养去培养和再造一个人、一批人和一代人……

教学相长,也是幸福的一个内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向老师提出,老师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下,准确无误地回答和解决。这些能力,都需要在教学当中点点滴滴地积累、补课、充电才能获得。

“名师出高徒”不是一句空话。这里面孕育了多少老师的心血和无形资产的珍贵价值;同时也包含了多少学生的勤奋、聪慧和悟性。“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是“师道尊严”的法则,而是学生对老师从心田里生出的感激、尊敬和爱戴。

历史上有许多大儒、大师和大家都曾经当过老师。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庄子、董仲舒、朱熹……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齐白石、徐悲鸿、沙孟海、潘天寿……他们把当老师引以为荣。在教书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奉献他人。

生命的延续有多种方式,物质生命的传宗接代只是其中的一种,思想的延续往往会更长久。孔子和孟子离开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了,而他们的思想却活在我们的心中,仍指导和影响着我们的言行,这样的延续才是永恒的。

如此说来,老师和学生是一把幸福大伞下的人。大家在教与学中互问、互学、互动、互助、互融……让学问种在心田;让记忆留在生命里;让学问不断增长;让生命更加精彩和卓越。

21世纪的中国,是呼唤优质品质的世纪,是生产精品的世纪。让我们以冷静、务实的态度,[来自wWW.lw5u.coM]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以优质的学员品质去迎接世纪对我们的挑战。

201 1年1 1月12日

(此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第三届研究生毕业班师生作品展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