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棋王》的对称美学
杂志文章正文
《棋王》的对称美学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53        返回列表

天津 张少禹

导师荐语:

虽然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但有些作品不仅应被阅读,还应被不断重读,每一个时代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汲取力量,这类作品被称为经典。阿城的《棋王》可归入此类。这部小说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化书写,叙事策略的调度井然有序,语言的运用凝练素朴,浓重的文化韵味氤氲在小说的血脉中,成为文化寻根小说的翘楚。张少禹的《(棋王)的对称美学》从小说的叙事布局切入,分析了小说中对称原则的运用,展示出作者具备一定的文本细读功底和“新批评”的基础,对于—名在校的本科生而言,难能可贵,特予推荐。

——周宝东(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

《棋王》是作家阿城的巅峰之作,也是上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小说按照线性顺序组织材料,其间通过运用倒叙、补叙等叙事技巧,书写了一段日常生活中的传奇故事,使“棋王”王一生的形象由扁平到浑圆,逐渐丰满起来,并由此感受到一种令人销魂蚀骨的文化震撼。这种叙事效果的取得,除了象棋这种载体和道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摄人心魄的深层意义外,作家在叙事策略和技巧方面也下足了工夫,使得整部小说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小说最成功的叙事技巧在于对称原则的运用。对称原则体现在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小说人物、情节的设计等多方面。对称则又分为对比对称与平行对称两种。

首先是叙事结构和节奏的对称。小说共分四节,第一节写“我”与“棋呆子”王一生在火车上初识。第二节写王一生到农场去找“我”,并且大战“脚卵”倪斌。第三节写区里举行运动会,其中有棋类比赛,王一生因为“表现不好”不能报名,后来脚卵暗中打通关节,区里同意王一生报名参加。当王一生得知自己可以参加比赛的原因后,毅然决然地拒绝参赛。第四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王一生独战九位象棋高手,并取得胜利。这四节的布局颇有讲究,第一节属于“造势”,引出王一生,并通过趣闻轶事等侧面描写造成悬念,使王一生变得富有传奇色彩。二、三节是“势势相因”阶段,王一生一路将棋下来,过关斩将。第[来自WwW.lw5u.com]四节则是王一生成为象棋中的“将军”阶段。整部小说的结构布局恰好与下棋的思路相契合,而且张弛有度,一、三节属于“驰”,叙述的节奏放缓,语调平和;二、四节因为有两场下棋的焦点之战,因而字里行间充满了剑拔弩张的气氛,成功的将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属于“张”。张弛有度,交相更迭,这样一种叙事调度使得小说舒缓处闲庭信步,峻急时步步惊心,不断冲击和挑战着读者的阅读感受。

其次是人物设置的对称。小说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王一生独战九位象棋高手前,“我”问他有没有把握赢的时候,他沉吟了一下,说了一句“怕江湖的不怕朝廷的”,在这里把江湖和朝廷作为两端来对比,而其中的人物群像谱系,“江湖的”以捡破烂的老头和王一生为代表,“朝廷的”则以同学的父亲“国内名手”及脚卵为代表,在小说最后出现的区冠军则是“江湖的”与“朝廷的”结合体。“国内名手”要收王一生为徒,而他自己却未将宋时残局走通,“棋呆子”主动放弃晋身之路,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而捡破烂的老头对王一生的棋路进行批评,王一生心悦诚服拜师,并且为师父去干冒险的事。在老头的指导下,他的棋艺得到长进,由最初的连输五盘,到和局,到能赢一盘。两相比较,一方面显示出“江湖的”优势力量,另一方面则突显出王一生天性中自然淳朴的可贵品质。

小说中还有两副象棋值得关注。一副是王一生母亲用捡来的牙刷把磨出的无字棋,一副是脚卵手里的那副明朝乌木棋。在王一生眼里,祖上(这里也暗含着传统文化的意味)的东西要珍惜,他母亲留下的无字棋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是一种“信物”,要当做生命一样来看待,所以他随时把棋带在身边,以便时时警策自己。他在和九人下棋前叮嘱“我”拿好书包,“书包不能丢”,因为书包里装的是那副无字棋。“无字棋”这个母亲的信物已经内化为他的一股精神血脉,所以当得知脚卵为了帮助自己取得参赛资格,竟然用他父亲的明朝乌木象棋作了交易后,王一生对此行为颇为不解和不满,最终拒绝了参加比赛。一个是牙刷把磨成的无字棋,一个是明朝的做工考究的乌木棋,棋本身的高下不难判断,可是小说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高低贵贱,在乎一心。

以上两组对称为对比对称,而“吃”和下棋的对称作为贯穿小说整体的线索,糅合了对比与平行两种对称,里面有“吃”与“吃”的对称,下棋与下棋的对称,“吃”与下棋的对称,几种对称交叉纵横,构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吃”即食,作为生、食、睡、爱、死的人生五个重要方面之一,在小说中经常被赋予社交功能,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红楼梦》,整部小说就是在频繁的家庭聚会、结社聚会等活动中完成的。“食”为把人物聚拢到一起提供了平台,而对于吃本身,基本上被看做例行公事,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但“食”对于王一生来说,则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吃,要精细,是文化,而对于王一生而言,吃是活命的根基、下棋的体力保障,在这个层面上,吃体现出它最原初的意义,关乎身家性命。“一天不吃饭,棋路都乱。”参透了这层意思,对于王一生关于吃的种种表现[来自wWw.LW5U.com]也就可以理解了。

下棋方面的对称原则表现在王一生与脚卵及区冠军的较量中。阿城对这两场棋战的把握,和古龙小说中真正的高手过招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在具体的一招一式上做文章,而是营造一种“势”,对于交战前的准备极尽铺陈叙写之能事,使得一种气充塞其间,而对真正的交手过程,则通过水到渠成的寥寥几笔进行简单勾画,颇似一幅写意画,细处看似乎平淡无奇,整体观则觉精神尽显。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大家在“我”的吹嘘下,都说让象棋高手脚卵来和王一生下。两人见面后,作家并没有马上就把两人推向棋盘。脚卵说因为刚下班,还没来得及梳洗,所以要回去洗澡。待脚卵回来后,也并没有马上开战,而是先吃蛇肉。饭后,脚卵又给大家讲起了在家吃燕窝的经历,又回到房间穿得笔挺后才回来正式下棋。真正的较量过程只用了短短的两段就结束了。输棋后,脚卵对王一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依然高兴地请大家吃自己珍藏的食品。王一生和九人同时下棋的场面也被铺陈得很开,有上千人围观,最后当王一生赢得了胜利,有一段对他当时精神状态的描写: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椿,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入脸热。众人都呆了,都不说话。外面传了半天,眼黼却是一个瘦小黑魂,静静地坐着。

《文心雕龙》中有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干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王一生下棋的时候达到了这种境界,作家阿城在写作的时候也达到了这种境界,作家与他笔下的人物一起用整个的生命去体悟与博弈,在物我两忘中体验了人生的大欢喜。圈

作者:张少禹,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2008级本科生;

编辑:续小强 poet_xxq@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