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服饰中的红楼人物
杂志文章正文
服饰中的红楼人物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北京 王彬

性别、身份和季节

讨论《红楼梦》的服饰,是一个颇为复杂而又富有趣味的问题。

复杂而有趣味,包蕴这样几层含义:

(一)服饰的真与伪。真,是指来源于生活的服饰,从中可以窥见时代的印痕;伪,是指经过艺术加工,使服饰在相当程度上具有戏装色彩。

(二)朝服。在涉及朝服,也就是官服的地方,《红楼梦》均一笔带过。如写贾母等人入朝谢恩:“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

(三)服饰的分组,以及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等相关问题。

关于(一)和(二)的问题,邓云乡先生《红楼梦风俗谭》中解说得十分详尽,有兴趣的读者尽可以找来一阅。这里只针对第三项的身份与性格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对被设计了服饰的人物进行分组。

第一组,宝玉。在第三、八、十九、四十五、四十九、六十三回中出现服饰。

第二组,北静王。第十四回出现服饰。

第三组,贾珍。第五十回出现服饰。

第四组,贾母。第五十回出现服饰。

第五组,凤姐。第三、六、五十回出现服饰。

第六组,李纨。第四十九回出现服饰。

第七组,宝钗。第八、四十九回出现服饰。

第八组,黛玉。第四十九回出现服饰。

第九组,湘云。第四十九回出现服饰。

第十组,迎春、探春、惜春。第四十九回出现服饰。

第十一组,宝琴、邢岫烟。第五十、五十一回出现服饰。

第十二组,尤三姐。第六十五回出现服饰。

第十三组,香菱。第六十二回出现服饰。

第十四组,鸳鸯。第二十四、四十六回出现服饰。

第十五组,袭人。第二十六、五十一回出现服饰。

第十六组,芳官。第五十八、六十三回出现服饰。

第十七组,某丫鬟(王夫人房内的)。第三回出现服饰。

第十八组,茗玉小姐(刘姥姥故事中的人物)。第三十九回出现服饰。

以上,一、二、三组为男性,其余为女性。如果根据身份再进行划分,男性组,又可以分为王爷、国公、贵族公子。女性组,可以分为国公夫人、当家的少奶奶、孀居的少奶奶、贵族小姐、非贵族小姐、侍妾、丫鬟、乡间小姑娘。简之,被设计了衣着的人物,男性三人,女性十八人。

这是就性别和人物身份而言。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季节的角度进行考察。

先看冬季服饰。在((红楼梦》中出现的计有:

宝玉(第三、八、十九、四十九回),贾珍(第五十三回),贾母(第五十回),凤姐(第三、六、五十回),李纨(第四十九回),宝钗(第八、四十九回),黛玉、湘云、迎、探、惜春(第四十九回),宝琴、邢岫烟(第五十、五十一回),袭人(第五十一回),某丫环(第三回),茗玉小姐(第三十九回)。

春季服饰:

鸳鸯(第二十四回),袭人(第二十六回)。

夏季服饰:

宝玉(第六十三回),芳官(第五十八、六十三回),香菱(第六十三回)。

秋季服饰:

宝玉(第四十五回),北静王(第十四回),鸳鸯(第四十六回)。

其中,出现冬季服饰的人物最多,十六人;回目也最多,九回。这十六人,除袭人、某丫鬟、茗玉小姐外,均为贾府上层人物。而在这有冬衣的上层人物中,除宝玉外,一年四季只有冬服,而三季无衣。倒是丫鬟们,春夏秋冬皆有衣可“穿”。但,这是就丫鬟的整体而言。具体到个人,则鸳鸯有春秋之衣,袭人有春冬之衣,芳官有夏天之衣,并不能四季“蔽体”。而最为贾母宠爱的宝玉,也不能做到四季“蔽体”,尚缺春衣可“穿”。

身份在服饰中的体现

任何一个聪明的作者,在描写服饰的时候,都要考虑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红楼梦》也是如此。

上节谈到,从女性的角度看,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都有冬服,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对比的可能。第三回,黛玉来到了荣国府,在和贾母说话的时候,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很纳罕,这里的人在贾母面前都是敛声屏气,什么人敢如此放肆?心下想着,只见一群丫鬟媳妇拥着一个人,从后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祆,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第六回,刘姥姥来到贾府,在她的眼中:那凤姐儿家常戴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红桃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筋儿拨火炉内的灰。

第一处,凤姐的服饰是:(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褙,指衣服前后幅的缝合处。褙,有窄裉和直褙之分。窄裉袄,即紧身袄。缕金,指金色的织物。凤姐的上衣当为紧身,在大红色洋缎的底子上,用金色的织物绣出蝴蝶与花朵的图案。(二)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刻丝,指用彩线平织,石青,即天青,颜色是黑色中反映出些许红色。银鼠,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兽皮,可御轻寒,因为是在室内,故而没有必要穿厚重的皮衣。褂,分有袖与无袖。这里当是无袖,类于坎肩,但要长,可以长过膝盖。凤姐这里的褂子,里是银鼠皮,面是石青色带有五彩的图案。(三)翡翠,指翡翠绿。撒花,即碎花。洋绉,一种略带绉纹,轻而薄的丝绸。

第二处,凤姐的服饰是:(一)昭君套,一种无顶的皮帽,戏剧中昭君出塞时戴此,故名。(二)红桃撒花,桃红色的碎花。(三)披风,斗篷。灰鼠,松鼠的一种,它的皮毛很珍贵。(四)银鼠皮裙,以银鼠皮为里的裙子。大红洋绉,大红色有皱纹的丝绸。裙,是旧时常穿的服装,从腰至踝。有单裙、夹裙、棉裙。在面料的质地上有布、绸、兽皮之别。旧时形容贫寒人家的妇女“荆钗布裙”,凤姐是贵妇人,故而她所穿之裙,不在此列,而是珍贵的丝织与毛皮了。

以上是凤姐冬天的服饰。巧得很,在第三回,即凤姐首次登场的同回,也出现了丫鬟的冬季服装:

(黛玉)只见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一个丫鬟走进来。

相对于凤姐,丫鬟的服装既无彩绣也[来自wwW.Lw5u.com]无毛皮,在色彩上是红、黑两色,只是在细部上把掐牙,也就是滚边,作为简单装饰。

进一步,如果将丫鬟们的春、秋服装与冬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我们还可以发现她们在服装上的共性。

第二十四回:

(宝玉)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

第二十六回:

(贯芸溜瞅那丫鬟)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一不是别个,却是袭人。

她们着衣的共同特点是,都穿一件青缎子背心。背心不是褂,无袖,长仅及腰。贾府的丫鬟们无论冬天还是春秋都穿一件青缎子背心,可见应是她们着服的共同标志。因此,仅凭一件青缎子背心,便可以判断贾府中人物的身份:是上层还是下层,是主子还是奴仆,而无须去细识是银鼠还是灰鼠。而这些皮衣,在《红楼梦》中毫无例外地属于上层人物,只有在后者的命运发生变化时,才会出现。例如袭人,在第五十一回中:

凤姐儿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

既穿上银鼠袄子,又罩上灰鼠褂。俨然贵妇人或小姐的装束。为什么会这样?

凤姐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倒是好的;但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

随手将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送给了袭人。天马皮,是一种狐狸腹部的皮毛,这种狐狸生活在沙碛之中,是一种很珍贵的皮毛。相对于灰鼠皮,厚重而抗寒。这样,袭人的冬衣既有彩绣又有皮毛,而不同于其他丫鬟既无彩绣又无皮毛的青缎子背心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第三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以后,袭人与他的关系特殊;而在第三十四回,袭人与王夫人说了一番有见识的话,被王夫人视为心腹。她的地位已然发生了变化,虽然名为丫鬟,实则处于侍妾的地位,因此,在服饰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性格与服饰

宝钗的性格,《红楼梦》多次交代是:“性喜朴素。”由于这种性格,以致她的居处是“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而在衣着打扮上,也是如此。第八回,宝玉去探望她:

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从袄到裙,都是半新不旧。颜色也十分朴素,蜜合色,黄得近于白;葱黄色,绿得近于黄,而毫无彩绣辉煌的气象。联想到宝钗的身份(皇商的女儿)与年龄,这样的色彩岂止是“不觉奢华”?宝钗是这样,大观园里的其他姊妹又怎样呢?在一个大雪的日子,第四十九回,姊妹们聚集稻香村,黛玉的打扮是:

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香羊皮,是一种产于蒙古的羊皮,这种羊皮在清代列为贡品。红香羊皮便是染作红色的香羊皮。掐金,用金线镶边。挖云,挖成云状的花边。黛玉的靴子是贵重的、精巧的,是一双红色而饰有金线的小靴。羽纱,是一种织品,加有生羊毛(并不完全是加鸟的羽毛),坚硬而防水,在上世纪30年代还可以见到。鹤氅,原指鸟羽制成的外衣,这里是指类似的衣裘。黛玉的鹤氅是大红色的面子,白狐皮的里子,红与白的对应十分艳丽。绦,指腰带。四环如意,指结扣的花样。青金,黑色。闪绿,夹绿色。这里当指黑线与绿丝夹织而成的丝带。因为黛玉的小靴子与鹤氅都是大红色的,故而这里要以黑色(注意,是黑中闪绿,不是纯黑)作一点配色,使黛玉的服饰既亮丽又沉稳而有所变化。我们闭目试想,黛玉的服饰该有多美。通过服饰表现了一个美丽伶俐的贵族小姐形象。这是黛玉在雪天的打扮。众姊妹呢?

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的斗篷。

猩猩毡,据说猩猩的血可以做红色的染料,用猩猩血染成的毡子就叫猩猩毡。这种红色的毡子最为耀眼,不褪色。猩猩毡本来就是明亮的红色,再加上大红作为修饰,在红的程度上应该更为鲜艳。羽毛缎即羽纱缎。简之,众姊妹都披着大红色的斗篷。

我们再看宝钗等人的服装:

独李纨穿一件青哆啰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耙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

青,指黑色。哆哕呢,一种从国外舶来的阔幅呢料。莲青,紫色。斗纹,花纹交织。洋线番耙丝,舶来的丝线与毛线的混合织物。简言之,李纨穿一件黑色对襟褂,宝钗披一件紫色的鹤氅。

通过服装颜色的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指向。众姐妹的斗篷都是大红色的(只有岫烟无避雪之衣,说明她家境贫寒和邢夫人对她的冷漠,故而在第五十一回,平儿建议凤姐送她—件斗篷。由此也可见贾府的丫鬟们也不可能有斗篷或鹤氅一类的避雪之衣),只有宝钗的鹤氅是紫色的,相对于大红要暗淡许多,仅比李纨的青色(黑)明亮一些。李纨是孀居,穿黑,说明她的身份,宝钗是一个十几岁的美丽少女,却被选择仅比黑色亮一些的紫色,一方面说明叙述者是为了表现她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似乎在暗示什么。联系在第八回宝钗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褂,宝钗或者更喜欢紫色这种避免艳丽和明亮的间色。再联系第四十回宝钗房中悬挂的青纱帐幔,是不是暗喻宝钗今后的命运和李纨一样也是孀居呢?从紫到青,也就是一步之隔。

这样的颜色对于宝钗也过于残酷了。

再看史湘云。同在第四十九回: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里外发烧,指皮衣的面与里都有毛。里外有毛,应该是将两件皮衣缝缀在一起的。史湘云的大褂子,面是貂鼠脑袋,里是黑灰鼠的毛皮。片金,是一种丝织品。湘云的昭君套,里是鹅黄色的,面是大红色的,十分显明。风领,指一种皮领。简括而言,湘云的打扮以皮衣为主,而且是里外发烧。故而黛玉要同她开玩笑:“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她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来。”对这个称呼,湘云认可:

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她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来自WwW.lw5u.Com]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予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臂,鹤势螂形。

靠色,红色。三镶,三层镶边。靠色三镶.三层红色镶边。领口与袖口都镶着三层红边。秋香色,黄绿色。窄裉,紧腰身。小袖,短袖。掩衿,大襟,这是一种满洲人穿的服装,故又称满襟。褶子,一种大领的外衣,长仅及膝。狐肷,狐狸胸、腹部的毛皮。水红妆缎,淡红的缎面。简之,湘云的雪褂里面是紧身银鼠满襟短袄,外罩淡红缎面的狐狸皮毛的褶子。鹤势螂形;胸部丰满耸挺。因为史湘云的打扮紧凑,故而显出她的身段,而有蜂腰猿臂、鹤势螂形之说。对于她的打扮,邓云乡认为是戏剧化刀马旦的装束。刀马旦的打扮紧凑简便,有一种英飒之气。故而众人要笑道:“偏她只爱打扮出小子的样儿,原比她打扮女儿更俏丽些了。”

史湘云的性格活泼好动,喜作男妆。第三十一回,宝钗说:“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她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她站在椅子背后,哄得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到了第六十三回,在宝玉将芳官改为男性装束后,湘云也效仿之,将葵官和豆官也都打扮成小子模样。而湘云自己也是“束銮带,穿折袖”(将袖子挽上—块),“最喜武扮的”。由此,联系史湘云故意妆出一个小骚达子的模样,便不难不看出《红楼梦》的作者通过衣着表现人物性格的意识与指涉。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想,在设计史湘云的服饰时,是不是有些过分呢?她有必要穿这么多的皮衣吗?当然没有必要。但,恰恰是没有必要的这么多皮衣,才说明了史湘云的性格,因此,也就不能说是过分而是恰到好处。

作者:王彬,鲁迅文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致力于叙事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北京地方文化研究。学术著作有《红楼梦叙事》《水浒的酒店》《中国文学观念研究》《禁书·文字狱》《北京街巷图志》与《北京微观地理笔记》,散文作品有《沉船集》《旧时明月》。

编辑:续小强 poet_xxq@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