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口述历史中的国家记忆——《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
杂志文章正文
口述历史中的国家记忆——《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
发布时间:2018-02-08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山西 吕绘元

我知道冀朝铸先生是在读高中的阶段,限于当时的通信条件,对他的一知半解还是靠口口相传。因为我的家乡交城县出了华国锋,所以坊间也会谈起与我们县相距不远的文水县、汾阳县出过什么名人,似乎不这样比较,就显现不出我们县的人杰地灵。文水县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武则天和刘胡兰,汾阳县则是郭子仪和冀朝铸。

我想,我们说到家乡名人的时候,多半是带有一些向外人炫耀的成分,其实,即使家乡的名人,他们会和我们有什么交集呢?除了老家是一个地方的,实在是找不出另外的相同之处。但是,名人终归是名人,我们总是像一个超级粉丝一样,希望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与某个名人不期而遇,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我皆凡人,所以我也不能免俗。当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冀朝铸先生有一本口述回忆录时,我及时把这本稿子约了回来。谁能想得到呢,在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之后,我会和冀朝铸先生发生关联。

2011年6月,冀朝铸先生一家正好来太原,我有幸与他们见了一面。冀先生虽年事已高,但思维敏捷,对国家大事非常关注。他向我了解农村的一些情况,我就我知道的一些情况和他作了交流。冀先生的夫人汪向同阿姨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为我提供了本书需要的一百多幅照片,并勉励我编好本书,有好的销售业绩。与他们告别时,他们二人送了我一本由他们共同签名的《我的丈夫冀朝铸》,告诉我可以参考这本书里的一些资料。

这本书稿原名“从洋娃娃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2011年8月,按照专题报备的相关规定,书稿送中央文献与中共党史办公室审批,于2012年6月通过。遵照审读部门的建议,此次再版书名改为“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对部分章节也进行了修改。

正如联合国刊物所称的那样,冀朝铸是了解中国过去四十年发生的大事的人。他的个人经历始终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生在中国,长在美国,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由于其出色的口译能力,长期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堪称红墙第一翻译;他先后出使南太平洋岛国、英国,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全书回顾了其是如何从一个山西娃成长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过程,着重叙述了在长达四十四年的翻译和外交生涯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及其自己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时,这些伟人对自己的影响。特别提到,他在任周恩来翻译十七年的时间里,周恩来对他工作上的指导及其自己将周恩来看做父亲般的情感。

板门店谈判、两次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等重大事件都有冀朝铸参与的身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尼克松、基辛格、老布什、小布什、里根、撒切[[来自wwW.lW5u.com]来自wwW.Lw5u.coM]尔夫人、加利等这些国内外政要与冀朝铸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动荡的政局和外交部的内部斗争,同样波及冀朝铸先生,风波过后,冀先生更多的是对自身及国家命运的反思。

可以说,这部口述回忆录是一部弥足珍贵、不可或缺的真实记录中国现代外交史、中美关系史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局的口述回忆录。

因为冀朝铸先生九岁即离开太原,在美国完成全部的小学、中学及其两年的大学教育,所以冀先生的思维是西方人的直来直去,语言则欧化比较明显。北大版的采编者苏为群女士在整理录音的过程中,尽量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对文字进行了适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处理,做到文通字顺。我作为一名编辑,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尊重原文,只对文中存在的部分错别字和注释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了订正,力求保持原汁原味。

本次出版较初版,较大的变化是图书由32开变成了16开,图片由原来的五十多幅增加到近百幅,其中多是涉及国家领导人与外事活动的珍贵照片,图文并茂,具有收藏价值。

初版与此次再版时间相隔长达十二年,原采编者苏为群教授也已旅居美国。虽然不能像国内那样打电话,但还是要感谢互联网,让我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毫无障碍。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7月,苏教授因私回国,在百忙之中校阅了本书稿,对她的敬业精神和对我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