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哈喽,树先生》:重返现实主义
杂志文章正文
《哈喽,树先生》:重返现实主义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广西 聂芳

《哈喽,树先生》是青年导演韩杰的新作,影片采用散点叙事的方式表现了农村青年——树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遭遇,并以他为核心构建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对母子、兄弟、朋友、邻里关系的表现,揭示了中国由传统乡土社会向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裂变,以及在这种新型人际关系中,社会底层小人物所经历的无所适从、艰难挣扎和精神痛苦。

影片紧扣现实,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不仅为世界影坛提供了基本的表现途径,也为中国影坛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产生了一批精品佳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进入新世纪,现实主义被一些文学和电影创作者有意无意地疏离,并让位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于众声喧哗的新世纪中国电影来说,这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并不起眼,但其内在的现实主义光芒使其在现实主义精神匮乏的中国影坛脱颖而出。

新世纪以来,国产大片成为资本和国家话语的宠儿,并占据了电影领域的绝对优质资源(充裕的资金、一线演员、最优档期),一次次刷新了票房神话。但这个占据了优质资源的宠儿,却对时代大变革中的诸多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在主题表达上,倾向于表现超阶级的人性和普世价值;在题材选择上,过分倚重历史资源;在创作技巧上,强调的是“怎么讲”比“讲什么”更重要。2002年以降,尚未出现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国产大片。殊不知,“中国已经推进到了社会结构分化和结构转型的中期改革”,社会现实纷繁复杂,有论者认为中国的社会现实“比巴尔扎克时代还丰富十倍”。大片对丰富的社会现实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大片如此,中小成本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情况同样不尽如人意。不可否认的是,不少中小成本电影的确展示了小人物、边缘人的艰难,但大多是从精英立场俯视底层群体,缺乏从心理上对时代变革中底层群体的精神痛苦的关注。

在现实主义精神严重缺失的中国影坛,仍然有一些电影人扎根于深厚的现实土壤,用影像传达他们对现实人生的密切关注和严肃思考,《哈喽,树先生》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哈喽,树先生》取材当下,表现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生存样态和精神痛苦。城市化作为20世纪以来的世界潮流,成为各国亟须面对的时代语境,进入新世纪,中国进入了城市扩建的阶段。有学者认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催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譬如贫富阶层急剧分化,尤其是农村剩余人口进入城市后,认同危机、无归属感随之产生,社会成员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导致人际关系淡漠。影片将主人公树置于城市化的现实语境中,表现了树在此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人生变故:受辱失地、受伤失业、受挫畸变。

新世纪以来,蕴涵丰富的生活含量和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普遍缺失,遵循资本逻辑的商业大片提供的是类型人物,中小成本电影大多提供的是扁平人物,人物沦为镜头下的静默景观。《哈喽,树先生》作为现实主义影片,首先在于塑造了树这一被现代化洪流裹挟前进的农民形象。它以写人为主,创作者不仅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了具有一定涵盖面的人物形象,而且还深入到人物内在精神层面,让观众去感受在时代变革中被无情抛弃的一群人的挣扎、无奈和痛苦,从而使得人物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影片开始是一个大景别横移镜头从破败凋敝的小镇掠过,镜头从一扇没了玻璃的窗户推进到一间修理铺,逐步定格到正在地下负一层修理汽车的主人公一树,镜头语言交代了主人公树作为底层人的身份特征。在村里,树因为辈分比较高而被周围的朋友称为叔、哥,这体现了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特点,即以人伦为基础的差等关系。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乡土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以人伦为基础的差等关系被以金钱为基础的差等关系所取代,经济上的贫弱使得“树哥”在亲友面前无法获得相应的尊重。二猪是他的侄儿,不仅强占了树家的耕地,更在席间对其嘲笑奚落;兄弟高鹏结婚,树去帮忙,因为误踩了红地毯,也招来呵斥;因修车误伤眼睛住院,弟弟扔下一点慰问金就漠然离开,并在树结婚的头天因为口角将树打了个鼻青脸肿。尽管如此,树仍想融入周围的世界,他用“最近很忙”、“去城里办点事儿”这类的口头禅掩饰自己失业后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状态。可是,他的极具个人色彩的肢体动作(双臂向后微微撇开,与人交流时左右顾盼)暴露了他在与外界接触过程中的手足无措和不自信。在周围人眼里树是一个被漠视乃至鄙视的对象,充其量是一个被调侃的对象,但树仍在倔强地寻找他的存在感以及由此带来的些许尊严。

譬如,影片开头不久,一帮小孩子在放学后的路上斗嘴撕扯,坐在朋友面包车里的树赶紧冲上去制止,却被一帮孩子质问“你算老几”。树的朋友小庄因为雪天路滑连人带车撞上二猪的小车,被二猪讹诈三干元赔偿款,树以哥的身份请求二猪给他面子,却被二猪不屑地推开。树家的耕地被二猪的厂子侵占,树在朋友婚礼的酒桌上尽量以轻描淡写的口气说二猪不该占自家耕地,虽然他知道说也于事无补,无非是要几句哪怕是敷衍的道歉,但二猪不但没有致歉,反而在众目睽睽之下蛮横地要树跪下。两人拉扯到室内,树主动跪下,并说“刚才外面人多,哥不对”。面对强占自家耕地的晚辈,正当要求不仅没得到满足,反而招致莫大的羞辱,可即便是这种情况,树还颇有几分阿Q精神地自封为哥,他的抗争终究因为性格软弱而宣告失败。

在乡邻之间寻求尊严失败后,树决定投奔在城里开培训班的好友陈艺馨,试图通过掌握文化、改善经济地位来重拾存在感和尊严感,而这次的自我救赎也因为陈艺馨的家庭矛盾而夭折。结婚头天,树因为没借到皇冠车而埋怨弟弟,结果招致弟弟的一顿暴打,血缘兄弟生死相搏彻底瓦解了树为尊严而抗争的努力,也导致了树的精神畸变。而精神畸变之后,他却因为碰巧预知了矿难和停水而被乡邻尊为“大仙”,不仅经济状况大为改观,而且还一雪前耻,被村长和矿老板奉为座上宾。精神畸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树以另一种方式开始了寻求尊严的抗争之旅,影片通过超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段,使现实问题得到想象式的解决。

《哈喽,树先生》的现实主义深度还表现在树周围的一系列人物身上。有依靠权力贪得无厌的村长和二猪,有背叛婚姻的城里人陈艺馨,以及鲜有情感交流的母亲和弟弟。这些人物勾勒出一幅广阔的社会图景,表现了影片触及现实的深广度以及创作者批判现实的力度。

村长凭借手中的权力,在城市化进程中,伙同小舅子二猪与资本相勾结出卖村民利益,强占耕地,私自开采煤矿,毫不顾忌过度开采带来的村民房屋开裂和部分坍塌。在这个不大的村庄,村长和二猪通过占据权力和财富的制高点,把握乡村的话语权力并影响着乡民的价值判断。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刻画,创作者表达了对权力寻租现象的批判以及对社会暴富阶层的质询,同时表达了对权力、财富模糊是非观的隐忧。树进城投奔在城里开办培训学校的儿时好友陈艺馨,校门处张贴着陈的巨幅宣传海报,并配以“大爱成就未来,教育改变生活”的广告语,但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教育者却情感出轨,背叛家庭使自己的婚姻面临危机。影片以反讽的手法,批判了当下社会道德的失范。虽然树的父兄去世,但还有母亲和弟弟,而他与弟弟不多的语言交流也仅限于向弟弟借钱借车,弟弟则对他这个哥哥鲜有笑脸、毫无表情,最后弟弟背着树拿了母亲的拆迁费搬离了村庄。影片还通过场面调度表现了树与母亲关系的疏离,在母子的几场对手戏中,创作者没有采用常规的正反打,而是将母子共置在一个画面内,要么母亲背对树,要么树背对母亲。影片通过场面调度和人物对话表现了家庭关系遭到物质利益的侵蚀之后,异常疏离的现实境况。

除此之外,影[来自wwW.lw5u.cOM]片还为观众描述了主人公树所生存的现实环境——城市化进程中的无名村落,这个村庄具有中国乡村的一般特点,经济、交通、信息都较为滞后,尤其令人忧虑的是人文环境。传统的亲情、友情在金钱利益面前被逐步瓦解,村民的是非标准、价值判断也悄然发生变化。影片中二猪凭借姐夫手中的权力,侵占村民土地,这个公然强占国家和他人利益的暴富者,村民并没有对其侵占行为予以质询。树在酒桌上轻描淡写地埋怨了二猪的占地行为,招致二猪对他的当众羞辱,在这个过程中,村民只是简单地将两人拉开,并没有仗义执言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村民对权力和财富的臣服,公义在这里荡然无存。影片深入现实的内在肌理,展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当然这劣根性一方面是受到历史传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物欲腐蚀。创作[来自www.LW5u.coM]者借此表达了对乡村人文环境的隐忧,必须看到的是,城市化和现代化不仅仅是农民身份的变更,还应该包含对人文环境的自觉改造。

将《哈喽,树先生》放置在中国电影的语境之中,无疑,它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深广度的,并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好电影。众多商业电影在竞相追逐票房数字,一批艺术电影则痴迷海外获奖,逐渐远离现实。而这部影片却用平实的镜头语言将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生存样态和精神苦痛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实地揭示出来,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人民性和一定的批判性。

作者:聂芳,广西大学文学院讲师,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博士研究生。

编辑:孙明亮 mzsul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