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们时代的文化标识
杂志文章正文
我们时代的文化标识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次数:46        返回列表

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方式,在这个时代出了问题。这并非生命个体在哲学意义上的形而上焦虑,而是整个时代的症候。时代对个体强大的塑造作用,是不易察觉的,因为它[来自Www.lw5u.Com]几乎是先天地构成了个体生存的基础和框架。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意思,当我们深挖时,这些东西是铁锹难以再深入的坚固岩石。但“异数”总会出现,在各种缝隙、边缘和时代喘息的间歇处,一种新的可能性在萌发和汇集。

本期“主笔头条”刊出钱理群先生的文章,“静悄悄的存在变革”正在发生,它将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标识。钱先生是就公益活动和公益组织提出这个命题的,但毫无疑问,公益并非仅仅是个别人的悲悯之心,“静悄悄的存在变革”首先意味着对个体生存方式的反思和践行,同时也是时代治愈自身疾病的一种自然反应。在钱先生的表述中,有宏观建构的一面,比如“道德重建、价值重建、生活重建”;也有微观可行的一面,比如“流动于城乡之间”和“手脑并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狂欢夜一般的消费时代,对遭受贬抑的理性力量和理想主义的重新唤醒,是一种切实的“静悄悄”的个体行动与改变,它借公益活动而体现出这一特质——行动起来。显然,“静悄悄的存在变革”不仅关乎个体,还是整个时代变革的一种可能范式。

在一定程度上,消费时代的产生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尽管我们不能说科技就是罪魁祸首。如何看待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如何认识科幻文学对人类本性和前途的思考,如何欣赏科幻文学,这一系列相关问题,在本期特别推出的“科幻文学”小辑中部进行了探讨。本期同时推出“区域文学”系列,第一辑由贺仲明先生主持,以山东文学打头。当然,我们无意做成花团锦簇的文学博览会。文学的多样化无疑彰显出自身的发展和繁荣,但当整个时代越来越丧失个性和趋于整齐划一,区域文学内在的异质化倾向,便具有了一种打破板结的地表、松动土壤并重新赋予大地以生机的力量。“区域”是一个多义的概念,除了划分层级的不同,它更表明了差异的存在和对整体的解构,更具有一种共处、对话和融合的文化内涵,在很多时候,它还向我们呈现出以下方面:弱势力量在面对强势力量时,如何完成自身的价值重建。

由蓝蓝主持的“中国先锋诗人巡展”已经做到了第三十辑,如果读者从第一辑坚持读到现在,想必会对当代诗歌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所抵达的深度,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本期推出的诗人周云蓬,对于很多文学爱好者甚至诗歌爱好者来说,或许较为陌生。但无可否认,以周云蓬为代表的一批民谣歌手,构成了当代汉诗以及中国文学非常重要的一极。他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复活“诗”“歌”传统的努力,更在于真正做到了对意识形态化和精英化的去蔽。这种体察,仅仅是读还不够,你必须去听。这些诗人的歌声,也是对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反抗,无疑也标识着一种异质性力量的生成。

孙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