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想怎么教语文和我是怎么教语文的
杂志文章正文
我想怎么教语文和我是怎么教语文的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江苏-王雷

我是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我的工作是教语文,我是怎么教语文的呢?应该说,跟其他老师没什么大不同,也不能有大不同,更不敢有大不同。作为一门中学课程,语文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有统一的教材、内容和要求,更有统一的考试说明和统一的考试(特别是高考)。但是,在这个统一的框架内,不同的老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处理上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跟老师的学养、经验和个性有关,更与他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有关。

我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人们反复讲过的“读写听说”,就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习惯和能力。这个能力如何培养,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写听说,教师当然也要读写听说,但它们要与学生的读写听说结合起来,并且是服务于学生的读写听说。教师在参与到学生读写听说活动过程中时,起到启发、引导、激励、帮助、组织等等作用。这样说来,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就是实践性,在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中学会、掌握、养成、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能力从哪儿来?当然是从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来。写作能力从哪儿来?当然只能从写作实践活动中来。听和说的能力概莫能外。

基于以上认识,我想语文应该这样教,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完全做到。

阅读计划

在教师指导和督促下,每个同学制定自己的高中三年阅读计划并切实有序地实施该计划。下面是关于阅读计划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关于“阅读”

1.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2.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阅读、思考和写作。后两项任务也主要是围绕第一项任务而进行的:思考和探究文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跟其他人讨论和交流。

3.我们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困难和问题的学生,甚至包括考试中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阅读量不够:读得太少。

4.就阅读量来说,高中几本必修和选修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适当和适量的课外阅读。附中语文组历来重视课外阅读,教师们经常给学生印发补充阅读材料和推荐阅读书目。但缺乏高中三年的整体设计,有点凌乱和随意,需要适当地整合,做到有序列,有计划,有目标,并且可行和可测。当然,在相对统一的要求下,并不排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处理。

5.阅读什么?我认为必须是绝对的经典文本,尤其是作为统一要求的篇目。

6.关于深度阅读。这儿的“深度”,不只是指文本要有深度,更是指阅读要有深度,也就是说,对文本要细致、深入地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和交流(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阅读很重要,但思考更重要,读得多不如读得精,要培养学生细读的功夫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7.高一入学时,要向学生深入阐述阅读的重要性,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包括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不定时地进行自我调整、检查和评估。

8.每个学生最好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兴趣所在,深入研读和探究(与学校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一些专题阅读,比如读一本书或读一个人。

9.读写结合。把阅读过程中的想法、体会、认识和思考写下来,表达出来。

10.设计和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基本设想

1.高中三年整体设计,分为五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有基本目标(必读篇目)和提升目标(选读篇目)。基本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篇目少一点,但所有同学必须完成,可以考虑纳入期中期末考试范围。每个时间段任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2.这个计划是独立于教材之外的课外补充阅读系列,可以用每周的阅读课进行检查、讨论和交流。学生阅读则用课外时间,这一点很重要。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说作业多没时间,你可以赶作业,到处补课。我要说的是,课永远补不完,作业永远做不完,但每天或每周必[来自www.lw5u.Com]须留下一定的阅读时间。其实,这个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只是要计划好,并且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3.利用寒暑假,阅读较长篇幅名著。比如《红楼梦》《百年孤独》《动物庄园》《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等,各人可以自选。

4.关于公民阅读,实际上就是非文学性阅读。包括西方从柏拉图到帕斯卡尔到哈耶克以及中国现当代学人的著作和思想随笔,这部分文章可以按照传统的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美学等分类,也可以按主题词来分类,比如关于“爱”“尊严”“自由”“死亡”“苦难”“正义”等。

三、阅读篇目和任务(必读篇目部分)

高一(上):《诗经》选读、汉乐府选读、古诗十九首选读、《论语》选读;

高一(下):《孟子》选读、《庄子》选读、((世说新语》选读、中外经典中短篇小说选读(1);

高二(上):汉魏六朝文选读、中外经典中短篇小说选读(2);

高二(下):唐宋明清散文选读、中外戏剧选读、公民阅读(l);

高三(上):公民阅读(2);中外经典中短篇小说选读(3)。

语文活动

围绕“读写听说”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1.课前演讲。三分钟自由演讲,学生或教师点评。

2.读书报告会。在年级或全校范围内举行。

3.读书(笔记)交流、研讨。

4.诗歌朗诵(背诵)。

5.电影观摩。

6.戏剧表演。

7.街头、田间调查。

8.其他。

我认为语文活动很重要,它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有人说,这样的活动超出了语文教育的范围。这要看你怎么理解语文教育。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不是僵死的语言文字,不是纯粹的理论知识,更不是陈词滥调,也不是孤立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它是和生活、生[来自wwW.lw5u.Com]命紧密相连的,也是为生活和生命服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人的生活和生命,尤其是对个体来说。

就学习内容来说,我当然不反对学习书本知识,或者相对集中一段时间有系统地学习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这只是学习内容的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生活知识。生活知识就是处理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上至对生命的认识、理解、保护和尊重,下至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沟通交流等行为和态度。

就学习方式来说,我也不反对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考试训练等形式,但还有其他的学习方式,比如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对话,尤其是实践性、应用性和体验性学习。学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到医院、到工厂、到农村、到街头、到商店,到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到生活中去。这不光是语文教育的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经常想入非非,我教高中语文,我多么希望就是跟学生一起读读书,看看电影,演演戏剧,然后交流交流,讨论讨论,或者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到外面跑跑、看看,跟陌生人聊聊天,问问他们做什么、想什么,回来以后,我们再想想、写写、说说,然后再读读书……

我没有这样做,我也不可能这样做,因为我们要考试。其实假如真的这样做了,也并不影响考试,只要考前做几份模拟试卷即可。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跟其他任何学科都不一样。但这一点没有哪个家长相信,学校也不会相信。下面我简单地说说语文高考。

语文高考,从命题到阅卷,看起来很严肃、高深而又神秘。但实质上,语文高考毫无信度可言,岂止没有信度,它没有区分度,没有可测性和可控性,没有科学性和严谨性。你从高一开始做高考模拟卷一直做到高考前,跟从高二开始做,跟从高三开始做,跟从高三下学期开始做,跟从高考前一个月开始做,以上几种情况从考试结果来看,是无法区分的。因为当你最后看到分数时,你根本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是这个分数,没有人知道。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数学会是这个分数,物理化学会是这个分数,英语会是这个分数,但几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语文会是这个分数。我当然可以举大量的例子来具体论证这个问题,但这儿就没有必要了。

因为我坚信这一点,所以我能较多地按照我的想法去教语文;因为其他人都不相信,所以我有时又不得不迁就。这就是“我想怎么教”和“我是怎么教”之间的矛盾,我尽量找到它们的平衡点,但这很难。每教完一届学生,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迫于种种压力和现实情境而做了较多不该做的练习和试卷;同时,我最大的安慰则是我毕竟跟学生一起品读了一些好文章,推荐学生阅读了一些好书,看了一些好电影,做了一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过了一段差可告慰的语文生活。

作者:王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编辑:孙明亮mzsulu@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