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浑沦秀发 泥土生香——谈梁海福的中国画
杂志文章正文
浑沦秀发 泥土生香——谈梁海福的中国画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我最初认识海福,是1979年他来山西大学读书的时候。在众多的美专学生中,海福的外相并不引人注目,只是在看到他那浑朴稚拙而蕴含着一股内秀之气的习作时,我才注意到他。这个来自吕梁山下的农家之子,憨厚朴实,嘴角上常常带着诚恳的微笑。他不善于言谈,内心却非常热情,他的画笔也似乎比较笨,但笨中含有一种逗人喜爱的巧。从那以后,我无心之中对这位学生的学习、创作总是比较关注。

海福毕业后,即在吕梁山下的文水县城从事美术工作,与知名画家孟养玉、蔚学高共事。这期间他一边钻研绘画形式技法,一边深入观祭农村生活。他创作了《日当午》《金风》《过河河》等作品,都是反映农民生活情趣的,画法多是工笔着色。而画风却在转变,前者较为工致,后者开始“离披点画”,形象也有所夸张。

后来,海福调到山西省美术院从事专业创作,他不断有作品问世,以作风明显、内涵新异而崭露头角。例如他的作品《汲水》获“屈原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优秀奖,《过河河》获“牡丹杯国际书画大赛”优秀奖,《梦中行》获“中华杯全国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并获省二等奖,[来自wWw.LW5U.com]《初雪》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牌奖,《踩垅垅》参加1992年“黄河美术作品展”并由黄河美术馆收藏,《芒种》入选1993年“首届中国画大展”,《冬季》入选1993年“首届山水画大展”并获优秀奖,《岁月》参加1993年军事博物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百位书画家作品展”。此外,海福还画了不少山水和人物画,也颇有特色,如《晚归》《夏》《闲居图》《晚钟》《夕阳里》《雪霁》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海福的艺术已经趋向成熟。

海福的画,不论是笔墨浓重的作品,还是色调淡雅的画面,[来自wwW.lw5u.CoM]都具有一种浑厚而朦胧之感,笔、墨、形、色结合得淋漓而幻化,使其相互融入一种深幽的空间构合之中,造成一种浑沦的气象。他的运笔用墨往往外示笨拙,却于笨拙中散发出一种独有的空灵秀气。他的画面朴实无华,然而当你领略这些画面时,却可以感受到一种诱人的魅力,这种难以言喻的内在美,就如同领略黄土高原上的风物景色——层峦浑厚,坡路泥泞,尘土卷起黄风,泥沙涌动河流,崖畔上是野花,山梁上是庄稼……迷人的江南景色不如它宽厚,诱人的五岳奇峰比不上它博大。厚土无华,却蕴含着无限生机,孕育着无穷生命。海福的画格正是脱胎于此。

海福的画,喜中锋用笔,笔线往往较短,含墨较饱.故能显得拙壮浑厚,用墨多以积墨、蘸墨、破墨、瀚墨为之,故显得浑沦。他的山水画如《雪霁》《访道图》《冬季》等多如此。其中《冬季》一图仅用淡墨笔勾皴出山包之形,再用更淡的湿墨积染,白茫茫、雾朦朦一片,景色愈隐而愈现,效果愈淡而愈厚。他画人物,线条注重韵律节奏,所以画面具有一种时间推移的率动感,他以笔触与积染法相结合所造成的淡宕而深幽的空间效果,更具有一种梦幻之感。如《芒种》《梦中行》《岁月》等。其中像《岁月》,虽是描绘领袖毛泽东的形象,然而他通过率动效果的处理,把这位伟人放置于历史的时空结合之中,艺术手法是与众不同的。无论山水或人物画,他在意境处理上善于含蓄,故能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可感会而难言传的妙境,这就更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海福亦如当今众多中青年画家一样反复探索,但他更倾心于传统的发展出新。早些年他推崇八大山人等,近些年他更喜欢黄宾虹。他所承继的是中国文入画的传统。文入画至明代由“道”“禅”“心学”思想深深渗透于绘画以后,写意画法大为发展。当时唐寅即将“六如”思想引入画意。《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唐寅把画中所表之意看作如梦、幻、泡、影、露、电,故饶具超然之气。到徐渭则更把这类思想运用于艺术形式方面,提出“破除诸相”“贱相色,贵本色”“无实无虚中,直得把柄”的思想,把笔墨形色意等诸相,视如无常、无我的虚幻,如此才能深入如如不动之本体,超凡人圣,达于画道高境。此后董其昌又倡“南宗”画说。八大山人亦正是这一系统的继承发扬者。这些学术既影响了日本的南画,又影响了西欧的印象派绘画。当代的黄宾虹又继文入画而达到一个新境界。文入画的思想很深奥,我近年倡寻“东方绘画学”新学科,即以现时代思维语言揭示传统国画艺术的诸多精华内涵。海福对东方绘画学诸理论亦颇赞同倾心,每有机会常回山西大学来与我谈心。他与东方绘画学的共鸣,表现出他在艺术实践中,对传统文入画的热衷,他对其精神内涵已有较深把握。他的作品境界,体现出“破除诸相,直得把柄”等学术因素的探索运用,已达到一定层次。

海福近来对此亦有领略重视,决心在艺术实践之同时,于学术上进一步多加探索研究,以攀登更高的艺术层次。相信不久的将来,海福的艺术将会出现一个更新的面貌。

李德仁 山西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