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作品筛选与大神战略:“起点模式”发展探究
杂志文章正文
作品筛选与大神战略:“起点模式”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网文观察与新媒体(一)主持人 邵燕君

网络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媒介革命。从纸质文学到网络文学,不但文学形态发生了变化,文学生产机制(写作——啭播-分享)也发生了根本性交化。与之相应,文学批评的方法、尺度乃至话语方式都必须更新换代。北京大学中文系自2011年初在全国率先开设网络文学研讨课,对各重要网站的生产机制、各重要类型文的快感机制和审美特征,以及一些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我们倡导一种“在场式”的“介入性研究”,[来自WwW.lw5u.com]并且力求跳出印刷文明的局限,以新媒介的尺度和方法创建一套适用于网络文学的批评体系和话语体系。自2014年起,课堂鼓励学生直接进入网站写作,并建立微信公众号“媒,后台”,及时推出网文课堂的研究成果和原创作品。本专栏试图将这些网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带给传统期刊读者,为求“原生态”,试图保留一些新媒介图文形式和网络话语,以期交流理解。

本期文章以研究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为中心,包括网站经营十年来的基本模式研究,以及最新动态观察,并附网文课堂第一个签约作品的“实况报道”,文中有一些网络用语“黑话”,请多包容。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北京 王恺文

摘要:在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起点中文网一直是最重要的商业文学网站,“起点模式”对于网络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起点”也面临难以突破的危机,如何筛选出优秀作品呈现给读者,如何筛选出优秀作者进行品牌运营,成为“起点模式”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起点模式” 作品筛选 大神战略

在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起点中文网一直是最重要的商业文学网站,其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起点中文网率先成功建立了付费阅读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后来被大部分文学网站采用;第二,这一时期,起点中文网作品数量与作者数量居于第一位,并且产生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与作品。读者按章阅读付费、作者与网站分成的模式极大地刺激了网络文学作品的生产,并塑造了网络文学的生产形态:连载发布,篇幅巨大,更新迅速。可以说,“起点模式”对于网络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起点模式”的有效运作依赖于两个关键点:第一,网站生产的作品能够吸引读者付费阅读,为网站与作者提供收入;第二,作者必须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激励,不断迅速创作符合读者需求的作品。作者生产出优秀作品,读者付费购买,刺激作者进一步再生产,“起点模式”必须形成这一基本的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筛选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筛选出优秀作品呈现给读者,如何筛选出优秀作者进行品牌运营,成为“起点模式”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当网站掌握了重要的作者与作品资源之后,应当如何进一步运营作者品牌,开展“大神”战略?“起点”的十年发展中,尽管依托本以做游戏起家的盛大集团进行了一定的游戏开发,但最终没能突破文学的领域范畴。而在2013年横空出世的创世中文网,不仅从“起点”等网站掠夺了大量作者资源,并且依托腾讯这一互联网巨头,开始打造以作家作品为核心的网文产业链。

从“天地人榜”到“推荐榜”:作品筛选机制的演变

在“起点模式”的筛选机制中,“榜单”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榜单”展示按某种要素公布的作品排名,制定网站对于作品的评价标准,引导作者按这一标准进行创作,并影响读者的审读趣味。目前,起点中文网的榜单包括推荐榜、点击榜、收藏榜以及三江榜,这些榜单基本依靠数据统计形成,而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读者的投票和点击。

而在榜单之外,“强推”和“封推”则由编辑人工完成,是从作品中遴选出符合网站需求的作品来进行展示。“推荐”这一机制是对数据统计的补足,展现编辑对于网站作品口味的期待与引导。

目前“起点”筛选机制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后形成的。在2003年8月,起点中文网发布了第一份榜单“天地人榜”,这一份榜单由起点中文网创始人之一的“黑暗左手”(真名罗立)发布。在这一榜单的说明中,罗立代表“起点”的编辑团队表明了榜单的颇具精英倾向的评选标准,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写作技巧。在早期网文创作数量尚未超出人力限度的情况下,“起点”完全通过编辑人工筛选作品。并且,此时“起点”尚未正式走向商业化,盈利考量不被关注,编辑团队甚至敢于将“不一定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口味”的作品放入评价最高的“天榜”。

而在2003年10月,“起点”开始实行读者VIP与作者签约制度,付费阅读的雏形开始出现。在“起点”商业化的最初几年里,编辑团队的推荐在网站的筛选机制里仍然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2003年5月27日到2003年11月26日,“起点”编辑以“起点评论组”的ID发布作品《起点评论》,筛选作品进行首页推荐。而当VIP制度逐渐建立后,这一工作也随之发生改变。2004年3月6日到2006年6月17日,“起点”编辑以“VIP斑竹”的ID发布作品《起点VIP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与推荐。

当2005年“起点”接受“盛大”注资之后,这样立场鲜明的“编辑筛选”逐步隐没了,以读者为核心的榜单筛选成为主流。当读者成为VIP会员之后,付费获得了评选作品的资格,拥有了投票评选作品的权利。在网文版权保护薄弱、盗文流行的状况下,投票权是网站挽留读者的重要手段,读者需要通过榜单看到其投票的实际结果。而另一方面,在网文数量激增的状况下,起点中文网有限的编辑团队无法再对海量的作品——进行筛选,必须依赖读者进行选择。两方面驱使之下,“起点”的筛选机制开始以读者投票评选作品为主导,甚至在某一时期完全依赖数据统计。这一机制有其优点:第一,能够在数量巨大的网文中筛选出相对文字优良、可读性强的作品;第二,以投票权吸引读者付费阅读,以月票榜奖励刺激作者更新,推动“起点模式”的良性循环。在“起点书库”的总推荐排行榜前一百名中,《亵渎》《回到明朝当王爷》《将夜》等“卖好又卖座”的作品都名列其上,成为这一机制成功的例证。

在这一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创新”与“跟风”处于长期的矛盾与循环中。在网文圈中创造新类型的突破者往往能获得大量的读者粉丝,但其后大量的跟风者又使得新类型成为旧类型,而在网文生产中,作者的收入与付费读者的数量直接挂钩,作者必须考虑读者的阅读口味,这使得跟风成为了二三线作者的最佳选择。在以上的大趋势之下,“起点”的编辑团队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在筛选机制中的位置,以对读者导向型的榜单筛选机制进行调控。

目前“起点”的筛选机制仍然以推荐榜数据统计为主,编辑手动筛选为辅。这一机制曾经为“起点”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塑造了网文独特的生产模式,使得网文数量激增,并淘洗出了一批优秀的作者。读者在这一机制下通过推荐票获得了权利,对网站整体的作品生态产生影响。但这一过程中,如何保证作品的创新性,如何提高作品的质量,编辑团队的力量始终无法妥善处理这两个问题。下一个“大神”在哪里?下一部巨作在哪里?这仍然依赖不断涌入的新读者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老读者擦亮慧眼,用手中的推荐票把自己喜爱的作者、作品顶起来。新“大神”的产生不可预测,而如何发挥已有作者的价值,成为了“起点”等网站运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白金作家”到“大神之光”:作家培养机制的演变

尽管2003年10月“起点”发布的“天地人榜”正式以网络文学的标准来为网文作者们排班座次,但在实际运营中,“起点”最初并没有将“大神”们当作品牌来运营。在网络文学发展的早期,新人不断涌人,亦有老作者退出,进出之间作者和作品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天地人榜”所举作者近百名,其中至今活跃的只有魏岳、今何在等几名。再加上网文的商业化运作尚在探索之中,网站很难打造作者品牌。在这一时期,“起点”开启了“专栏”频道,试图对一些具有写作能力和经验的作家进行推介,但这一措施并不涉及商业运作。

2005年“盛大”注资之后,“起点”推出“起点职业作家体系”,开始招聘职业作家,试图对一批在此前几年中崭露头角的作者进行重点培养。在当年7月,“起点”筛选出了八名职业作家,实行保底年薪制,规定每月必须创作的字数以及相关的分成。这一措施在实行一年后宣告失败,其原因主要在于作家的分成过少,存在盘剥之嫌。八名“起点职业作家”中,有三名跳槽去了17K小说网。尽管宣告失败,但这一措施实际上表明了网文作者中的佼佼者开始成为网站进行专门商业运作的对象。

2006年7月,“起点”推出了“白金作家签约计划”,这一计划不再规定更新速度以及分成,而是规定签约的作者需要在签约期内至少完成一部VIP作品,并且达到一定成绩。而网站将在线上对白金作家进行大力宣传,并提供线下媒体的宣传机会。这一计划相比“职业作家体系”,对于作者而言更加宽厚。首批白金作家中囊括了日后成为网文界标杆的唐家三少、流浪的蛤蟆、跳舞、梦入神机等,这一批作家在其后为“起点”贡献了大量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作品,而作家们持续稳定的创作,使得特定作家作品的粉丝群体开始产生。2009年,“起点”推出了粉丝值系统,这一系统中,粉丝绑定的对象是作品,读者的消费和投票可以为其积累相应作品的粉丝积分,根据积分,读者可以获得不同等级的荣誉称号。粉丝值系统通过名誉性的等级制度,使得读者对于特定的作家、作品产生归属感,并促进粉丝群体的形成与扩大。

而当“大神”们的固定粉丝群体形成后,单纯的荣誉性称号和投票权已经难以满足粉丝的情感需求,“打赏系统”应运而生。2009年,“起点”推出了“打赏”功能,允许粉丝对作者提供除了订阅收入之外的“打赏”,并在网站滚动横幅中对“打赏”的读者进行表彰。2010年2月,“起点”公布了2009年全站作品的“打赏”排行,在题词中宣告:“这里,投出的是读者的权利……展现的是读者的力量……彰显的是读者的选择……谁,是2009年最受读者欢迎的作者?”这一宣告意味着“起点”试图通过“打赏”制度使得读者与作者建立更强的经济联系与情感纽带,使得读者通过超出正常阅读需要的消费行为转化为作者的粉丝。而2009年“起点”“打赏”前三名的作品为《凡人修仙传》(忘语)、《阳神》(梦入神机)、《间客》(猫腻),这三位作者在此后也越发成为网文界的“大神”。

当“大神”及其粉丝群体对于网站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挖大神”逐渐成为了网文站点之间恶性竞争的主要手段。2010年7月,“梦入神机”脱离起点中文网,高调入驻纵横中文网,与此同时纵横中文网也从“起点”挖走了一批准“大神”级的作者,这一举措使得纵横中文网在此后的三年里与起点中文网势同水火。“起点”对于脱离的作者采取了在本站封杀的态度,原作者所有的作品在“起点”都被删除,有关纵横中文网的讨论也在“起点”被禁止。而全面采用“起点模式”的纵横中文网,则对前来投奔的作者进行高调宣传,并在首页大力宣传推广这一批作者和作品。为加强作者战略,“起点”在2012年6[来自Www.lw5u.Com]月推出了“大神之光”功能,读者订阅作者的所有作品的VIP章节之后,即可领取该作者的“大神之光”作为荣誉称号。这一举措使得粉丝之间根据所领的“大神之光”划分出明确的群体界限,并进一步刺激了粉丝群体的消费。当新产生的粉丝需要加入粉丝团体时,是否购买该作者的全部作品并领取“大神之光”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准入门槛。而“大神之光”推出的当月,领取的读者可获得一定的网站返利,而被领取最多的作者则可获得网站的首页封推、网站头条等宣传奖励。这使得粉丝群体在作者的鼓励下争相补订作者过往作品,参与活动,而粉丝团体与作者的经济、情感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起点”诸多榜单,为“大神”们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粉丝读者利用手握的选票支持作者。“大神”之间“拼月票”的过程,实际上是粉丝读者之间的较量,在较量的过程中,粉丝与作者的情感与经济联结也被加深了。举例而言,2009年6月,“猫腻”的<间客》与“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争夺“起点”月票排行榜第一,粉丝们在百度贴吧与各类论坛上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拉票活动,由粉丝建立的“猫腻小说网”采用了图表记录争夺的形式,并对粉丝如何刷票进行战术指导。并且,这一次争夺对于粉丝而言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天蚕土豆”代表长期居于月票榜前列的“小白文”和“爽文”,而“猫腻”则代表此前为“小白文”所“压制”的“有思想”的“文青”风格,这一次争夺在很多“猫腻”粉丝的眼中是“文青逆袭”的机会,是自身审美标准在“起点”获得一席之地的“证明”,有“猫腻”粉丝甚至喊出了“不要让这丫的(指“天蚕土豆”)名利双收”这样的口号。由于“大神”较强的作品生产力和巨大的粉丝号召力,“大神”在月票榜上的胜利某种程度上被视为是网站作品风向标的确立,而粉丝则通过自身的消费为“大神”的胜利贡献力量,“大神”的胜利对于粉丝而言亦是阅读口味与审美标准的胜利。相比于数量巨大的“小白文”粉丝,“猫腻”“徐公子胜治”这类作者的忠实读者更具备精英粉丝的自觉性,对于作者思想和价值观的认可使得粉丝群体的忠诚度和组织度更高。

“大神战略”为起点中文网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作家,并催生了通过作者归属于网站的粉丝群体,推动了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然而,这一战略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弊病:网文站点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为“挖大神”的恶战,而在网站内部,“大神”群体长期霸占排行榜前列,新作者难以出头。并且,一些成名已久的“大神”,其创作早巳陷入了对自身既定模式的重复,例如有网友评论“唐家三少”:“看他一本书,就等于看完了他十本书。”其后跟风的大量新作者更加剧了网文作品的同质化。而另一方面,起点中文网以及其依托的“盛大”,并没有能力将手中握有的“大神”及其作品进行深度开发,“大神”的价值被局限在了“起点”这一网站上,而没能进一步向产业链的下游转化。尽管“起点”将一部分作品改编成了客户端网游和网页游戏,但由于“盛大”本身能力有限,改编过程又过于急功近利,成果寥寥。

早有“大神”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进行了应对:“起点”早期白金作家“撒冷”在2007年即开始自行创建公司对自己作品进行游戏改编,并且利用作者群体中的人脉签下了“唐家三少”等“大神”的作品版权,成功开发了《唐门世界》《莽荒纪》等手游,率先占据产业链的下游。然而,相比之下,“盛大”同时期仍缺乏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