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子学”:如何与当代生活对接
杂志文章正文
“新子学”:如何与当代生活对接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次数:26        返回列表

上海 葛红兵

摘要:“新子学”提出了中国文化一个更为始源性的源头。然而“新子学”如何与当代生活融入与对接,还需要多方面的梳理和新型的研究。一是对“元典”的梳理和阐释,二是要探寻“子学”后来被压抑的原因,三是如何运用“新子学”的精神践行中国传统的思想和伦理。这些在“新子学”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要[来自www.lW5U.com]。

关键词:“新子学” 文化源头 融入对接 思想伦理

我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博士期间研究“五四”文学。现代以降,我们对待古代传统有几种方案,一种是早一些的像梁启超等,他们曾经想过托古改制,那时候出现了《孔子改制考》等。但是等到胡适、鲁迅出现的时候,对这些方案就觉得不耐烦了,所以出现了“革命”的方案。“革命”的方案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都还是主要思路。文化的革命最后导致阶级的革命,这条思路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源头,如今,则也是一个传统。

今天我们的话题又是另外一个提法,希望接上一个更始源性的[来自Www.lw5U.com]源头,比如“子学”的源头。但是我认为,这个话题的核心是与当代生活的融入和对接。这种对接的想法在世界范围内也有过一些案例。在东亚的文化版图上,有些案例是反面的,比如说日本、韩国,他们主张去汉化,像日本,从脱离汉医、脱离汉字开始,开始了新的现代化。在新加坡,我们也看到过上世纪80年代掀起过一个“新儒学”运动,政府规定小学生都要读儒学课程,不及格就不能升学,等等,但后来受到抵制,这个运动是失败了。总的来说,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内生性的现代性资源,去做民族文化新的现代性改造,这个在国内我们还没有经验,在东亚的范围内也没有完整的国家性的经验、民族性的经验。直觉上讲,台湾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甚至我们去日本的时候看到日本也保留了一些似乎是宋以前的文化资源,但这只是直觉。迄今为止我们实际上缺乏两个方面的梳理,一个是实证践行的梳理,一个是理论性的梳理。这次“新子学”的研讨,我觉得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它给我们带来几个方面的触动。我想提这样几点:

第一,我感觉对于“子学”的研究,尤其是新型的研究,即如何开始以与当下融入和对接为视角的、跟当下生活接壤的研究和阐述可能还是刚刚开始。首先是“元典”的整理,这个任务是非常重的。比如方勇教授做《子藏》,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基础性的工作;而阐释,是更大的工作。我在新加坡工作的时候,曾经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论语)),发现我们传统的解释,有很多都解释得很牵强。比如我们曾经抠了《论语》中出现的十三次“身体”的“身”,它有的时候是指自己,有的时候又是指实体的“身”,有的时候又是指虚体的“身”,与英文中的“I”相对应。但是,我们传统的解释,没有意识到这些区别。比如“唯小人与女子尤难养也”,如果“女子”是说“女人”的话,可能不符合当时的观点,那么到底是指什么?这些方面的整体研究,我是非常期待的。

第二,中国这种始源性的“子学”思想,公元3世纪之前,非常发达,但是,后来被压抑了,再后来呢?后世一直很尊崇,但它也是一个没有充分现代化的思想。这是我的看法。

第三,在当代生活当中,如何践行中国传统的思想和伦理?这几年我自己的人生就经历了这么一个变化。最初的时候是学鲁迅,是个非常愤怒的青年;这几年又开始读佛经多一点,喜欢穿汉服。但是如何在精神伦理上践行这种传统,把儒释道融合起来?“子学”对当代生活的融入和践行,我觉得重要的就是这样几个方面,比如政治践行,我们传统的精神资源仁爱和民本就可以放在政治践行这个层面;还有个体的道德践行,比如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当中的“信”“义”,就是道德践行;还有一种是社会践行,比如传统的大同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今天,城市雾霾问题,都跟人类对自然过度的掠夺有关。怎么去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新子学”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圈

作者:葛红兵,新生代作家,批评家,文学博士,文艺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所访问学者,上海大学文创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编辑:张勇耀zyy_197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