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六)
杂志文章正文
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六)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次数:41        返回列表

山东 李剑锋

摘要:历代牡丹赋今可见者近三十篇,唐前两篇,唐代两篇,宋代七篇,元代一篇,明代六篇,清代十篇。其类别可分为二:一是富贵牡丹赋,以高调颂赞为主,多直接铺写牡丹秾丽姿色、富贵典雅;一是清丽牡丹赋,属于抒情言志之作,多非有意为文,而是在猝然感发的机遇下铺陈叙事、借花抒情,往往能在姿色之外,睹见韵致风神、气骨品性。历时观之,盛世多颂美之声,得意多灿然之花;衰世多抒情之赋,不遇多矜持之丽。全文分作唐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唐代“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牡丹尤为天下奇”、元代“唐宋精神的融合”、明代“繁华一去不可复”、清代(上)“浓艳依然带露华”、清代(下)“薄醉盈盈一回首”七个章节,对历代牡丹赋之创作予以考证、梳理,解析赋作之艺术特色,阐发作者之精神情怀,探究艺术流变之内在规律。

关键词:[来自wWW.lw5u.com]牡丹赋小史清代

清代(上):“浓艳依然带露华”

清代牡丹赋,目力所见者十篇。大致按作者生年先后罗列如下:刘友光((牡丹赋》、施闰章《牡丹赋》、陈章《洛春堂牡丹赋(以题为韵)》、高景芳《牡丹赋有序》、黄图秘《牡丹赋》、靳荣藩《白岩寺牡丹赋有序》、庄述祖《牡丹赋》和《画牡丹赋》、陈庆镛《拟蔡君谟(季秋牡丹赋》以“朔羽南翔,建杓西宅”为韵,有序》、何绍基《张侍郎宅看牡丹花赋》。

清代牡丹赋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富贵牡丹颂赋,一类是借牡丹抒情言志的咏物言志赋。

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都得到恢复和发展,这给了文人以太平盛世的幻想。在寝息多年以后,牡丹代表富贵繁华的审美意蕴再一次引起赋家的兴趣。施闰章《牡丹赋》、陈章《洛春堂牡丹赋(以题为韵)》、高景芳《牡丹赋有序》、黄图珌《牡丹赋》和庄述祖《牡丹赋》等五篇属于此类,它们都写到了牡丹的富丽,是盛世心态的流露。

施闰章《牡丹赋》是所见清代第一篇应制的富贵牡丹颂赋。

施闰章([来自wWw.Lw5u.coM]1619-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亦号愚道人、玉溪外史、媿萝居士,晚号矩斋、蠖斋。安徽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刑部湖广司主事。顺治十四年(1657),视学山东。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著有《学余诗文全集》等。

据赋中“山呼‘万岁’,园称‘百果’”‘臣拜手稽首”及“天子乃佩苍玉,幸离宫,移步辇,就芳丛”云云,施闰章《牡丹赋》当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侍讲之后,为应制之赋。该赋将牡丹推为“国花之独冠”,比作“承恩而既醉”的皇后,而“列树争妍,若六宫之奉颜色”,群花“莫不低眉却步,逊谢颉颃”。全赋充满皇权思想、谀圣之词。但该赋对富贵牡丹的铺陈描述、所显示的高华气质却使它走出明代牡丹赋的偏僻,仿佛是唐代舒元舆华丽牡丹赋、宋初祥瑞牡丹赋的回光返照。如直接铺叙牡丹盛美云:

若夫梅英才落,柳絮将飞;东风洊暖,叠蕊初开;盈盈灼灼,郁郁皑皑,千枝万朵,拂槛翻阶,云殷别苑,霞绚高台。白拟玉版,赤类丹砂。既真珠之九蕊,亦千叶之莲华。寿安潜溪以地异,添色倒晕以种夸。品尽洛阳之美,数过庐陵之谱。胜玉树之菁葱,岂人间之所睹!

这里的牡丹不再是僻居一隅,也没有了孤芳自赏,而是应时盛放,千朵万朵,云蒸霞蔚,大有盛世气象。何况也是千姿百态:

翠华旖旎,周览肃雍。或绀蕊扶疏,独号朝天之紫;或露苞灼烁,名擅御袍之红。或临风昂首,晨露未唏,若向荣而吐气,耸翔步于金闺;或回飙侧景,朝雨方滋,若承恩而既醉,还沾洒于朝衣。列树争妍,若六宫之奉颜色;异彩缤纷,又若冠裳之来万国。尔其修廊回幔,日暖烟含,青阳斜映,绿暗红酣。于斯时也,天颜一笑,万卉成欢。香吹合殿,色射青山。杜鹃屈膝,桃李无言。锦鸡失艳,南威丧妍。

可惜,干娇百媚已经不是贵贱共赏,而是天子私利,富贵专权。至结尾忍不住直接唱出颂歌:

臣拜手稽首,为之歌日:“处艳兮不冶,含芳兮不夸;不与时竞兮,大肆其华。岂遗世兮独立,欲并美兮不可得。舒大文于东皇兮,揽春晖兮何极。”

康熙朝代的蒸蒸气象给仕途亨通的汉族知识分子以国运昌盛的幻想,作为新朝宠幸的第一代读书人,他们的赞歌或许不乏发自内心的真诚,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贱视众芳的专制气息注定了这种富贵之花的虚幻。该赋雍容典雅,词气流畅,句式在整齐中变化有致,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其生动,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陈章《洛春堂牡丹赋(以题为韵)》写扬州牡丹而具富贵华丽之美。陈章,生卒年不详,字授衣,钱塘入。与弟对鸥有“陈氏二难”之目。由布衣荐试鸿博,著有《孟晋斋集》二十四卷。《扬州府志》所收《甘泉县续志》卷一三云:“真赏楼、洛春堂并在蜀冈上法净寺内,洛春堂以牡丹胜,陈竹町征君章有《洛春堂牡丹赋》。”陈章此赋乃写扬州法净寺洛春堂牡丹。

陈章赋由牡丹地望写起,总写其脱俗容貌和情志,再写其天然动人的华贵:

若夫晓风微扇,细雨如尘,乱堆锦被,低照华茵,凝薰香于荀令,俨醉酒之太真。化工谢巧,一国都春。出水芙蕖,自低回而作婢,翻阶芍药,亦俯伏而称臣。油幕遮阴,偶吹开而终护;金盘饷客,几欲翦而还珍。山屐偕来,喜句留于诗老;田衣对坐,恐撩破于禅人。

接着写花类繁多,争奇斗艳,“桐君药录,未足悉其功效;醉翁花谱,畴能尽彼铺张”;再写其倾城倾国、动人动物的魔力:“朱户洞开,钿车狂走,笙歌送洒以如泉,池馆量金而论斗”;最后感慨良辰难逢,美色易凋,禁不住加入欣赏:“岫远巫蛾,不信若仙而若梦;风回少女,重看如火而如丹”。在如醉如痴中,以歌抒情结尾,盛赞牡丹之奇丽。

陈章《洛春堂牡丹赋》以题为韵,即以“洛春堂牡丹”为韵,分五段铺写,音韵流畅而有变化;用典密集,四六句参用,有骈文化的倾向。

高景芳《牡丹赋有序》是以贵族女性的眼光所写的一篇牡丹颂。

高景芳,生卒年不详,字远芬。清康熙时女作家,袁枚赞其为“本朝曹大家”,汉军正红旗人。浙闽总督原琦之女,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一等侯张宗仁妻,诰封侯夫人。著有《红雪轩诗文集》六卷等。生平事迹见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等。其《牡丹赋》全文如下:

尝闻周濂溪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作赋者自当以庄重裱丽为妙,而舒元舆篇中有所谓“背者如泣,含者如咽;俯者如愁,曲者如折”等句,分明以衰飒之语写繁艳之质,似与此花不相宜,故复赋此。

若夫移春槛中,沉香亭畔;地侧黄金,天垂碧幔。和风暖日,序当谷雨之时;绿叶锦苞,技值花师之善。

尔其晨露乍零,晓光初旦;嫩蕊渐舒,层楼并灿。名称不一,种变换则有姚黄、魏紫,金带、晶球;非河阳之所产,即寿安之购求。色染粉红,重台孰并。姿呈洁素,标格谁俦。青霓绿边,颜分深浅。海霞瓜瓤,红异绀鲰。倚面面之新妆,缤纷五彩;叠重重之罗绮,炫耀双头。

于是,院宇深沉,庭榭整洁。珠箔轻明,雕阑曲折。金铃高缀,彩索频掣。惧蜂蝶之或欺,谢燕莺之相狎。绣裀既设,琼筵芳洁。玉斝瑶尊,银筝锦瑟。嘉宾在坐,泛潋滟之醁西西醹;伎乐侍觞,奏欢娱之音节。俄而日色欲尽,锋蜡高烧。灯光璀璨,舞袖招摇。客影与花光互映,芳气偕芗泽齐飘。湖石玲珑,绕百叶仙人之座;铜盘欹侧,近三云楼子之娇。

别有青号佛头,绿名蝴蝶;闵氏朱红,欧家浅碧;烂若彩霞,浓如泼墨。鹤翎、鹿胎之各异其容,露蝉、驼褐之细分其色,无不竞发天香,群标千叶。是以富同崇、恺,贵并金、张。经营台砌,以奉花王;争奇斗胜,玉质金相。既费珍错,复赉篇章。

亮韶华之莫能强驻,况贵种之迥异寻常。既载培而栽植,亦永炽而永昌。愿年年之三月,长相对以徜徉。

该赋序言交代写作缘起,因不满舒元舆写牡丹有衰飒之语,与富丽不相适应,慨而成篇。正文先写牡丹生长之地、开花之时、培育之人非同一般,接着铺写“嫩蕊渐舒”,品类繁多,千姿百态,“缤纷五彩”;然后重点写养在深院的牡丹备受呵护和青睐:“院宇深沉,庭榭整洁……铜盘欹侧,近三云楼子之娇。”人们白日赏之不足,晚上高烧红烛:“客影与花光互映,芳气偕芗泽齐飘。”继而突出名贵品种:“烂若彩霞,浓如泼墨”,“竞发天香,群标干叶”,豪贵之家“经营台砌,以奉花王;争奇斗胜,玉质金相”。最后略微表达繁华常有,永相保守的良好愿望。该赋风格“庄重透秾丽”,细腻温润,显示了牡丹尊贵富丽、典正雅致的特点,是康熙盛世贵族生活和理想在牡丹赋中的折光。

黄图珌《牡丹赋》也是一篇富丽牡丹的颂赋。

黄图珌(1700-?),字容之,号守真子、蕉窗居士。江苏省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雍正时任杭州府同知,乾隆时改任衡州府。迁河南卫辉府知府。有《看山阁集》等传世。生平事迹见《全清词钞》卷一五等。

黄图珌《牡丹赋》把牡丹作为“富贵之花”来写,因此浓墨重彩,充满珠光宝气,香艳动人。如写其名品迭出、富丽多姿云:

玉殿春深,夸尽人间富贵;瑶台月满,飞来天上神仙。色穷珠翠,气夺雾烟。锦衾覆盖,绣障牵连。名魁一捻,金屋贮娇。姿生粉脂之别韵,位置四香;宝栏锁异色,改朝暮之奇观。

生长之地为“玉殿”“宝栏”,爱护之物为“锦衾”“绣障”,所像则“瑶台”“神仙”“金屋”娇娃,一派富贵之气。然而如少年妖娆,充满活力,“携姊挈妹,前接后引。烂然熳然,争奇斗胜。黄兮紫兮,借名托姓”;何况“既可近而可亲,犹堪怜以堪敬”,于是文人墨客,赞以锦绣华章,雅士骚人美酒相赏,“陶陶然且醉不夜之天,其乐则有无尽之境矣”。赋仅三百余字,尽力渲染富贵温柔、烂漫繁华的氛围,没有多少寄托;少直接描绘,多用典赞赏;文字骈俪、流畅,但意脉无跌宕之奇,在牡丹赋中不为上乘之作。

庄述祖有《牡丹赋》和《画牡丹)》两篇,后者有言志说理倾向,而前者不脱浓艳富丽气息。

庄述祖(1750-1816),字葆琛,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选山东乐昌知县,调任潍县;乾隆五十九年(1794)后,迁曹州府桃源同知。不一月,乞养归。著书侍母十六年而卒。著有《夏小正经传考释》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七、《清史列传》卷六八等。其两篇牡丹赋,当作于任职曹州府桃源期间。

述祖《牡丹赋》首赞牡丹“存京洛之遗风,占人间之第一”,次则泛写牡丹富艳云:

夫其香名专国,色擅倾城。锦帷日丽,翠帐烟横。青猊对舞,红袖相迎。晕檀心兮深浅,叠罗胜兮轻盈。疑颦疑怨,如醉如倾。借二月之晴晖,影迷远近;剩六朝之金粉,尽处分明。

用迅速变化的笔墨从多个角度渲染出一派富艳繁盛的动人景象,先赞香色,次写帷帐,再写青红科类,复写娇态、神情,最后用虚笔借二月晴晖、六朝金粉烘托之。下一段接着写“绮树雕栊,垂杨深院”的牡丹也是一派艳丽景象:

花艳艳兮愁人,情脉脉兮谁见。隔轻幔以微茫,映绿窗之宛转。露重香浓,雨馀红颤。斜倚银鸾,横抽金燕。时飘荀令之衣,掩班姬之扇;更怜彩缕难留,丽景迟迟;微戛花铃深护,落英片片。

描绘牡丹极见情韵,可谓富贵牡丹颂赋中令人叹为观止的片段。“轻幔”“绿窗”、露水天雨增其飘渺旖旎,撩人心魂。斜依横飞、飘衣掩扇则几乎解语美人矣,令人怎不花铃护惜?于是王孙公子追欢纵赏,“怜艳笑之双飞,举千金而一掷”。接下来转写幽处之花“平分砖影,半徙楼阴”,再写夜间月下、歌舞声中的牡丹,“送光风而暗度,带露月而平看”。结尾感叹“名香之易尽,何乐事之多盘”,表现出对于花前月下、歌舞声色生活的流连之情。

总之,这五篇牡丹赋所写牡丹与明人牡丹赋中孤芳自赏、性灵偏僻不同,都显示出富丽高华、娇艳动人的特点;其格调也不再是清冷寂寞、飘逸离俗,而是热烈多情,从容典雅,都是盛世心态的流露。结构匀称,句式在整齐中注意错落变化,笔墨或实或虚,既有具体描摹,又有丰富典实;语言流畅,韵调流走,注意变化角度写物象之美,表现出成熟的文字技巧。但不足也是共性的,大多流于色泽情韵的描绘,缺少风骨精神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