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名作欣赏》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知网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文学的表述与历史的附体
杂志文章正文
文学的表述与历史的附体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张勇耀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策划并编辑了这期纪念专号,意在以文学的视角,回顾、盘点、梳理反法西斯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让人类文化中的创伤记忆、精神品格所凝聚的文学成果能够集中呈现于公众视野并获得更好的传承。

令我们惊讶并欣喜的是,在我们的策划框架之下,本期稿件呈现出了一种可贵的多样化特征。宏大叙事与微观透视,中国视角与域外视角,传统文学与影视文学、网络文学,男性话语与女性话语,经典名作与当下新作,正面战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甚至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战争作品,都获得了不同作者不同视角的关注。

我们策划这样一期专号,也意在探讨重大历史事件应该如何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段得以呈现,而这种呈现对于人类的记忆又有着多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发现,探讨的结果出现了两面性的特点:以肯定的、乐观的心态来看,我们信任这样的呈现方式,相信每一个作者都是刘琼教授在《叙述、存在与历史》中所说的“认真的创作者”;而以审视的、批评的视角来看,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呈现方式中的娱乐化和荒诞性,正如曾庆瑞教授在《抗战“雷剧”“神剧”批判》中所说,那些大批量生产的抗战“雷剧”“神剧”,“消解了中国人民神圣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这种呈现结果的两重性,也同样构成了对历史叙述的多样化特征,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

这期专号中,我们不仅关注“经典”,关注宏大叙事,也力图关注那些能够呈现那场战争的“别样视角”。国内[来自Www.lw5u.coM]部分,我们从总体创作情况到代表性作家作品,来探讨沦陷区作家在特定时期的文学创作;我们从[来自Www.lW5u.com]时代洪流与女性命运的交集,来探讨战争时期女性文学所呈现的生命意识和独特体味。域外部分,我们不仅关注俄罗斯这样有着战争受难经历和创伤体验的国家的文学,还关注到了日本和德国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文学创作所呈现的特点。特别对于影视文学、网络文学这些动态的、鲜活的艺术形式,我们更注重其所体现出的可贵的创新之处。此外,我们还将视角切人中学语文课本,探讨面对战争主题的课文,当代的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和教学,如何让当代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在编辑完这期厚重的专号之际,我们不禁思考刘琼教授所说的“附体”问题。她说:“客观存在的历史不会停留在消逝的时空中,它在不停地寻找自己的附体,被附体的人自觉,但往往是不自觉地成为了历史的叙述者。”其实,当我们阅读、欣赏、转述、评价这些呈现历史或宏大或微观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被历史所附体,成为了历史的叙述者。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