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许多“个性教师”同样值得理解和尊敬
杂志文章正文
许多“个性教师”同样值得理解和尊敬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73        返回列表

孟祥杰

每一位学校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团队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但现实中由于人的性格、习惯、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又不可能人人都是一个步调,尤其是个性较突出的教师,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思索和定位。假如换个角度去看,一些教师尽管很有个性,甚至有时用传统眼光来看似乎显得“离经叛道”,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同样能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可爱、可取之处。譬如:

作息时间观念明确的教师。教育实践中我们常看到,工作中有的教师经常加班加点,而有的到了下班时间后便不再过问工作上的事情了,特别是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而前者又是经常受到表扬的人。反观现实中,我们已耳闻目睹过太多的见诸媒体和未见诸媒体的疾病缠身及“过劳死”的模范教师,这样的结果,尽管“常使英雄泪满襟”,但对个人、对整个教育事业而言却也无疑是一大损失。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表扬着公而忘私、加班加点的老黄牛精神,毫无疑问,教师是个需要为人师者奉献出爱心的职业,但在工作时间上,怎样的精神提倡才最符合整个事业的根本利益,怎样的要求才最符合最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值得每一位教育人去深深思索。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该学的时候集中精力学,该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而作为教师来说,除非紧急事情,不是同样可以去要求“该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吗?记得有家日本企业便规定着:员工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必须去休息、娱乐,其中便蕴含着值得人们去思索和借鉴的管理之道。

而且重要的是,到了该休息的时间后能轻松潇洒起来,不至于被心中的责任压得没了时间观念,这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其实也是对整个教育事业负责,这不也是对教师群体能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诠释之一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时间中的敬业才是真正的“和谐”意义上的“敬业”。因此,我们尊敬主动无私奉献的教师,也同样需要尊敬作息时间观念明确的教师。

人缘欠佳的教师。在一个团队中都会有些因气质、性格或“不拘小节”等因素而显得人缘欠佳的人,教师群体自然也不例外。而这些人的工作却不一定差劲,有的还相当优秀,但每逢选先进或露脸的时候,却难见他们名字的出现,这一点同样值得引起领导者的注意,尤其是我们有时也看到,有的学校在选“模范”“先进”之类时采用了“投票”的方式来解决,工作程序简单倒是简单了,表面上也看似很“民主”,但到头来却免不了使一些虽积极肯干,但因身上有着这样那样小毛病的人因“人缘欠佳”而无缘其中,在众口难调的大集体中更是如此。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身上有着“不拘小节”甚至曾和领导对抗过的教师,我们在指导其完善自身的同时,应看其主流,只要工作上是积极肯干和兢兢业业的,只要是业绩突出的,我们就要大力和不吝地褒扬,而善待他们的结果有时会成为促进其完善个人修养的契机,而这对整个校风、教风的形成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样会激励整个教师群体敬业乐教、积极向上。而且,人缘好的“先进”不一定都先进,因人缘因素落选的就一定不敬业吗?

爱发牢骚的教师。人数众多的单位中大都会有爱发牢骚的人,学校也不例外。对他们的表现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对工作和学校不满,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是有牢骚,就说明工作或其他方面有在他看来存在不足的地方,倾耳细听,牢骚中间往往会有合理的成分,也许会对学校工作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也许这正反映了上下沟通渠道的不畅。对这样的教师,只要他工作上是努力和勤恳的,我们就应看主流,并配之以合理的宣泄渠道,如领导及时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或利用自由便捷的网络平台等。交流的结果往往能化牢骚为理解,或许能从中汲取到有益的建议,而对其中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则更是聪明领导者的做法;相反地,如果采取简单的“堵”的方式,则往往易使矛盾激化,对个人和集体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平心而论,对教师这一有着较高知识层次和修养的群体,我们应在工作中给予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多看教师的主流表现,也才能化解很多隔阂与矛盾。正如“和而不同”是和谐社会的含义一样,有时换个角度看人看问题,往往更能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作用,既有利于个人发展,又有利于集体的利益,值得我们的学校领导者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