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基于教学实践智慧生成的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基于教学实践智慧生成的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周正怀 陈梦稀

前言

若将教育视为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完整而健康的师生生活,则呼唤智慧的加盟,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教师实践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在过程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故、创造生命价值的卓越能力,它是出乎意料的、动态生成的,是一种教育机智;在结果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实践智慧作为能力“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I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智慧需要学校全程规划和关注、教师教学全面渗透、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其中学校管理是前提和基础,教学是主导,自主学习是动力和决定因素。

一、学校管理全程规划,为建立基于智慧生成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服务

(一)营造人文教育管理环境,加强职业养成教育

实践智慧的培养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均需要民主和谐的教学管理。建立教学管理的人文机制,营造和谐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赋予教师自主权,给予温暖的人文关怀,以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氛围里,教师的教学智慧才能发挥至极致,达到“景物一体”之境界。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将学校、教师的要求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共同愿景,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实践来看,东北师大强调形成“积极向上、敦品励学、品位高雅、张扬个性”与“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的校风。坚持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与优秀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华东师大盂宪承书院探索四年一贯、循序渐进的免费师范生职业养成教育模式,强调大学四年分别以教师信念、青春校园、思想启迪、从教风采、才艺拓展、回报社会、实践创新和入职强化等为主题逐步实施教师养成教育,以增强未来的青年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他们在“综合素质、个人形象、专业情谊、事业追求”等方面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健全教学技能训练中心,以全程教学技能训练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整合学校现有的小学教师教育实践资源,如微格教学系统、语音教室、电钢琴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室、儿童能力训练室等,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为学生实践服务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实施全程教学技能训练。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以教育行动研究为载体,以微格教室为中心,各种教学实践资源配合使用,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初步具备教学组织和班级管理两种能力,具备识谱视唱、少儿舞蹈和简笔画三项艺术素养,具备教师语言、三笔字书写、心理辅导和课件制作四种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运用微格教室开展模拟教学,学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课后的评价也更能切中要害。通过教学模拟和实践课,通过教学动作技能分解训练、教学心智技能训练、教学案例训练法等形式,进行备课和小组讲评等模拟教学实践,以强化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使学生初步形成包括备课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在内的各种教学技能。

(三)建立职业技能成长档案袋,实施职业生涯计划全程服务

职业技能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平台,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大学生涯中个人教学基本功进步、学习反思、教案设计、研究课题能力、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教师与同伴)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其内容有学者形象地描述为“用激情去收获每一次的感动,用诗意去描绘每一次的成长,用欣赏的情怀去把美丽的智慧精彩呈现”。成长档案袋能展示个人的生命历程、成长轨迹,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专题内容整理、自助式学习、小组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评论交流以及其他非正式的学习活动等,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成长档案袋的建设有利于学生领悟职业技能成长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成就感,明确教师职业发展目标与理想;有利于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创新,充分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管理目标,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理念。

(四)稳步推进顸岗实习支教,构建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性伙伴关系”的实践教学双轨模式

对学生来说,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能有效而负责任地开展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和教育研究、协助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当地开展文化科技赶场活动或文化科技推广主题宣传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实习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增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自己从事基础教育的独立工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整体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专业思想,进一步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也可以增强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识。因此,顶岗实习支教是一条从学校迈向社会、迈向成功、迈向美好未来的绿色通道。

从教师教育的全局看,顶岗实习支教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学生,建立“协作性一合作性伙伴关系”提供了平台。顶岗实习支教形成的伙伴合作关系有利于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必须寻找双方的共同需求,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师范院校需要中小学的实验平台,如微格教学资料的搜集、教学实践、教育实习、教育调研与实验等,也有利于改变当前教学实习的困境。中小学需要大学的智力支援和信息资源,如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中小学的管理水平、专家讲座、聘请兼职教师、图书资源共享等。因此,这是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双方进行资源整合,借助对方的智力资源服务于本方的教育与科研,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五)逐步建立“双导师制”,指导学生提高从教能力

“双导师制”是指师范院校教师和实习基地教师共同担任免费师范生导师,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一般“校内导师”由校内师德与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校外导师”从来自

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本校实习基地的教改专家、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以及优秀校友的教师中聘任,主要在学生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方面指导学生。他们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并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成为他们教师生涯的启蒙教师。使未来的青年教师乐教懂教会教善教,实现中小学需求动态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协调统一,形成连续、全程的见习、实习机制,积极引导未来的青年教师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六)在校园网建立“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促进实践训练的信息化

尝试在校园网上设立“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主页”,将教育实习的程序和规范编制成形象直观的电视教材;搜集本校毕业实习的音像资料、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教学案例与专题报告。学生结合课堂训练,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观摩、学习;可以下载他人的教学录像,长期保存;可以开设专题论坛,让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把自己课题研究的做法、经验、体会、问题及时上传到网上,大家一同学习、交流;可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多维视角的培养。指导教师平时不必亲临现场,只需通过网上观看学生的训练实况,也可以进行指导,写出评议意见。这种常态化的训练机制互动性强,突出能力强,减少了课堂训练时间,节省了指导实习师资,扩大了训练范围,优化了训练效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鲜活的教学案例结合,实现与专家、教师、同学的交流学习,更深入地体会教师行为对教学关系影响的微妙之处,为培训和提高学生教学实践技能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集中教育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能不断提取生成教育智慧。

二、教师教学力求全面渗透实践智慧的启迪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全面培养教师实践技能和发展实践智慧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一)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向

为了适应全面培养实践技能和智慧的需要,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学观念。(1)由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转向。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对象,以掌握书本知识为核心目的,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广义教学以教材(书本)、师生交往、各种媒体、日常生活、乡土资源、网络乃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完善知识建构,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2)由独自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向。独白式教学以教师为本位,由教师主宰课堂,以教代替学。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上课成为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3)由依赖性教学向独立性教学转向。传统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现代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性的基础上,相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相信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4)由知识性课堂向生命性课堂转变。知识性课堂把教学局限于认知层面,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生命性课堂则把课堂理解为生命成长、人性养育的殿堂,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

(二)促进“学习场”的生成

所谓“学习场”是一种刺激、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包括了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内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环境”。生成“学习场”不是单纯的物理环境的设计,还包括师生“交互主体关系”的新型“关系场”的确立。(1)生成“学习场”就是提供“教育性模拟”的情境。“模拟情境”是“介入生活本身的实验场”,是在活生生的交互作用之中经验世界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共同体,于其中可以进行由话语与行为组成的对话,展开着意义的交流与抽象。“模拟情境”是浓缩了生活与学习活动并附以经验的一种“媒体”。(2)生成“学习场”就是设定必须思考、促进思考、验证思考的情境。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意义交换与抽象这样一种“文化创造”的实践,掌握人类的文化遗产。(3)生成“学习场”就是设定基于话语与行动的对话情境。在新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活动与体验、作业与实习,既传递来自教师、课本、课堂的“明确知识”,又以批判性反思的态度生成难以用明确的形式表达的、整合的“默会知识”。因为“实践的技能很难诉诸文字,科学的创新根源于默会的力量”。

(三)强化师生交往,促进教学中的互知、互悦、互动

Van.Manenl.M(1991)说,“教学比舞台表演要求更高,因为教学不只是彩排,而是一个人际间互动的过程。不像舞台演员,教师从来不能确定他们的台词。教学需要现场的技巧,知道瞬间里如何理解变化的情境,要及时、瞬间知道孩子的感受,要知道怎么做,如何呈现事物,何时停止,如何创造教室中的气氛。”呵见,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主要通过主体在认识上、情感上、行为上的相互理解即“互知”“互悦”“互动”来表现。“互知”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与动机的角度去理解自己,要引导学生参与、体悟和享受教学全过程,发挥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引导学生表达学习需求、调控学习行为;要激发和培养师生的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彼此的职业能力发展。“互悦”要求教师要体验学生情感,常持“悦人”之心,展现较强的人格魅力与工作魅力,要求从形成或改变人的某种感情人手,体验创设活动之“悦”以激励学生“自悦”。“互动”要求精神层面的“心领神会”“视界融合”与实践层面的“显性对话”和“适度参与”结合,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并引导其适时适度参与,同时要逐步地实现话语表达权、文本解释权、教学过程的控制权、教学效果的评价权的转移。

(四)积累有关教学案例,推广案例教学,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情境的距离

赫斯特认为,教育理论应被描述成一种实践性理论,既有关阐述和论证系列实践活动的行动准则的理论。根据赫斯特的观点,教育理论的学习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习者理解理论,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让其学会理性地实践和理陛地活动。

案例教学就是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形式之一。理查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教学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始于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选择并确定案例展示的序列,教学中遵循“案例导入”“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的一般程序。案例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并更好地掌握理论。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管理的核心环节,实践智慧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通过教学来完成,教学尤其实践教学是实践智慧生成的基本途径。学校按照全程渗透、分层推进的原则,把“见习、研习、实习”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实行课程化管理,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教师教学有效地付诸实施,才能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生成实践智慧,提高从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