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让爱与教育“同频共振”
杂志文章正文
让爱与教育“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荣 军

由于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教师要积极提高思想素质和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充分把握学生的脉搏,用无私爱心与学生之间构建友谊的桥梁,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用伟大的师爱来铸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爱与教育“同频共振”。

明确任务,做一名好教师

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层次的教育,它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社会所需要的,而且是其它层次的人才所无法取代的,是承担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和“重要阵地”。它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立业创业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

1要具有敬业精神。要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不仅仅是只为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

2要具有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要有爱心、耐心,用平常心态默默无闻干好不平凡的工作。

3要具有乐观向上的性格,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心态,具有不断提高完善自身业务和个人修养的素质。

4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要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合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5职业学校的教师应是“双师型”“学习型”的教师。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了解学生特点,把握学生脉搏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认为职校学生地位低,毕业后收入低,认为只有成绩差、品行不好的人才去职校学习。因此,职校生源受到了很大影响,学生素质普遍有所下降。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它的独特性。

1有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甚至扭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管、卡、压,使学生厌学,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感到了渺茫,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有的学生打架、抽烟或无故旷课。这类学生从根本上说是学习态度的不端正,从而造成品质上的缺陷。由于自身的学业较差,得不到教师、家长、同伴们的认可,反而要通过违反纪律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自身的情绪发泄。

2学生中有部分人缺乏自信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从小学到初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底子薄,成绩差,一味地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与讽刺,很少受到过表扬,所以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动力,表现不积极,甚至偏执。这样的学生多半是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快乐,而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对于这类学生、教育者要采用三个阶段转变方法:醒悟、转变和自新。

(1)醒悟阶段。消除疑惧:品德不良的学生也有被别人承认的需要,但是往往得到的是谴责,一旦教育者适时的给予适当的表扬,用持久的爱心去感化引导,让学生消除内心的疑惧,从而使双方达到相互信任;引发其他的需要:这样的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与自己切身利益的人带来什么后果。如果我们动脑筋。引发其它需要,可以让他们醒悟,如:有些学生,当发现教师为此痛苦或父母因而气病时,会引起他们的内疚和悔恨。从而产生爱与归属的需要。

(2)转变阶段。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复,我们要尽力避免旧的刺激,给他们提供成功人士的例子,发挥榜样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是非感,因势利导,让他们去普待同伴,善待家人,善待社会。

(3)自新阶段: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我们千万不要翻旧帐。而需要加倍关心他们的成长,让他们认识到过去的行为、今天的行为、明天的行为都是一个阶段,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积极向上的发展意图。

3社会上单亲家庭的出现,使一些孩子从小得不到家人关爱,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嫉妒、猜疑、不团结、甚至在道德行为上出现问题。这类学生通常都具有人格缺陷。我们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放下尊严、收获信赖”,绝不应弃之不理,视之无睹,应该用更多的爱心去滋润浇灌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要让他们感受到人间处处有爱。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让有梦想的孩子实现梦想,让没有梦想的孩子拥有梦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拟定长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计划,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所做的一切是把他们向成功方向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会安静地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教师也会在爱与教育同频共振中感受教育的无限乐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一方面,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关心、爱护、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教师的自身价值也只有通过学生的发展才能得到实现。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1转变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同时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导致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现如今,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以朋友的身份先试着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多关心帮助他们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朋友友谊。其次再运用得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特别是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过分地批评对学生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要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在教学中老师更要经常鼓励学生,用真情,用赏识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积极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与学生交流沟通。打开学生的心门,鼓励赞扬,使学生感到温暖;可以通过经常性的举办一些知识、技能方面的竞赛,让部分学生的成就感在学生中蔓延,带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爱护学生并不是对学生的放

纵,而是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俗话说得好:“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侵之。这样学生才明白,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

2创造时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仅仅局限在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课下时间才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有利时机。如:开展学生会团组织工作、文艺排练演出、劳动、卫生扫除、主题班会、兴趣小组、技能竞赛辅导、实习实训、家访、节假日纪念庆祝等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师生交往的契机。特别是每年面对新生的时候,师生的距离感强,教师更应该把握和创造机会主动与学生交流,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在这种你来我往的密切交往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影响下会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3用爱心感化学生,让爱与教育“同频共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观的精髓,更是我们为师者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地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从而能够让爱与教育在同一个音频下奏出华美的乐章。

4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多“关注”他们没有成熟的内心世界。

有人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所以我们要善于赞扬和感谢他人,而不要轻易批评他人。”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他认为人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需要后,便会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对获得他人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对待学生的教育中,责难和赏识方法不同,结果大不一样。

教师只要善于用责任心,用爱心打动学生,引导学生,达到师生互助、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趣味盎然,师生关系就会更加和谐,爱与教育才能同频共振。教育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