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教书育人》杂志

杂志等级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诚以交之,爱以授之
杂志文章正文
诚以交之,爱以授之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黄妙茜

[摘 要] 爱是教育之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真诚交往,指导学生学会分享爱,真心爱护学生;指导学生学会懂得爱,创新沟通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表达爱,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爱,并懂得传递爱,努力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

[关键词] 分享爱;传递爱

教育是用生命感染生命的事业,爱是教育之源。当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备受关注和爱的环境下成长,不懂得分享爱和传递爱,不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关注如何引领学生分享爱和传递爱。教师应以身作则,用真诚的心与学生相处,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传达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爱、传递爱。

一、真诚相交,引导学生学会分享爱

1.以身作则,让学生领会真诚。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学生才能学会真诚。人与人相处,感觉是最直接的。学生是最纯真的群体,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中,教师都应以最真实的状态与学生相处,做到说真话做实事,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正确人生观。日常生活中,教师多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点滴的相处中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真心。只有教师的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才会真诚待人。

2.以身边事,让学生领略分享。分享是真诚相处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实中,很多学生封锁自己,不乐意也不懂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事情,导致个别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事和学生身边的事引导学生学会分享。

(1)分享教师自己的成败、喜忧。作为教师,我会及时与学生分享我的快乐与忧愁。例如2017年的一个周末,我进行空中充值,上当受骗了,课堂上,我分享我的囧事,让学生分析我为何会被骗,应吸取什么教训,以自身的事例教育学生不要贪小便宜,要懂得分辨是非。还有2017年申报地区名教师成功了,我也第一时间告知学生,与他们分享申报的过程,在与学生一起分享的时候,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通过分享自己的事情,师生关系拉近了,学生逐步产生了对我的信任,慢慢地也会主动找过我谈心,分享他们的事情。

(2)分享学生周边的事情。时刻关注教师及学生身边的事,与学生及时分享。如一位科任教师受到学校表扬了,及时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在该科任教师上课时,给予掌声祝贺,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分享快乐;又如一位教师的家庭出现问题了,也告知学生老师的困难,让学生多关心老师,多给老师笑容,留心听课,用行动给老师支持,让老师感受到来自学生的安慰。还有某个学生爸爸出车祸了,我征求了学生的同意后,也告知了全班同学,让同学周末去看望他爸爸,帮助同学渡过难关。通过分享身边的事,学生之间及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关系。

(3)分享时事热点。我时刻关注时事热点,及时与学生分享,通过时政热点的分享与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例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我第一时间与学生分享,分析了公交车的管理、司机的态度、乘客的态度,小车女司机的处境、媒体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分析问题,不要随波逐流。

3.注重引导,让学生主动分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知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教师要创新方式,指导孩子学会沟通。信息时代,很多孩子都不懂得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更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引导学生分享的方式非常多,可以利用主题班会,也可以利用周记。学生自从打开心扉后,对老师和集体产生了信任,在班会或在周记里面都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和老师及同学分享。

通过分享,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同学关系,从而形成了和谐的班级氛围,推动了班级教育教学成绩的发展,学生们也养成了开朗乐观的性格。

二、真心爱护,引导学生学会懂得爱

1.全面关注,让学生感受爱。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住宿生,远离家长,教师的关注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要做到全面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平等的关爱和关心,让每个都能享受到爱的教育。教师的关注包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状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等,做到在学生最需要老师的情况下,能及时出现并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就在身边,感受到老师的爱。

2.正面引导,让学生懂得爱。教师依据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懂得爱同学爱老师爱家人爱自己。2016年高三,正在上课中,学生小朱突然癫痫病发作,所有的学生都吓坏了。我马上冲下去采取急救措施,并让学生打120。等小朱被送去医院后,在安顿学生情绪的同时我对学生进行癫痫病处理措施的教导,并指定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及宿舍都要关注小朱,发现小朱再发作,及时采取处理,同时再从关心同学家人的角度,分析小朱在未来学习生活上出现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领会小朱的困难和变化,做到真诚关心关注小朱,让小朱轻松投入学习。事后通过了解得知小朱由于家庭原因,学费和伙食费都欠缺,由于压力及营养不良最终诱发了癫痫病的发作。我默默地帮小朱交了学费,还每月定期把伙食费给小朱,每隔两周买牛奶给小朱补充营养,同时加强与小朱的沟通,缓解他的心理压力,最后小朱高考考取了理想的学校。学生在这样互助的环境下学会了表达爱,传递爱。

3.强调担当,让学生勇于爱。当代的孩子大多是处事往往只从自身出发,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不懂得与他人合作,没有责任心,缺乏担当精神。在教育中,缺乏责任感的学生很难做到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人。为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合作精神,在班级管理上,我强调全员性、参与性和团体性。例如,班级管理制度由全班同学讨论制定,互相监督;宿舍管理条例,由每个舍员共同讨论制定,如有违反,一人违反,全员受“罚”;编定学习小组,小组内的成员挨批评了,全员要写检讨,一人获奖,全员受表彰;举办的活动,方案由全班同学制定,共同参与等。记得一次学校举办校运会,考虑我们是文科班,体育成绩不是很好,同学们依此制定了校运会的目标:取得广播操比赛第一名和精神文明奖。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全程没有参与,但所有的同学都非常认真自觉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做到不拖后腿。最后,广播操比赛,我们班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全校第一名。在校运会比赛中,全班同学都动起来,都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宣传队认真完成写稿任务,后勤对保障大本营的整洁,啦啦队为每个运动员鼓劲,卫生队做好运动员的跟踪工作,最后,我們也获得了精神文明奖。在这样管理模式下,学生慢慢意识到集体的力量,意识到自己在集体的分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集体对同伴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逐步形成了对集体对同伴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逐步形成了合作精神,同伴之间形成互助友爱的关系。

三、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

受浮躁而功利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学生不懂得知恩报恩,所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同时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的同时学会表达爱。

1.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之间表达爱。通过教师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爱。例如组织生日会。每任教一个班级,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见到他们亲切地喊出他们的名字,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每月组织一次生日主题班会,把同一月生日的同学集中一起庆贺。生日的同学除了收到老师准备的礼物外,还会收到来自同学、家长的祝福。通过每月一次的生日会,学生感受了来自同学的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时也每月表达一次对同学的爱。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

2.关注特殊日子,引导学生表达爱。中国的传统节日是非常多的,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节日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爱。如教师节,让学生祝贺老师的同时,大声说出了“老师,我爱您”;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通过语音录音或一封信或一张卡片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青年节或成人礼表达对同学或自己的爱。

通过这些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信任,班级形成了一个整体,大家对集体形成了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把同学当成自己兄弟姐妹,班级的事就是家里的事自己的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学生也养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班风学风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爱是教师最重要的武器之一,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教师们,让我们以珍爱学生为基点,用心守望着学生的成长,用智慧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燕勇.谈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灵沟通[J].成才之路,2011(1).

(责任编辑:文宝)